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信阳

豫风楚韵独树一帜——略论信阳民歌(2)

2013/11/29 15:01:20 点击数: 【字体:



    灯歌、会歌则是载歌载舞,"花灯高挂就地玩灯","打开场子就地唱戏"是民间习俗,是民间音乐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灯歌、会歌的演唱一般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逢年过节玩灯时就是灯歌会歌的赛歌会,十里八乡的歌会班子汇聚一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场面热烈壮观。
  
    山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句山歌(也称五句联、五句头),如"日头落山红彤彤,麻雀钻进刺蒲笼,噔鸡子打鼓天不早,掌柜的假装耳朵聋,你不收工我收工"。前四句用比兴的手法表达歌词内容,第五句起到点睛作用。再如山歌《慢赶牛》:"山歌本是古人留,留作农夫解忧愁,几年不把山歌唱,幼年英雄白了头,人到老来万事休。"曲调低沉缓慢,伴着老牛徐缓沉稳的蹄声,唱起来雄浑苍凉,听起来引人深思。
  
    田歌是人们从事田间劳作时演唱的民歌。干旱季节人们就架起水车,一边车水一边敲着锣鼓唱着"车水歌";"一上水车把脚挪,边车水来边唱歌。"插秧、薅秧时人们成群结队在田间边劳动边唱歌。田歌音调高亢辽阔,节奏自由舒展,通常是一人领唱,众人和腔,一唱一和,此起彼伏。悠远清澈的领唱,和着热情奔放的接腔,在辽阔的田野中汇成雄壮的田园大合唱。
  
    号子是人们在进行繁重体力劳动时用来指挥行动、统一节奏、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并具有号召力的一种民歌。主要有夯号子、打硪号子、拉扯号子等,多用于建筑、水利、航运等处。大都是一人领唱众人和音;歌词为即兴编唱,音律简单流畅,节奏铿锵有力。
  
    信阳是革命老区,是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当地流传着大量的红色革命民歌,如《红旗插遍大别山》《穷人调》《送郎当红军》等,这些红色民歌多是采用传统民歌重新填词为主。如享誉全国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当年红军三十二师文艺宣传队王霁初同志根据商城民间小调《八段锦》改编填词而成的。

    三、题材广泛 风格多样
  
    信阳民歌蕴藏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影响深远。在中国民歌史中南北方民歌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而信阳民歌处于这样的南北过渡带,民歌的种类十分丰富,兼有南北方民歌的各种特点,这对丰富和完善民歌史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产生了根据活动的不同内容而演唱的有比较固定的演唱形式和内容的歌曲,形成了相对程序性的特征。如一唱众和的夯歌,有问有答的山歌、田歌等。伴随民俗礼仪活动产生发展而形成的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如叫卖曲、丧葬歌、婚嫁歌等。其中既有本土民歌又有外来曲调,长期并存、相互借鉴、融汇贯通、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共存性特征。
  
    信阳民歌在音乐特点上,以民族五声音阶占主导地位,有少量的歌曲如《穿心调》《淮调》等有变宫、清角音,但也多是作为经过音使用的。在调式上,以五声徵调式为最多,宫、商、羽各种调式的歌曲都有;角调式则仅见于极个别曲目。调式交替较多,转调则较少见。节奏节拍上生活小调类多为四二节拍;典雅的叙事性民歌多为四四拍;在一些山歌、小调中也有散拍子和八五拍。信阳民歌的曲体一般比较短小,多为一段式。从上下句,三句式乃至四、五、六句式等,还有根据内容情绪需要,采用乐句扩充,曲尾扩充等手法形成结构较长的一段体等。
  
    信阳民歌的曲式、调式丰富多样,几乎涵盖了中国民歌音乐体系的各种类型。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信阳民歌,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信阳民歌的发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对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广网 2010-04-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