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山”与侯地的故事
2013/8/20 15:23:55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鲁庄镇的东部座落着白云山。白云山古时也叫“九山”,是上古名山之一。汉代著名学者桑钦在其《水经》中称“其山孤峰秀出,分立。”“南据嵩岳,北带洛澨”。又说:“仲长统曰:昔密有卜城者,身游九山之上,放心不拘之境,谓是山也。”九山面西北方,是一片黄土丘陵区域,相对集中地座落着四个村庄,村名为东侯村、西侯村、南侯村、北侯村,统称“四侯”或“四南侯地”。当地群众也称九山为“舜山”,因年深日久,渐次演变为“树山”。南侯村中原有“舜王庙”,南侯村村南连接舜山小山坡前的陵原上,多年前有四个高大墓冢排列成阵,相传为舜帝的四大辅政名臣皋陶、伯益、稷和契的坟墓,群众俗称“四大诸侯”冢,而岭原上的四个村庄,便是以诸侯冢而命名为“东侯、西侯、南侯、北侯”的。尧舜时期,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中国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尧天舜日”是后人对当时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的肯定与称赞。当时,以河洛交汇为中心的嵩山与巩洛一带,应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自伏羲在洛汭发现河图洛书而画太极、八卦后,黄帝和尧帝、舜帝又相继在这里举行祭天和禅让仪式。舜帝继尧而王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任用大禹治理洪水,成效显著。他任用后稷掌管农耕,农业得到很大发展。他任命伯益掌管山泽,畜牧和渔业得到繁荣,他任命皋陶掌管刑狱,又任用契管理教化,使社会变得文明和井然有序。舜帝执政期间,在九山一带活动较多并留下种种遗迹,应是符合历史真实的。九山上原有伯益庙,有百虫将军显灵碑,山下有伯益、皋陶和稷、契四冢。有关伯益等四冢的情况是这样的。伯益冢在南侯村南约一公里处,原土冢高8米,长宽各约30米,因年代久远,已成圆丘,冢土呈致密夯层,另在此冢东偏南,也有一略小的土冢。1957年曾在附近冲出地下墓道,有大青砖铺地,后填平。另据世代相传,北部土桥沟两侧,东西也各有土冢一个。东边的早年塌在沟里一部分,这就是当地群众世代相传的四大诸侯冢。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