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会响锣是项城市官会镇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江南巡访路经官会,当地官员为隆重迎接乾隆皇帝,集合了几十名打锣艺人在官会王氏兄弟的编排 下,创造了《官会响锣》的艺术形式。
传统的《官会响锣》打击乐只有铜锣,锣重四公斤,直径约80 厘米。其打法有“七点锣”(即节奏为四慢三快)、“九点锣”、“十二点锣”、“十六点锣”、“二十四点锣”。表演形式有“二郎担山”、“狮子绣球”、“天女散花”、“寇准背靴”、“青蛙啃泥”等多种套路。
1998年,项城市文化馆专业人员及知名舞蹈专家周学群深入官会采访、挖掘、整理了这一民间文艺形式,经过大胆改编、创新的“官会响锣”在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荣获编导、作曲、表演、辅导四项金奖;1999年,在“官会响锣”基础上创编的《项城锣龙》,先后荣获河南省“帝豪杯”舞龙大赛惟一金牌,并被授予“中原第一龙”称号,在全国舞龙大赛中荣获“山花奖”、“金奖”,并应邀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迎澳门回归大型广场晚会;2000年,《项城锣龙》在全国第十届舞蹈“群星奖”比赛中荣获银奖。《项城锣龙》的演出曾被《河南日报》、《文艺报》、《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10年9月赴山西大同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九届中国(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并获银奖;2008年,官会响锣被载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