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走进周口 >> 印象周口 >> 浏览周口

周口印象

2013/3/28 11:11:04 点击数: 【字体:

    老子故里鹿邑

    鹿邑县位于豫皖交界的河南省东部,属河南周口市。鹿邑县东邻安徽亳州市,北与商丘市柘城县相连,得名于一个关于老子青牛私下凡间的传说。

    鹿邑县是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和宋初著名学者、道家修士陈抟出生地,自古被称作“道德真源”。

    鹿邑古称“鸣鹿”、“苦”、“真源”、“谷阳”、“仙源”,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鹿邑县,县名沿用至今。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宋初著名学者、道家修士陈抟,均诞生在这里。老子所著《道德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是除《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大的著作。

    太清宫、老君台等纪念老子的文物古迹保存完好,2001年老君台、太清宫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鹿邑先后承办了“老子邮票首发式”,举办了“老子学术研讨会”,组织发掘了隐山文化遗址,建成了老子纪念塔,启动了老子故里旅游开发,为鹿邑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鹿邑县境内有关老子的名胜古迹众多。太清宫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纪念建筑。现存有太极殿一座,唐柏三株及历代碑刻十数通。其中“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是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为文物之珍品。太清宫北一里许的洞霄宫是纪念李母的建筑群,存有正殿及部分殿宇,宋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的先天太后之赞碑就位在这里。鹿邑县城内的老君台是唐代明道宫院 的一部分,老子年轻时曾在此讲学,老君台又为传说中的老子得道成仙之地,故又名为升仙台,台高数丈,古柏森森,历千年而不毁。此外,鹿邑县境内还有隐阳山,赖乡沟、“万教之祖”牌坊、孔子问礼处、九龙井、望月井、武平城、陈抟庵等名胜古迹。太清宫建于东汉,初名老子庙,唐朝时改名为太清宫,是历朝历代祭祀老子的地方。道教成立后,尊老子为教主,太清宫又成了道教祖庭,成了道教徒心目中的圣地。唐朝创始人李渊尊老子为始祖,太清宫又成了唐皇家庙,从而大加扩建,古书说,唐时太清宫就象长安皇宫一样宏伟壮阔。此时老子的地位真是天下第一了。唐玄宗在老子生地立“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此碑为老子出生地历史上今存众多碑刻中最早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洞霄宫,俗称后宫,初名李母庙,唐时改为先天太后庙,后改名为洞霄宫,是历朝历代祭祀李母的地方。宋真宗赵恒来祭拜后御笔御书并篆额立下“先天太后之赞”的“三御碑”,就在洞霄宫东南侧,该碑已立千年,但仍然完好,据专家讲,为目前中国保存的最大的四块宋碑之一。

    此外还有金、元、明、清碑刻10余通。1997年,考古专家在太清宫发掘出一处含龙山文化遗址、西周墓葬、东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马坑、唐宋建筑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迹群。该遗址时代早,跨度大,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北京和河南省的10余名考古专家指挥近百名民工还对太清宫前、后宫周围3300多平方米的地面进行了挖掘,发掘出了清晰的唐、宋、金、元太清宫遗址及大量的祭祀器皿。随后,60余位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所及全国最知名的考古专家和老学专家云集鹿邑,研究这次挖掘成果,一致认定,发现的大量祭祀器具证明历代祭老在太清宫、祭李母在后宫,同历代文献记载完全吻合,而那次考古挖掘,被评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而载入史册,震惊海内外。

