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地望
2013/4/16 15:55:4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第二节 地望
舜帝是哪里人?出生于何地?对于这个问题,历来颇有争议,众说纷纭。春秋以前,舜帝地望在文献典籍上没有明确记载。最先见诸典籍,是《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近四百年以后,西汉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说:“舜,冀州之人也。”这是舜帝地望第二次见诸典籍。由于孟子与司马迁的说法不太一样,孟子说舜帝“生于诸冯”、“东夷之人”,司马迁则说舜帝是“冀州之人”,从而引起了后人对舜帝地望的无休止争论。归纳起来,后人对舜帝地望大体有以下五种说法,即山西垣曲说、山西永济说、山东诸城说、山东荷泽说、河南濮阳说。这五种说法,说到底,都是从孟子与司马迁的说法中派生出来的或衍生出来的。山西垣曲、永济在先秦时期属冀州,于是有人就将山西垣曲说与山西永济说归于司马迁的冀州说。而山东诸城、荷泽、河南濮阳等,在上古时代属东夷之地,于是有人将这三种说法归于孟子的“东夷说”。实际上,事情并非这么简单。要搞清楚舜帝地望,还是要从孟子的“东夷说”与司马迁的“冀州说”入手进行研究与探讨,搞清楚与舜帝出生地有关的四个地名:东夷、冀州、雷泽、诸冯。
一、东夷在哪里?
史家将上古时期活动在中国境内的氏族部落划分为六大部族。活动于西部的氏族部落称之为西戎,东方氏族部落称之为东夷,北方氏族部落称之为北狄,南方氏族部落称之为苗蛮或南蛮,东南沿海地带的氏族部落称之为百越,西南地区的氏族部落称之为百濮。这种划分,是以上古时代山西南部一带为中心点的。但是,这些称谓,这些地理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如东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但是,“夷”、“东夷”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地理概念。夏商周三代,已经有了“九夷”之称。郭璞《尔雅注》:“九夷在东。”这就是说,先秦时期的“九夷”对东方部族的分布范围划分得更细了,但仍然限于对东方部族的称谓。而到了汉代,夷所指范围就发生了变化,比先秦时期有所扩大,有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如总称西南少数民族为“西南夷”。
孟子说舜帝是“东夷之人”,很显然就排除了舜帝出生在山西境内的可能。有一种看法认为,从孟子所言看,在春秋时期,将“东夷”帝舜与“西夷”周文王并举,显然不是把“东夷”作为专有名词使用,而是指周王朝都城镐京(今西安)之外的区域——镐京方圆五百里以外皆称“夷”。因此,持这种看法的人将京都以东称“东夷”,京都以西称“西夷”,并说山西垣曲、永济在镐京东千余里,亦可称“东夷”。这种看法看似有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尧舜时期的政治活动中心是在今山西南部,当时这里是不会称夷的。夏代的都城曾建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东)、斟鄩(今河南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这些地方肯定是不会被称之为“夷”的。商代的都城始建于亳(今山东曹县南),曾多次迁移,最后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但无论怎样迁都,其都城均在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如果按照都城方圆五百里以外皆称夷的说法,即使山西南部在商代能够称“夷”,恐怕也只能算“西夷”,而不能算孟子所说的“东夷”了。到了周代,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南沣水东岸)。因此有的就说这个时期的“山西垣曲、永济在镐京东千余里,亦可称为‘东夷’”。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西周时期,镐京方圆五百里以外的区域是否皆称为“夷”,东方的叫东夷,西部的叫西夷?夏、商、周三代的“夷”,是东方氏族部落的泛称,也叫“东夷”。特别是商代以后,对东方氏族部落的划分越来越细,因此又有“九夷”之说,而“九夷”仍然是指“东夷”,并非他指。直到汉代以后,才将“夷”的概念扩大到其他地方,于是才有了“西南夷”一类的称谓。其二,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孟子(约前372-前289)是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而且是生活在战国时代的人。然而,周幽王于公元前771年为犬戎所杀,周平王于第二年(前770)就已经将都城东迁到洛阳。此后的周王朝,史称东周。东周王朝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后期则称为战国时期。孟子生活的年代已属战国晚期。东周王朝于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这就是说,孟子在世时,东周王朝尽管已经风雨飘摇但仍然存在。这时的东周都城是在洛阳,孟子当然也是清楚不过的。而这时期的山西垣曲、永济,是在洛阳以西千余里,当然也就不可能将其称之为“东夷”了。同时,由于孟子是邹人,他对于什么是东夷应当是很清楚的。也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孟子所说的东夷是以镐京为中心的。这也可能是一厢情愿。从夏代至战国,时间近二千年。作为一个生活在东夷范围的孟子,为什么不以夏代都城和商代都城为中心来划分东夷、西戎,也不以自己所生活时代的东周都城洛阳不中心来划分东夷、西戎呢?为什么偏偏要以只存在了二百多年的西周王朝都城镐京为中心,把山西南部划入东夷范围之内呢?
