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信阳

白——以字以邑命得的姓

2016/3/1 12:21:46 点击数: 【字体:

    白bái——以字以邑命得的姓

 

白——以字以邑命得的姓

    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元命苞》云: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按张澍之言,则远古炎帝神农氏之时已有白姓。但由于白阜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古人对白姓起源又有另外一些解释。

    《新唐书·宰相世系》说:“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于秦,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为孟明视。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乞丙,其后以为氏。”但是,据《史记·秦本纪》“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西乞术、白乙丙并非孟明视之子,而是蹇叔之子。蹇叔是百里奚的好朋友,经百里奚大力推荐,秦穆公派人用重金从齐国请到秦国,封为上大夫,与百里奚同掌国政。蹇叔的两个儿子都是春秋时秦国名将,其小儿子名丙字白乙。白乙丙的后代以他的字命氏,就是白氏。于此可见,这支白氏源于蹇叔之子白乙丙,出自蹇氏,而不是“出自姬姓”。因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故这支白氏形成于今陕西。

    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状二道》说:“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白氏”列入“以邑为氏”类,说:“芈姓,楚白公胜之后也。楚有白邑,其地在蔡州褒信。”此言白氏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据《史记·楚世家》载,公元前527年,楚平王(即熊居)派大夫费无忌(《左传》作无极)到秦国为太子建娶媳妇。费无忌见秦女美,便先行回国劝楚平王自娶秦女;因怕太子建发觉,又请平王派太子建去城父(今河南宝丰)守边,不久又诬告太子建与师傅伍奢合谋反叛。平王听信谗言,囚禁伍奢,并准备杀太子建。太子建闻讯,逃奔宋国,后又到郑国,做晋国袭郑的内应,事泄被杀。他的儿子胜,由伍奢的儿子伍子胥带着逃到吴国,至平王的孙子惠王即位后,令尹子西(平王之庶弟)于公元前487年将胜召回,任为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息县包信镇西南),因楚邑大夫皆称公,故称为白公。白公胜好兵而下士,为报杀父之仇,几次要求子西出兵打郑国,子西答应而未为发兵。二年后,晋国伐郑,郑向楚求援,楚国派子西救郑,子西受赂而去。白公胜怒,于公元前479年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镇守在楚国北部边境的叶公沈诸梁闻讯后,领兵进入楚都,与楚惠王的部队一同攻杀白公胜,救出楚惠王。白公胜的子孙以他的封邑为氏,这就是形成于楚国的白氏。

    又,传说古代南方有个白民国,唐代在其地置白州(治所为今广西博白县),当地人以地为氏,也称白氏。此即《姓氏寻源》所云“《逸周书》白民之国,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战国时,秦国有名将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屡战获胜,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后为相国范睢所妒忌,意见不合,被逼自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今属山西),故子孙世为太原人。《新唐书》说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孙,而《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说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白仲23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5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因以为家。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今属河南),生5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4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属河南)香山,成为白氏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枝繁叶茂。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为安西(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人,白耸为马平(今广西柳州)人;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

    白氏在文化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通俗易懂,流传较广,有不少篇章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现存诗近3000首,其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此外,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贸易理论家,周人;一为水利专家,曾任魏惠王大臣。北魏时有盖吴起义军将领白广平,为西域胡人。隋代有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娑,奴隶出身,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唐代还有文学家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有中书令白文珂。元代有戏曲作家白朴,元末有红巾军将领白不信。明代有水利专家白英。明、清之际张献忠起义军有前军都督白文选。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白圭驾船入台捕鱼,留居当地,是为大陆白氏移居台湾最早者。此后,闽、粤白氏又有一些人迁到台湾。目前,白姓在台湾姓氏中排名第64位。此外,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台湾巡抚刘铭传派兵讨伐东势角方面的泰雅族时,老屋峨社的头目由于坚守中立,暗助官兵平乱,被清廷赐姓白。又,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日本姓白川,至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废除日本姓,选用汉姓白。

    为了进一步求发展,近代以来,一些白姓人走出国门,徙居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姓氏书列白氏郡望为南阳、太原。这是说魏晋至隋唐时期,白氏在南阳、太原2郡为显贵的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为当地所仰望。南阳郡的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后移治今河南邓州;太原郡的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

    白氏的堂号有治生堂、香山堂。战国魏文侯时人白圭,乐观时变,曾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吾治生犹伊(商初大臣伊尹)、吕(西周大臣吕尚)之治国,孙武之用兵。”被世人称为“治生祖白圭”。其后裔因以为堂号,即“治生堂”。白居易晚年居于香山(在今洛阳市南),因号“香山居士”,其后裔因以为堂号,称为“香山堂”

    1996年10月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将白姓列为当今中国第73大姓,称其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的新的百家姓次序将白姓列在第79位,但未公布其占人口的百分率。白姓分布很广,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较多,这4省白姓约占全国汉族白姓人口的65%。白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除上面已叙述者外,北魏时河西胡及山胡有白氏;西域有白氏,为龟兹王之姓;唐代,吐谷浑人、羌人均有白姓;万州白氏,其先为波斯国人,唐代留居中国万州,有以白为姓者;宋代西夏人有白姓;北宋时留居河南开封的犹太人有白姓;元代西域纥城人察罕,出生时月白如昼,时人谓白为察罕,因以为名,被元仁宗赐姓白氏;明朝赐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均姓白;明代云南元江府因远罗必甸(在今元江西南)长官司副长官、归化(在今云南彝良境)司土司,清代云南开化府布旧(在今文山南)土舍,均为白姓,系彝族;明代云南临安府阿迷州部旧村(在今开远境)巡检司土巡检,清代云南临安府宗哈、瓦遮寨(在今元阳东)土寨长,猛弄寨(在今元阳境)土寨长,均姓白,系哈尼族;清满洲镶黄旗有白姓,世居抚顺;清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纳喇氏、巴雅拉氏、拜佳氏、伯劳特氏、拜音哈喇氏、那塔拉氏、齐义氏等,后均有改姓白者;清蒙古镶黄旗有白姓,辽宁岫岩县巴尔虎蒙古族亦有白姓;基诺族中以“不拉”开头的氏族,汉姓一般为白氏;新疆锡伯族巴雅尔氏,汉姓为白、拜二氏;裕固族斯娜氏、阿克达塔尔氏、巴依亚提氏,汉姓均为白;云南金平拉祜族之黄苦聪人怕透氏,汉姓为白;云南金平芒人度朱厄氏族,汉姓为白;鄂伦春族白依尔氏,汉姓为白;土族白彦氏,汉姓为白;彝、佤、苗、回、羌、蒙古、哈尼、东乡、布依、土家、保安、朝鲜等民族也都有白姓。

    白姓起源地之一的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横贯其境,县境内淮河北岸白店一带,有白公封邑的遗址。在河南洛阳龙门香山寺,有白居易墓和祠。作者:谢钧祥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赖——源于古赖子国的姓
相关信息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