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杨集毛笔产销两旺

2013/9/13 14:51:55 点击数: 【字体:


杨集毛笔产销两旺

    杨集村是杨集镇政府所在地,位于上蔡县境东部,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715户,2930人,现有耕地2420亩。331省道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杨集村人思想解放,头脑灵活,商品意识浓厚,倾心文化产业,全国闻名的“白云毛笔”就出自杨集村白云制笔厂。杨集村党支部坚持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理念,从本村实际出发,在传统文具作坊式生产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具有创新特色的文具品牌,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共同致富,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
 
  杨集村现有制笔企业10家,在杨集本地的礼品销售公司5家,在上海、北京、济南、兰州、西安等地的礼品公司30多家,礼品营销经纪人1200多人,年创产值1亿多元,创利税1千多万元。杨集村白云毛笔厂,年生产高档毛笔、礼品套笔数十万支(套),创利润数百万元,“文房第一宝,文人离不了,挥笔揽白云,浓墨撼五岳。”就是对杨集镇毛笔的高度赞誉,古之以来,杨集毛笔就是文人、馈赠贵宾和亲友的高档时尚礼品。
 
  杨集毛笔,历史悠久。相传孔夫子周游列国时,在“居蔡三岁”、“厄陈蔡,作春秋”期间(杨集西9公里处的蔡沟今有厄台,传为孔子周游列国时的绝粮处),在杨集曾用麻扎的笔写下:“大道隐兮,礼为基,贤人窜兮,将得时;天下如一兮,欲何之”的《大道歌》。之后,杨集一带的文人就试用麻来制笔。汉唐之后,又发展为以麻参羊毛制笔,继而用各种兽毛制笔。直到民国时期,杨集一带还流传着“无麻不成笔”的说法。
 
  杨集毛笔的正宗为白家“白云翁”毛笔。杨集村的白山林先生现为白家第十七代传人。民国年间,杨集村几乎家家都会制笔、制墨。其中以白家的“白云翁”牌“小大由之”最为驰名。据传,康熙年间,探花程元章常用“白云翁”毛笔写字,尤为珍爱即能写二寸大楷,又能写蝇头小楷的毛笔。久之,程探花就以《论语·学而》中的“小大由之”为之命名。时至今日,“小大由之”毛笔仍是“白云翁”毛笔中的名品。“白云翁”毛笔也逐渐发展成了杨集文化用品的经典品牌。
 
  杨集村文化用品产销历史悠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改革开发和惠民政策,使杨集人如鱼得水,以其敏锐的商品意识和快捷的信息手段,采取走出去,引近来的开放战略,多方融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对毛笔生产技术、品种的升级换代,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在产品包装、选材上进行改革,在销售上进行创新,在原工艺制作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坚持质量第一,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大力拓展文化用品市场,形成了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海口、兰州等大中城市都有杨集毛笔销售网点,现在的杨集毛笔已成为在国内几个大城市较的响,行情看好的名优品牌,为杨集人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和滚滚财流。为适应市场不同人群和用户的需求,杨集毛笔厂采用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出了强、中、柔、长、短、峰六大系列新产品,计几十个品种,100多个规格的毛笔,深受东南亚、海外华人和书法家的青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为杨集村的毛笔产业化生产销售打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平台,同时造就了一批素质优良的产品营销大军,他们走南闯北推销毛笔,见多识广,开阔了思想,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在毛笔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善于与时俱进的创新,在千方百计稳定开发毛笔市场的同时,转向生产、推销文体用品、劳保产品、高档礼品、杨集铁锅等产品。文化用品产业成就了杨集镇一批又一批人的致富理想,为杨集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富翁,具不完全统计,杨集村务工经商人员中拥有10万元以上高级轿车50多辆,其中不乏奔驰、奥迪等世界名车。不少私营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由原来推销文化用品、劳保福利用品、杨集铁锅,发展到房地产、新闻出版、防水工程等行业,拉长了产业链条,扩展了产业领域。为杨集的新农村建设打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杨集村党支部非常重视文化用品这一支术产业的发展,始终如一地给予大力扶持,提出了“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树好形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每年都要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外出返乡度节高峰期,召集本村外出返乡人员座谈会,激励外出务工人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立志创新,强力发展,争创一流,并号召外出人员要以“感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为榜样,以驻马店市“十杰百优”外出务工青年为楷模,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支援国家,反哺家乡;要致富不忘桑梓,积极为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为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积极引导务工有成人员自愿参与“回归工程”,解决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老人就医、“三夏”、“三秋”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为从事文化产业的经商务工人员协调发展资金。几年来,为经营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已协调资金500多万元。【原标题:杨集毛笔产销两旺】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文化产业网 2010-6-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