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信阳

醒过来的黄国故城(2)

2013/12/13 15:18:11 点击数: 【字体:

  突然有一天,它被唤醒了,带着远古的气息,抖落千年的烟尘,却依然生动的描述曾经的辉煌。金灿灿的阳光照耀着它们,赐予它们亘古的生命。

  走近长堤,昔日的古城尽收眼底了。黄国故城周长6770米,城墙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1500米。城内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建筑规模完全吻合春秋时期“子爵,城三里”的等级制度。专家测算,按当时的做工条件,每天出工一万人,一天不停也得4年才能完工,足见当年修建黄国城墙工程之浩大。古城墙有5米之高,用黄土夯筑而成,墙厚、门阔、路基硬,可见当年城门的巍峨、都城的雄伟。城墙外一条环带倚墙而绕,显然是当年的护城壕。

  我试图走进它的内心,走进历史深处。我发现古城已经变了,和前几年的印象相比,变得我不认识了。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城墙,宏伟的建筑群,天池、春申君墓、黄君台,一道道牌坊,一棵棵绿树。我被这美丽的景象所陶醉。

  这就是醒了的黄国?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全球6000万黄姓人发源地

  我迫不急待地拉着县委书记赵亮和黄国故城管委会主任黄久国一起去领略古国的神奇。

  赵亮是一个豪爽敞亮的文人,他自豪地说,现在全国有3200万黄姓人、全世界有6000万人以黄为姓,他们的祖先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是从黄国故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如果不是亲身感受,你不会相信黄氏族人有如此之大的生命力。

  他很自豪地指着远处的城墙,你看,过去的古城没人理会,一直沉睡不醒,变得荒芜不堪,是考古专家发现了这个没落的王国,它的价值蜚声海内外,古城也从省保单位升格为国保单位,为了搞好黄国故城的开发,我们成立了管委会,现在,这些景点都是新建的。

  遗存瑰宝昭示王国的辉煌

  北方的山水豪迈,穿潢川县城而过的潢河,唤醒了的古城,滚滚东流,汇入淮河。

  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有了水,这个城市才有灵气。小潢河就是黄国古城的灵魂之气,不知道黄国的先民是怎么选中了潢川这个优美的地方,小潢河的灵水陪衬着雄伟的城池,只要看了,就让人心生敬畏。

  最先醒来的是古黄国文明进步的青铜器与玉器考古文化。近年发现的黄国青铜器有《刺伯鼎》、黄太子伯克盘、黄群簋、黄韦俞父盘。最令人惊讶赞叹的是黄君孟夫妇墓中出土了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玉器、竹木漆器、丝织片,多达200余件。这些青铜器,纹饰古朴,有云纹、涡纹、三角形纹、波纹、蝉纹、虎纹,器物造型轻巧美观,大方实用,是春秋早期青铜器中难得的瑰宝。墓中出土的紫色绣绢和“绢纺”残片,是我国纺织史研究中极为珍贵的标本。出土的玉器制作更是精巧美观,造型有虎、鱼、蚕、人首等形式,非常生动写实,还有兽面纹、窃曲纹等繁复古朴的玉器。此外还有十多件色彩艳丽的玛瑙串饰。这些玲珑剔透、精美迷人的玉器,反映了黄国人极高的琢玉水平。这些瑰宝如今都在国家博物馆和河南省博物馆陈列,昭示着一个王国的辉煌。

  让游人获得历史文化的滋养

  如今,古黄国这个神秘的曾经繁荣一时的王国,它的消亡、它的传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过去、现在、未来,也在再一次来探寻古城遗址的我的脑海里浮现交错。

  黄国故城遗址是我们潢川之行中最期待的,那个神秘的曾经繁荣一时的王国,它的消亡、它的传说深深吸引着众多游客。

  游人最多的地方是千米神道和仿古建筑群,苍松翠柏、牛、马、象等动物和大臣神像分列两傍,神道直通黄国祖庙、展示馆、生态园、娱乐园等景点。

  仿古建筑群就建在宫殿群遗址上,贵为黄国内宫的黄君台宫殿群,一度沦落为废墟、荒地、稻场。数千年雨打风吹,这片夯土高台,除了破碎的瓦砾,还有一些散落的铜箭头。唯有宫殿区的东侧,一汪池水,清澈见底。泉水甘冽,久旱不枯,当地人称其为天池。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国宫殿的一泓神泉。即便是周边的水塘、湖泊干裂见底,这个池子仍是清水长流,每逢大旱,依然碧水盈盈,神奇无比。

  在天池的旁边,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安静地躺在这里,见证历史的兴盛衰落。春申君,是黄氏发展史上一座丰碑,一个宗族的中兴者、光大者,一个可以万源归宗的始祖代表。闲时,方圆几十里的百姓经常会到黄歇墓地烧纸烧香,祈祷风调雨顺好收成,老少平安。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0月2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