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浮丘峰下有个大石头,石头上面有人踩的脚印和许多斑班黑点儿,当地人叫它照爷石。为什么叫照爷石?照爷石和灯笼有什么关系?像万岁峰下的启母石一样,嵩山地区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
据说大禹奉命到外地治水,颍河蛟龙受黄河老龙的调唆,乘机在嵩山南面发起洪水,妄想淹没大禹的家乡。大禹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回乡根治水害。因为情况紧急,路过自己家大门口没有回家。他的妻子涂山峤知道后很不高兴,在婆婆的面前埋怨说:“娘,你的儿子连你都没有放在心上,从咱大门外过去,都不回家看看!”大禹的母亲辛嬉女理解媳妇的心情,劝导说:“事情有大有小,理也有曲有直。治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至于回不回家看我,只是曲曲小事。如果因小失大,理由再多也没有理。你要是想他,蛟河离咱这也不远,你去跟他见见面也是一样。”
涂山娇来到蛟河岸上,看到滔滔洪水风吹浪起,响声如雷,情况十分险恶,又看到大禹正忙着同其他人一道,走走停停,指指划划,说说笑笑,在研究治水办法,心里窝的一肚子气也就云消雾散了。大禹发现涂山娇在河岸上站着,来到妻子跟前,说:“你来得真好,我正愁着人手不够呢!”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束蜡烛交给涂山娇,嘱咐说:“夜间,天黑不能施工,你白天在家侍候咱娘,晚上,你去东岭上点燃一支蜡烛,给我照个明,早日治服洪水,功劳也有你的一份。”涂山娇接过蜡烛,嘴上没说啥,可心里想到,你可真行,夫妻难得一见,见了连一句知情话也不说,可又分派叫我帮你的忙!但又想起了婆婆的教导,二话没说转身回家去了。从此以后,涂山娇白天在家孝敬婆婆,夜晚去到东岭站在一个大石头上面,高举点燃的蜡烛,蛟河上下两岸被照得如同白昼。但是山风起,烛光就会忽明忽暗,有时还被吹灭。因此第二天,涂山娇就用纱布缝制了一个灯罩,把蜡烛放在里面,这样就不会再被吹灭了。这也就是灯笼的来历。
大禹有了妻子的秉烛夜照,连明彻夜施工,火烧蛟河成焦河。很快治服了嵩山南面的洪水。这时候大禹仍然惦记着普天下还有许多地方的人们在受到洪水的危害,于是又毅然率领治水大军到外地治水去了。
涂山娇心想,丈夫治服家乡的洪水后、到外地治水前,一定会回家看看。谁知道左等右等不见大禹的面,她心里着急,就跑到东岭站到大石头上面往东面瞧望,一看大禹又不吭声走了,她又气又恼,跺着脚大放悲声哭了起来,哭得泪如雨下,泪珠洒在石头上成了斑斑黑点儿,而且由于她顿足时使劲过大,石头上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陷脚印。
大禹公而忘私,一心治水,引起了他们夫妻之间不和睦。但是,大禹治水、涂山娇秉烛夜照却成了千古佳话。从此,人们就把涂山娇站过的地方叫做照爷石,把涂山娇制作的纱布灯罩叫做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