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庄,不管是老人小孩,都能用随手可得的道具耍上一两手绝活。
护花先护泥
不是产业,而是生态;不是项目,而是主题。这是濮阳为东北庄杂技所做的定位。
现在,濮阳市政府的杂技发展思路也在悄悄改变。用付继恩的话说,“随着文化产业叫响,这几年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奖励发展。”如今,在新的城市蓝图中,东北庄将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更是带动城市转型发展的驱动力。不是产业,而是生态;不是项目,而是主题。这是濮阳为东北庄杂技所做的全新定位。
如果说濮阳杂技是朵花,东北庄杂技就是它的根,东北庄人对杂技的热爱就是生它养它的土壤。濮阳市保护和发展杂技的思路就从保护这份热爱开始。濮阳市华龙区区长张宏义向我们介绍了正在进行的东北庄建设规划。第一层是要保证杂技在东北庄传下去。建一座原生态的杂技博物馆,把实物陈列和真人表演结合起来,既能保存文物又让游客感到新鲜。同时,建一个杂技广场,让村民们有一个演练和表演的场所。再建一所杂技学校,区别于濮阳市杂技学校,主要进行特色教育。第二层是要让杂技能够走出去。把基础建设做好以后,就逐渐引入公司,运用市场的力量包装、推广东北庄品牌。第三层则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东北庄建设成以杂技为特色的民俗旅游村。如今,东北庄已经建成7家杂技小院,村民积极性很高,今年准备再建20余家。
记者所看到的那些原汁原味的演出就是在杂技小院里进行的。小院统一设计为中国传统样式,雪白的院墙上以红色为主绘出剪纸般的杂技图案,既醒目又简洁大方。“住农家小院、看杂技演出”正是东北庄杂技小院的宣传口号。
“我们要保证杂技的传承,也要让农民致富。不过,能不能真正做得到,还要有一个艰难探路的过程。”张宏义坦言,现在最让他着急的是怎么聚集人气,为此,华龙区正在筹划借农业结构调整的时机为东北庄增加新的看点。“或许我们可以种些花。”张宏义笑着说,“又看花又看杂技,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样吸引人目光的工作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东北庄杂技发展为剧情依托的电影《杂技小子》已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预计今年下半年上映。同时,反映东北庄三大杂技班子故事的四十集电视剧《百戏王》也已经完成剧本创作,正在紧张筹备中。
随着濮阳全市重视杂技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各项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到位,相信濮阳杂技未来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采访随想
近景魔术与原生态表演
在东北庄采访的时候,看到村民们原汁原味的表演,总会想起时下风靡全国的近景魔术。同样是把表演从舞台上搬到观众中间,同样充满即时创意和互动。难道土得掉渣的原生态杂技表演一不小心又站在了时尚的风口浪尖上?
仔细一想,也是也不是。说它不时尚的原因大家很容易理解。正如一些观众所说,刘谦的整个演出过程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暗示相互配合,慢慢引导、环环相扣直至最后的高潮。就像相声演员在写台词时一样,什么时候抖个包袱,观众会是什么表现,大家对接下来的表演心理预期如何,最后收场时要造成什么心理效果等等都得提前设计好。换言之,刘谦展示的不仅是魔术技巧,更是节目创意。而原生态表演,只是继承了祖辈相传的套路,没有这么多奇巧的构思,当然也谈不上时尚。
但如果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它的确又成时尚了。刘谦的表演还有个特色是与观众充满互动,通过这种互动调整气氛达到最佳效果。这一点,老的曲艺演员们原本是很擅长的。就拿杂技来说,耍把戏的都有几句开场白,有说得直白的也有说得风趣的。茶馆里说书、唱戏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出绝活儿,那都是有讲究的。只是这些年,曲艺节目走上舞台,走进电视,离观众远了,那些热场子、烘托气氛的法子渐渐被观众遗忘了。等近景魔术一出现,大家又觉得新奇了。像东北庄这样的地方则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从前的风貌,自然也还保留着与观众互动的本能。别看道具、服装都很土,但他们表演起来活灵活现,就地取材、临时起意,吸引观众不走开的本事可是一流。
由此可见,单纯讨论一种表演形式合乎潮流与否没有意义。刚开始观众可能有些猎奇心理,但时间一长吸引人的还是内在的东西。人们爱看刘谦的近景魔术,是为了看他的节目构思;爱看原生态表演,是为了看它保留的生活气息。由衷地希望对濮阳杂技这样的民间表演艺术的关注,不会改变这份来自乡土的亲切。更愿掌握了新技术、新理念的节目编导能从中受到启发,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精彩构思和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