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濮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知识 >> 浏览濮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清丰柳子戏的历史

2013/11/21 16:50:39 点击数: 【字体:


    柳子戏旧称“柳子腔”,因粗细曲牌三百余支,故又名“百调”或“北调”。系豫、鲁、江、淮弦索曲令《黄鹰儿》、《傍妆台》、《打枣杆》、《锁南枝》、《驻云飞》、《山坡羊》等发展演变而成。是流行于山东、河南、冀南、苏北及皖北的古老剧种。据李开先《词滤》载,此类俗曲小令明正德年间即在济南章丘广为流行。
 
    《燕兰小谱》亦有“吴下传来补破缸,嘀嘀嗒嗒柳子腔”记载。清康熙年间,蒲松龄曾采用俗曲演唱形式,编成戏曲题材的俚曲。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李绿园脱稿的《歧路灯》亦有“山东弦子戏”之名,清中叶,北京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说,其“东柳”即指此戏。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山东普进和尚首先把柳子戏传到濮州(今范县濮城镇)北关,并收徒传艺成立“玩友班”,演出《三义碑》、 《黄秀娘游寺》等。
  
    同治四年,山东鄄城马家沟李姓,逃荒至南乐县杨村乡程庄,在好友李德恭、张望斗支持下,收徒教戏,演出《秦英挂帅》、  《张达德游寺》、  《鞭打芦花》、 《赵匡胤坐监》、《改金牌》等三十余目。   
  
    同冶十年左右,普进病逝,其弟子丁新志等分别授徒创班。升把柳子传到黑龙江。
  
    同治十二年,清丰洪秀以郭伟清为主组建洪家柳子班并任管主。
  
    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濮州“春夏大旱,秋飞蝗,牛病瘟,黄河决堤”  (见濮州志),艺人为求生计,四散谋生。丁新志弟子又分别到山东鱼台、曹州、曹县组班。光绪五年,柳子由山东曲阜传入台前县桥北张,古贤人张公艺后世族孙张兴善组建张家柳子班,演出《窦娥冤》、《火焰山》、《韩骷髅抢亲》、《鲤鱼精》、《蝌蚌精》、《相游车》、《姜老背姜婆》等,闲时聚演昼夜不散。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濮州时世好转,丁新志重组三十人众的柳子班,演出《小指路》、《郭巨埋儿》、《马前泼水分》、《大香山》、《对金砖》、《孙安动本》等一百余出。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9年),清丰白马杨、范石村,班营、夏固,杨桥、官路边,西杨町相继组建柳子班,于春节农闲作会友联合演出。后白马杨聘洪家班王玉良、秦希安组建窝班,与洪家班同台演出,称“白马杨新班”。
  
    1921年,南乐县南关组建柳子班,于春节,上元作娱乐性演出,观者如潮,数日皆然。   
  
    1937年日本侵华,时局动荡,服装道具被日军焚烧破坏,濮州诸班解体,清丰、南乐、台前班等亦偃旗息鼓,
  
    1949年,清丰白马杨班在杨春田倡导下重新恢复。1951年该班杨兆禹、杨洪泽参加濮阳专署召开的少数剧种座谈会,回班后,演员每人献麦三斗,自制棉花头箱,正式对开营业演出。1953年被清丰县政关接收为专业剧团,1955年正式命名为“清丰县光明剧社第七团”。1956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剧目《李三娘》获演出奖和演员奖。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清丰柳子剧团三次被砍传五世的台前县桥北张张家班也逼使解体。1978年,清丰柳子艺人数次进京上访,获准恢复,为濮阳市唯一幸存的柳子剧种。
  
    柳子戏音乐由俗曲和柳子等九大声腔组成,  “越”、“平”、“下”、 “二八“四类曲调间用,声腔清脆甜润,悠扬委婉柔美,脚色分工细致,表演粗犷豪放,传统曲牌粗细三百余支,今存近二百支。唱牌分四种:越牌如《黄鹰儿》、《楚江秋》;下调如《步步娇》、《驻云飞》、《腊梅花》;平调如《锁南枝》、《叶儿落》;二八调如《风入松》;《三叉棵》等。弦牌如《朝天子》、《普天乐》,唢呐牌如《红绣鞋》、《玉芙蓉》、《将军令》等。

    据传唐太宗曾在柳子戏中扮皇帝,故号称“唐忠”,后孔府后裔组班扮演,制服造箱,称“孔箱”。鉴于此端,不谢赏赐。【原标题:清丰柳子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2006-10-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