    鹿邑还是中国第一大姓——李姓的发源地,是全球李姓华人寻根问祖的胜地。
 

周口印象

李鹏为鹿邑题 老子故里

    天下李姓,根在鹿邑。老子是李姓子孙的先祖,据《李氏祖脉源流》记载李渊、李世民认老子为先祖。目前,李姓在全国人口中约占汉族人口的7.9%,已达9500万人,加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李姓已超过一亿人。鹿邑作为李姓的发源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立了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近年来撰写了《李姓起源鹿邑》、《老子与李姓》等论文,在全国多次获奖;拍摄了电视剧《李氏春秋》,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播放,并向***发行;举办了海峡两岸李氏宗亲恳亲会。通过李氏文化的研究,密切了与海内外学术研究团体、专家、学者及经贸界人士的联系、交往与合作。加快了鹿邑引资引技、改革开放的步伐。2003年10月27日,借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之际,鹿邑县在郑州隆重举行了“李氏宗亲恳谈会”。来自世界各地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李氏宗亲代表与会,把酒话桑梓,携手谈合作。诚恳邀请海内外李氏宗亲到鹿邑观光旅游,寻根问祖,投资兴业。

    周口特色小吃

    逍遥胡辣汤

    周口麻花

    观堂麻片:

    观堂麻片是鹿邑特产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片薄,酥脆香甜、爽口而成为名牌产品。

    鹿邑县观堂麻片,始于春秋,盛誉南唐。产于古代思想家道教鼻祖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其工艺考究,配方独特,不含任何助剂和色素,属纯天然食品,口感香酥脆甜。 观堂麻片的主要原料是:芝麻仁、白糖和饴糖,并采用传统的配料方法,制作精巧,片薄如纸,含入口内,不嚼自化,营养丰富,有健脾、开胃、润肺之功能。是馈赠亲友、旅途食用、老人或儿童高级农补品。历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周口印象


    淮阳黄花菜             

    淮阳黄花菜是国内黄花菜系列的精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外地(湖南、东北、山西)黄花菜产于山地、丘陵等贫瘠的土地上,而唯独淮阳黄花菜产于平原(黄淮平原),气候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土层深厚肥沃、土壤以沙、壤二合土为主,含有丰富的营养之素。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了淮阳黄花菜独特的品质。其花蕾肥大,双层6瓣,有七根金针似的花蕊,馏晒后色泽金黄,菜条丰润,油性大,弹性强,久煮不烂,鲜嫩甜脆,品质之优良居会国黄花菜之冠。

    黄金瓜

    学术名称为伊丽莎白厚皮甜瓜,因色泽金黄而得名为黄金瓜。黄金瓜外表美观,颜色鲜艳,香气浓郁,内含多种维生素及高糖,汁多味美,甘甜清脆。

    枣

    西华县田口乡地处黄泛区腹心,田口乡枣品种以灰枣、鸡心枣为主。灰枣又叫大枣,果实中等大小,呈长圆锥形,果皮棕红色,果肉厚,质脆,汁少味甜,核小细长,品质上等特别适合加工,优良的鲜食、制干品种。鸡心枣,又叫小枣,果实较小,呈鸡心状,果皮薄、果肉中厚,致密质细,味极甜核较小,是优良的制干品种。田口大枣被誉为“田口大枣,天下最好”。枣果是著名的滋补佳品,营养丰富,干枣含糖50%-87%。

    周口市杂技马戏团

 

周口印象

周口印象

周口印象

周口印象

    周口市杂技马戏团建于1982年,是一支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以及东南亚杂技舞台上的大型杂技马戏艺术表演团体。二十年来,在老一代杂技艺术家的支持和领导下,周口杂技团的艺术水准有了极大的突破,推出了一批新颖独特的杂技马戏节目,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取得了显赫的成绩,为中国杂技马戏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团的节目以大型、惊险、创新为追求目标。主要以马术、高空和地面杂技为主,尤其是《马术》节目在全国名类前茅,它集国内外马术表演之精华为一体,即具有国内马术表演的特色,又具有欧洲马术表演的风格。这一节目在第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荣获金狮奖特别奖。高空惊险节目《大飞轮》又称《死亡之轮》,由周口市杂技团独创,是该团具有代表性的节目。此节目在第六届武汉光谷国际杂技节上荣获银奖。
 

周口印象

    该团曾多次参加各种大型演出活动。2003年,先后参加了首届安徽国际马戏艺术节,第九届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和首届郑州国际马戏大篷艺术节;2004年,参加了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2005年,参加了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演出,十一黄金周在北京朝阳公园与中国杂技团联合演出活动;2006年,河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

