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集,自古以来,就有制笔的传统。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困于杨集镇西五公里之距的厄台而绝粮七日,遂以麻段绑于棍端蘸泥水书写诗句,后杨集人以此为业,杨集镇“毛笔之乡”由此而得名。宋明时期有浙江白姓笔工定居杨集,笔业开始兴盛,名满天下。
白家毛笔迄今已传十八代。民国时期,在豫南乃至苏皖、湖广,文人视书案上的“小大由之”相来如珍,“白云翁”这个名子在黉学蒙馆几乎成了毛笔的金字招牌。
“白云翁”毛笔约有80个系列,四个类型。分羊毫、狼毫、鼠须、貂毛、香锂、马毛等。其中,尤以羊毫、狼毫混合者为上品。笔头园润、饱满、坚挺而富弹性。从原料到成品须经浸、落、梳、拔、整、配锋等百余道工序。2009年被定为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