综上所述,“东夷”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先秦时期都是比较清楚的,即是指太行山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今山东、安徽和苏北一带。虽然东夷所指范围在不同时代有所变化,但这一基本范围是比较确定的。退一步讲,东夷所指范围无论怎样变化,都轮不到把山西南部称为东夷。换句话说,山西南部包括垣曲、永济,无论如何不在东夷范围之内。因此,舜帝无论如何不是出生于山西南部的。
二、冀州在哪里?
冀州为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中的冀州,西、东、南三方都以当时的黄河与雍、豫、兖、青等州为界,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河北东南地区。《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周礼·职方》:“河内曰冀州。”汉武帝时,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冀州为其中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端及河南北端。
有的认为,山西南部古属冀州。司马迁说舜帝是冀州之人,因此舜帝就是山西南部地区的人,或者说得更具体一点舜帝就是今山西垣曲或永济的人。这种看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古之冀州包括山西南部,这确实没错。但是必须看到,冀州并非仅仅是指山西南部。上古至先秦时期,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河北东南地区,均属于古代冀州范围。到了汉代,冀州的地域在为缩小,只有今河南北部、河北中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地方。司马迁说舜帝是冀州之人,并无具体所指,未说舜帝是山西人,也没有说舜帝是河南人或山东人。如果他所说的冀州是指先秦时期的冀州,那也不是确指山西南部地区;如果他所说的冀州是汉代的冀州,这时的冀州根本就不包括山西南部地区。因此,司马迁说舜帝是冀州之人,只是说冀州这样一个大地名。如果把司马迁的这句话,作为舜帝出生于山西垣曲或永济的依据,显然是没有多大说服力。
从孟子说舜帝是东夷之人,到司马迁说舜帝是冀州之人,好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观点。但只要仔细地分析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他们所说的实际上是一回事。如果把古代的东夷范围与古代冀州范围叠到一块,我们就会发现,东夷与冀州有一块比较大的地方是重叠的。这个重叠的地方,可能就是舜帝的出生地。这个重叠的地方在哪里?就在山东西端、河南东北角、河北东南一带,即今之山东荷泽、河南濮阳、河北邯郸一带。因为这一带是东夷与冀州重叠的地区,既属东夷,也属冀州,把这里叫做东夷地区是可以的,把这里叫做冀州也没有错。如果孟子和司马迁所指的都是这一区域,那么他们的观点实际上是一致的。
三、雷泽、姚丘在哪里?
