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信阳

“天下独一戏”的阜南嗨剧

2013/11/29 15:46:09 点击数: 【字体:

“天下独一戏”的阜南嗨剧
周国平老人在哼唱嗨子戏
“天下独一戏”的阜南嗨剧
 嗨子戏表演剧目资料
“天下独一戏”的阜南嗨剧
现代嗨子戏表演


    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嗨子戏实质上是一部记录阜南人民苦难辛酸的悲情史,贯穿其中的精神支柱与推动力即现代性。因此,阜南嗨剧也就是一部现代性的回忆追寻史。作为现代文艺存在表征之一的阜南嗨剧,不仅体现出对历史性的追寻,更表现出对现代性的张扬和热爱。

    1 辛酸泪浇灌的嗨子戏

    嗨子戏植根于洪淮大地的阜南县,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束璀璨的艺术之花。几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嗨子戏艺人的不断改革创新、发展,融入了当地民风民俗,使这个土生土长的说唱歌舞,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稀有剧种,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经久不衰,深为沿淮人民喜爱。以至被万里同志称为“天下独一戏”。

    嗨子戏,也称海子戏、嗨剧、嘿剧。嗨子戏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当地史载,嗨子戏的雏形是一种来自娱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早期知名的老艺人黄老聚、张宪、任福等,他们大都是手工艺人,走南闯北,能歌善舞,在工余之时,即兴演唱,多为当时流行的民歌、小调。后来这种说唱形式逐渐发展为歌舞表演形式,即“毛驴”、“旱船” “小车子灯” 、“红灯舞”等民间舞蹈演出(艺人称为下底场)之后,由艺人说唱“杂出子”。“杂出子”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可独立成篇,如早期的老八出为:《大观灯》、《小观灯》、《打货郎》、《打长工》、《打小秃》、《劝八行》、《下花园》、《打五扇》等。“杂出子”采取对唱形式,唱腔多为民间小调,用锣鼓伴奏。这种自发的演唱活动,深受群众喜爱,争相邀请演出,于是草台班子就应运而生了。

    1920年中村岗嗨子戏老艺人袁海波、耿老斋、刘献珍为适应流动的方便,删去了庞杂的部分,创造了一种新的表演舞蹈“花挑子”。演员肩挑两只由百余朵彩花点缀的花篮,在欢乐的锣鼓声中载歌载舞跳起花场。一为招揽观众,二为“打底场”,群众称之为“花篮戏”。花篮戏的出现,精简了队伍,适应了流动演出。花挑子只为打底场,时间短,侧重突出了杂出子小戏的演出,为嗨子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多年从事皖北民俗文化及地方戏曲研究的阜阳师范学院教授刘宏认为,嗨子戏形成于清末民初。晚清近代,正是中华民族经历屈辱、中国人民饱受苦难的时代,淮河两岸,尤其是淮河中游,连年遭受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等自然灾害,更兼军阀混战,豪强掠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避难求生,民间艺人纷纷南下逃荒,一路上在乡村演出,以养家糊口。到了抗战时期,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更造成淮北平原年年黄水泛滥成灾。其后的内战民不聊生,饥寒交迫中,民间艺人以演出嗨剧作为谋生手段的人逐渐增多,这一时期也促进了嗨剧的发展与普及。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嗨子戏代表人物就数周国平老艺人。他15岁学艺,至今已有60年的艺术生涯。只要涉及嗨子戏,周国平老人就是一个无法跨越的人物。日前,在阜南县文化局艺术科徐远方同志一行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阜南公桥乡周国平老艺人家。

    2 嗨子戏第五代传人周国平

    今年76岁的周国平老艺人一生痴爱嗨子戏,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擅长演小丑、小生、老生。他回忆,当时的嗨子戏唱遍洪淮两岸的乡村,他父母就是一对嗨子戏迷。只要锣鼓一响,方圆十里八乡的人们便扶老携幼赶去看戏。每逢庙会唱“对台戏”,往往大戏也能被嗨子戏顶垮。当时的农民,谁若不会唱两句嗨子戏,都会被人笑话。牧童们割草,肩背草筐,以铲把敲击铲头“叮叮当当”地你唱我和,不是《打小秃》就是《张先生教学》。农闲时,姑嫂姐妹们做针线,也你一句我一句,边做边唱起《劝小姑》、《小姑贤》、《送香茶》等。打谷场上的农民们一边扬鞭催牛、碾着石磙,一边放开嗓门,唱起《红鬃烈马》、《大扒缸》,助兴解乏。深秋清晨,也可听到耕地鞭手们的嗨子戏唱段,此起彼伏,清脆悦耳。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合肥晚报 2010年6月4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信阳民歌:刚柔并济 独具韵味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