郑州人出差归来,有两件事最要紧:吃烩面,泡澡堂。外地人到郑州也有两件事最当紧:看少林功夫,吃萧记烩面。郑州有烩面,是郑州人的福。郑州烩面品种多 样,萧记是重要的代表。创业之初,萧记卖的是独创的三鲜烩面+凉菜;中兴时期,萧记卖的是三鲜烩面+热菜;而现在萧记卖的是名牌三鲜烩面+名菜。从一个仅 有18平方米的小店面到拥有经营面积超2万平方米、多家直营的中华名店;从品种单一到拥有多种中华名菜,萧记推动豫菜发展居功至伟。1986年至2007 年,20余年间,在郑州这座城市里,萧存兴、萧存国兄弟巧打文化牌,演绎了一出令人称叹的“烩面传奇”。
起步
小店只有18平方米
在郑州,萧记是美食的代名词。
在郑州,萧记是餐饮行业的一个神话。
在郑州,萧记三鲜烩面令许多人惦念。
但是萧记三鲜烩面的诞生却历经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萧记的创业之路鲜为人知。采访时,笔者提了一个要求,请萧氏兄弟多讲故事。他们答应了。整理思路,他们开始讲述萧记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
郑州烩面,据说演化自陕西泡馍。郑州烩面,门派林立,各有特色。但形成气候且保持长期发展的门派并不是很多。萧记,是郑州烩面门派里的一个神话。萧记产生受家传影响。
萧氏兄弟之父萧鸿河是做面高手,上个世纪80年代,萧父在郑州长春饭店做厨师已很有名。但名归名,利归利,一个人要养一大家,萧父的收入显得不够,萧家生活甚是拮据。贫则思变,萧存兴与已经获得河南省三级厨师资格的弟弟萧存国尝百家面、制一家汤,决定突破传统,将一般人吃不上的猴头、海参、鱿鱼加于烩面之中,做出拥有独特风味的三鲜烩面。不想此举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当时郑州烩面才6角钱一碗,猴头、海参、鱿鱼皆为贵重之物,加之烩面中那岂不是要做赔本的生意?萧存兴与萧存国反复合计,认为只要风味独特,就算价钱高一些,食客也会接受,便反复做父亲的工作。后来,萧父也觉得两个儿子说得有理,便同意了他们的做法。1986年8月31日,萧氏兄弟在人民路一个仅有18平方米的小店打出了三鲜烩面的招牌。吃着有味,吃后回味。吃惯了羊肉烩面的郑州人一下子接受 了萧氏独创的三鲜烩面。一时间,小店之中,顾客盈门,吃者云集。那时候,兄弟起早摸黑,十分劳累,老大一得闲便会酣然入梦,老二没多久就瘦了十几斤,惹得家人很是心疼。口口相传,三鲜烩面名声在外,小门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萧存兴也想改变食客的就餐环境,附近一家饭店转让,萧存兴决定盘下那家店面, 没想到家人因不想让他们做得太累,一致反对,此事没有做成。后来,萧存兴从此事总结出,做事情不能太受外界干扰与亲情拖累。
起飞
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
1992年,萧存兴、萧存国在人民路接下一个上百平方米的店,并且推出了凉拌羊肉、红油豆腐丝等可口的凉菜。三鲜烩面+凉菜风靡一时。一次,萧存兴观察 一食客,那位食客在用餐时以不同的词语12次夸赞烩面与凉菜的味道与众不同。此事给萧存兴很大的信心。后来,有一位书者在吃完三鲜烩面后欣然命笔写下一副 对联;猴参鱿三鲜齐备更有易牙调羹手;色香味一应俱全也怀孟尝饱客心。横批:请尝试之。此对联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影响,也是萧记与文化结缘的开始。
萧存兴爱听书,上个世纪90年代,郑州老坟岗那块儿还有说古书的。萧存兴是常客。听《三国》,品《水浒》,他乐在其中,悟在其中。
寂寞古道,英雄疾行,突然闪现一家客店,待进门,墙上挂何画,屏风绣何物,风物历历如在眼前。萧存兴顿悟,这不是餐饮文化又是什么?古人已做的事情,何不拿来我用。餐饮与文化联姻才能提高餐饮的品位。
此时的萧氏兄弟,生意已经做大,他们在郑汴路买了一栋楼房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经营产权。制秘汤,做热菜,请人品之;办画展、搞大赛,修文化缘。为了兴新店 生意,萧氏兄弟双管齐下。食者到郑汴路新店后,看名家画,品萧家菜,十分惬意。一日,一书法名家吃罢美食,喝完美酒、微醺之际兴致盎然,要为新店题名。萧 存兴想祖上有德,做事必成,思其祖父,排行第三;主食烩面山珍海味主料有三,其汤料虽有二十多种,但其主料是鸡汤、骨汤、、羊肉汤;经营者原有萧氏兄弟, 再加上两个萧家的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可合而为三。萧记与“三”有缘,萧存兴便给新店起名萧记三鲜烩面美食城。书者落墨,看者动容,从此,萧记三鲜 烩面名动郑州,扬誉省内。
成名
皆因敢为天下先
哥有心,弟有术。若说萧存兴是做企业的思想家,其弟萧存国就是做企业的实践者。萧记名菜出炉皆与萧存国有关。
2000年9月,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华名小吃”评比活动在宁夏银川举行。经省有关部门推举,萧记作为河南餐饮代表队的重要成员参加大赛。担心异地的水、面与本地的水、面有差异,萧氏兄弟自己带着水、面、香菜等来到了银川。未成曲调先有情。参赛时,萧存国煮的一锅汤香透了银川铁道宾馆,惹得宾馆中人交口称赞。一经出手大功告成,萧记三鲜烩面、萧记羊肉灌汤包双双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郭 昕)(原标题:萧氏双雄演绎烩面传奇——萧存兴、萧存国兄弟创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