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走进周口 >> 印象周口 >> 浏览周口

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太康文庙

2013/4/15 10:05:14 点击数: 【字体:

    太康文庙,始建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毁于兵燹。清顺治五年(1648年)重建,占地2870平方米。康熙六年 (1667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两次重修,新中国建立后的1952年曾维修,1986 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关回族镇黉学街北侧,俗称学宫,原为学府。

    太康文庙原有泮池、棂星门 、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大成殿两侧各有廊房15间。整个建筑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因年久失修,又屡遭兵火,建筑物多已废弃,现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

    拜殿,面阔5间,进梁3间,单檐歇山顶, 覆灰色筒瓦,脊饰较完整;檐下四周置五彩重昂斗拱,用材较小,制作十分精巧;普柏枋、栏额、斗拱均有彩绘,山面有木制山花板。大成殿筑于1米高月台之上,月台前是青石台阶,台阶正中嵌放一块祥龙卧云阶石。殿面宽7 间(22.65米),进深5间(14米),高10.5米,单檐歇山顶,覆绿色琉璃瓦,脊饰完整。正脊为琉璃烧制的二龙戏珠、人物、宝瓶、彩珠等。垂脊、戗脊置琉璃狮和狗等小兽,大殿檐下四周施五彩重昂斗拱,普柏枋、栏额上有龙凤和花卉镂空雕饰。前屋坡为两断式,加大了深度和空间,为省内古建筑中所罕见。四翼角挑角高且大,具南方风格, 为中原地区少有。

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太康文庙

太康文庙

    文庙,即孔庙,它是专为奉祀我国春秋末期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而立的圣庙,因唐玄宗曾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便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则称为文庙。孔庙的建立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就全国而言,最早的孔庙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即令将其 “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这就是原初的孔庙,距今已有2479年。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庙在历史上的地位也随之日益突出,建筑规模也与日俱增。到明清时期,文庙的建立几乎遍及全国各府、州、县,特别是清代,修建文庙和祭祀孔子的活动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可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文庙作为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象征,作为讲述儒家文化具体而又极具代表性的视角,里面的泮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无不体现着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其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它们是孔子思想文化的象征和寄托。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当时遍布各地的“文庙”则起到了为儒家思想培养“接班人”和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双重作用,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作为古代众多地方“文庙”之一的太康文庙,自然有着“华丽”的出身,为封建王朝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接班人”,而现如今,虽已历经朝代更迭、风雨侵蚀,却依然偏安太康县城一隅,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孜孜不倦地向过往的人们讲述曾有的辉煌的同时,又见证了千百年来儒家文化的兴衰。

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太康文庙

太康文庙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商都网(2012-03-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