    泥塑名人张振福
          
    周口泥塑艺人张振福把握黄土的呼吸口王锦春你知道三四十年前的豫东农村是什么样子吗?叼着尺把长旱烟袋的老汉,蹲在地头,手捏一枚棋子,笑嘻嘻地瞅着对面的小孙子。留着茶壶盖头的小孙子光着腚,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爷爷拿棋子的粗手,腰间束根大带子的老汉赤脚盘腿坐在地上,一手挎个竹篮子的老伴,另一只手正给老汉挠痒,老汉咧开嘴想笑。石磨、旱烟、大鼓书、花狗、毛驴、小货郎……勾起美好回忆的这些景物在哪里?在周口泥塑艺人张振福两大间房子的工作室里陈列架上。上百个泥塑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浓缩了那个时代的豫东农村风情依葫芦画瓢郸城城郊中学的张振福,痴迷泥塑艺术已20多年出生于农村的张振福自幼受家庭熏陶。

    周口民俗节庆与纸扎工艺

 

周口印象

    渊源自古,华夏的民俗节庆长盛不衰。从异彩纷呈的欢庆盛况,到千姿百态的文娱表演,无不展示出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张灯结彩庆佳节,民俗风情千古传。节庆文化蕴含着珍奇的民间艺术。其中,传统的纸扎工艺在民间艺术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虽在传承与流散中产生着变异,但至今仍在民俗文化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提起纸扎工艺,不少民众对它认识肤浅,时常把做花圈、扎灵房子的手工活视为纸扎工。同时,也把吉星高照的灯笼、春季放飞的风筝称为纸扎工艺品。其实,纸扎工艺并非仅限于此,它种类纷繁,实用性广。以我市为例:大凡逢年过节,尤其是过大年、闹新春,果城闹市街口,都要预先扎制安装几座彩色牌坊。彩灯彩带、彩球彩旗把城市装点得五彩缤纷。在节庆的鼓乐鞭炮声中,那一支支佩红挂彩、载歌载舞的民间文艺队伍,最让游人群众抢眼:彩龙、狮子、六人车、蚌壳精、车幺妹、笑和尚、花轿、旱船、社火亭等,形形色色的道具、彩像(动物造型),大都出自民间纸扎艺人之手。再看元宵之夜耍火龙、五月端阳划龙舟、民间民俗赶庙会、一方一俗观灯展,以及其它商贸盛会的庆典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恰好是民间纸扎艺人大显身手,展示技艺,招揽生意的最旺时节。

    纸扎手工艺术多为家传。当年在南充老城从事此门手艺的民间艺人极为稀少,即便是专业剧团能制作纸扎道具的师傅也为数不多。纸扎工艺并非一般性手工劳作,它不仅需要较强的美术模仿能力与灵感,而且还需掌握造型、结构、色彩等艺术基本功。民间纸扎工艺品一般以竹篾、纸张为基本材料,因而价廉。先用竹篾绑扎框架,凭手弯折拱弧造型,然后用鱼塘捻子或细麻缠绕固定支点,再用纸加浆糊装裱外形,最后进行彩绘,镶贴绸布丝棉,吊坠子、粘排须等一系工序。要说这门工艺的技巧,关键取决于外形轮廓的准确。因此,纸扎工艺的最大不足是,细小部位形态模糊,且临场实用期短,存放容易变形。

    岁月流淌,斗转星移。历经数十年的纸扎工艺在一代代能工巧匠们的变革中,逐渐突破了原有模式,借鉴吸取了庆典布展、广告装饰、游艺玩具的制作方式,采用木料框架结构、塑料泡沫造型,以及声光电动等现代科技的设计与装置。回顾果城流光溢彩的丝绸节灯会,纵观欢天喜地的新春佳节,年年岁岁激情依旧,民俗节庆争奇斗艳,老百姓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网(2010-05-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