很多古代文献都提到与舜帝出生相关的两个重要地名,即雷泽和姚丘。《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丘。”《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索隐》引皇甫谧云:“舜母曰握登,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也。”《括地志》:“姚丘在濮州雷泽县东三十里。”《水经注》:“雷泽东北有姚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雷泽何处?姚丘何方?由于舜帝后裔人数众多,遍布全国各地和很多国家与地区,为纪念祖舜帝,就把雷泽、姚丘这些地名带到了各个地方。因此,雷泽、姚丘之类的地名,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真正的雷泽、姚丘在什么地方?或者说最初的雷泽、姚丘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就在山东荷泽市的鄄城一带。
雷泽是一个古泽名,又名雷夏。《尚书·禹贡》:“雷夏既泽。”泽是聚水的洼地,湖泊、沼泽均可以称之为泽。如古时的云梦泽,就是现在的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包括今湖北荆州一带。由于气候的变化,过去的很多湖泊、沼泽都消失了。雷泽也是一样,唐代尚见于记载,但此后就干涸消失了。因此,雷泽在什么地方,就只有通过考证才能确定了。隋开皇十六年(596)置雷泽县,因雷夏泽得名,治所在今山东荷泽东北。金贞元二年(1154),雷泽县废入鄄城县。而姚丘是与雷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姚丘也应当在雷泽一带,或者说在鄄城一带。《括地志》载:“姚丘在濮州雷泽县东三十里。”《括地志》所说的雷泽县属濮州,而现在的鄄城属荷泽,这是由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变更所至。秦始皇五年(前242)置东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西汉时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东阿、梁山以西,山东郓城、东明、河南范县、长垣北部以北,河南延津以东,山东茌平、冠县、河南清丰、濮阳、滑县以南地区。晋咸宁三年(277),改东郡置濮阳国,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滑县、濮阳、范县、山东郓城、鄄城等地。西晋末除国为郡。北魏郡治鄄城(今山东鄄城北)。隋开皇十六年(596),改濮阳郡置濮州,治所仍在鄄城。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辖境相当于今山东鄄城及河南濮阳南部地区。清代,濮州不辖县。1913年,改濮州为濮阳县。这样,秦至西晋,东郡、濮阳郡(国)的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北魏至明清时期,濮阳郡、濮州的治所在今山东鄄城。1913年,除州为县,称濮阳县,属河南。因此,《括地志》说雷泽县属濮州是正确的。而现在河南的濮阳与历史上的濮州是两个不同概念。从河南濮阳方面说,历史上的雷泽属于濮州,1913年除州为县,说雷泽属于濮阳,有一定道理;说舜帝出生在雷泽之姚丘,是濮阳人,当然也有一定道理。从山东荷方面来说,历史上的雷泽县,已于金贞元二年(1154)废入鄄城县,鄄城又是北魏以后的濮阳郡和濮州的治所,现在的鄄城属荷泽,雷泽理所当然地属于荷泽;舜帝出生于雷泽之姚丘,说舜帝是荷泽人,是天经地义之事。撇开现在的争论不谈,就历史而论,舜帝地望应为鄄城一带,扩大一点范围来说,舜帝地望在今山东荷泽一带。
四、诸冯在哪里?
《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是“东夷之人”。在孟子的说法中,“东夷”与“诸冯”是连在一块的地名,东夷是大地名,诸冯是小地名,诸冯是在东夷的范围之内。杨伯峻注曰:“诸冯,传说在今山东荷泽县南五十里。”有的说诸冯在山西。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三·平阳府》:“又诸冯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孟子》云舜生诸冯,盖即此。”《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则采用了这两种说法:“诸冯,山东荷泽县南50里,相传即舜生处,即今诸城县。又山西垣曲县东北50里有诸冯山。”已如前述,我们可以将诸冯从山西排除出去。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山西一带不在古代“东夷”范围之内。山西垣曲、永济以及洪洞等地有着大量与舜帝相关的地名。垣曲因有诸冯山,就说舜帝出生在垣曲;永济也有姚墟,有古称诸冯村的舜帝村,还有“舜井”、“舜庙”,就说舜帝出生在永济;洪洞也有一个村叫“诸冯村”,于是就说舜帝出生于洪洞。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由于永济蒲坂是舜时的国都,永济、垣曲、洪洞等地是舜帝活动过的地方,或者是舜帝后裔居住过的地方,这些地名都是舜帝后裔为纪念舜帝而起用的。因此,这些地名并不能说明舜帝就出生在这里。也有学者认为,“诸冯”即“诸城”,舜帝出生地就在今山东之诸城。他们的依据是,有虞氏部落属东夷族群,而“东夷”这一族群的活动范围正在今天的山东与苏北地区,今山东诸城正好位于这一范围之内。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有虞氏原是一个以狩猎为生的部落。如果舜帝出生在黄海之滨的诸城,就会向渔猎为主的海洋文明发展,而不会爬山涉水,远行三四千里,跑到山西南部向农耕文明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帝舜生地在今山东荷泽一带。这里既属于东夷范围,又属冀州之地。荷泽至鄄城一带,还是古雷夏泽(雷泽)所在地,隋至宋金时期,还设立了雷泽县。荷泽县南50里的地方还存在过一个与诸冯有关的诸城县。所有这些表明,诸冯就在今山东荷泽一带,这一带就是舜帝的出生地。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舜帝与舜帝陵》201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