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割据,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在这段动荡的岁月里,有一个小国,四易其都,历经800余年。
在我们的古文学课本里,大家都听说过“好鹤失国”、“城濮之战”、“大义灭亲”、“‘尸谏’灵公”、“螳臂当车”、“桑间濮上”等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就发生在这个小国。
这个小国,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卫国,战国时期,因为卫都处在濮水之阳而更名濮阳。
建国后,郭沫若曾派人到濮阳调查,但有关卫国国都的具体地址,仍然是一个谜团。那么,卫国的国都到底在哪里?
昨天,省文物局在郑州宣布:卫国都城就埋藏在濮阳县五星乡高城村附近地下。
“卫国都城找到了!”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兴奋地宣布了这一消息。由于这一消息事先封锁严密,外界鲜有人知,故引起了媒体的格外关注。
“凭什么说这就是卫国的都城?”“这个都城是如何被掩埋于地下的?”面对媒体的疑问,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引领我们走进历史长廊。这不仅是东周考古的重大发现,还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寻找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供了重要线索。
●惊天发现
村子下面埋藏着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
濮阳古文化遗址有52处,大部分集中在濮阳县的东南方向,围绕高城遗址分布。而距县城10公里的五星乡高城村,正处在这个位置上。
其实,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由于地处黄河故道,地势平坦,地表被泥沙所覆盖。
但是,附近的地名,却十分有意思:城角地、南城头、东郭集……
当地村民说,这些地名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听说这个地方是古代卫国的都城。
去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此打响钻探第一枪的时候,谁都没有料到,会被接下来的发现惊得目瞪口呆。
一年来,他们在此进行钻探和试掘,竟然发现一处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
●三大佐证
文物、文献、面积
佐证一:都城面积庞大
和郑州商城遗址、郑韩故城遗址不同的是,该遗址深埋地下。四面城墙的顶部,大部分被4到5米的淤沙层所覆盖,至于深埋于地下的城墙到底有多高,孙英民说,估计保存高度在6至9米。同时,他们还发现,城壕和城内的文化层,被厚约8米的淤土层叠压。
这个都城的规模,更让人惊叹。城墙底部宽70米,顶部宽20至30米,城墙之外还有护城壕。那么,这个城,究竟有多大呢?
“北城墙2.42公里,东城墙3.79公里,西城墙3.98公里,南城墙2.36公里,总面积在916万平方米。”孙英民补充说,南城墙毁坏比较严重,不少地段在距离地表7至8米处,才能见到夯土。
无论是城墙高度,还是城墙长度;无论是建设特点,还是城墙整体规模,都和同时期的其他都城规模相当。因此,这个城址,应该是卫国都城。
佐证二:出土文物吻合
孙英民说,此地地下水位高,因此,给钻探、挖掘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虽然现在看到的只是城墙的最顶部,但依然出土了大量陶片。
北京大学考古系文博学院书记、教授刘绪说,经过鉴定,这些陶片,时代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下至东周,有早商的,还有晚商的。遗址出土的各个时期遗物,时代上也和东周时期的卫国都城相适应。
佐证三:古代文献印证
《汉书·地理志》记载:“濮阳本颛顼之墟,故谓之帝丘”。也就是说,濮阳曾经是颛顼帝的故里。同时,《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即公元前629年)》记载:“冬,狄(当时的少数民族)围卫,卫迁于帝丘”。
该都城被发现之前,河南境内东周时期比较大的都城都已经找到,如商丘的宋城、新郑的郑韩故城、三门峡的虢国都城、上蔡县的蔡国都城都已经找到,唯独卫国的都城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