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信阳

传说中的灶王奶奶名叫“郭丁香”

2013/5/2 16:43:08 点击数: 【字体:

传说中的灶王奶奶名叫“郭丁香”
 灶戏传承人潘金娥、郭振夺为群众表演灶戏《郭丁香》

    临近春节,又要祭灶了,长篇叙事诗灶书《郭丁香》告诉我们,传说中的灶王奶奶名叫郭丁香。

  灶书《郭丁香》是一部长篇叙事诗,系民间曲种灶书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唱本,被誉为汉族的民间史诗,以表现传说中的灶王爷张万良和灶王奶奶郭丁香的生活故事及爱情纠葛为主要内容,明末清初时期在豫南地区广为流传,现已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灶书《郭丁香》是由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根据当地传说的民间故事《郭丁香》而整编成的民间诗歌,并以灶书(戏)表演形式传唱下来的。灶书是固始县特有的一个民间曲种,《郭丁香》是灶书的主要书目。灶书和灶戏的区别主要是在表演上,灶书是一个人演唱,众人帮腔,为曲艺形式。而灶戏则为多人分角演唱,并根据角色进行化妆演出,夹有锣鼓打击乐伴奏,形成一定表演戏剧化。

  灶书《郭丁香》的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语言朴实无华,有着无穷的精神魅力和文化内涵,是一篇富有中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集中体现了民间文学对传统道德的具体态度,塑造了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性格的郭丁香这一形象。

  灶书《郭丁香》中说的是美丽朴实、勤劳善良的郭丁香,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懒惰、奸诈、负义的汉子张万良。郭丁香以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耕作,使张家由穷变富,而此时的张万良却绝情地抛弃她,另寻新欢。郭丁香一颗纯朴善良的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陷入绝境的她想一死了之,投入了桑河。多亏打柴路过的范三郎搭救了她,二人在共同劳动中建立了真正的爱情。不久,范家也富裕了起来。张万良因娶了个好吃懒做的王妙香而败尽了家产,后沦为乞丐。

  冤家路窄。一天,穷困潦倒的张万良讨饭来到了范家庄,正巧撞上了在厨房做饭的郭丁香,郭丁香见前夫的不堪现状,百感交集。张万良得知在自己前面忙碌的少奶奶正是郭丁香时,觉得无言以对,慌乱羞愧之际感到哪里还有脸面活在世上,便纵身投进了烈火熊熊的灶膛……张万良的魂魄投往阴曹地府,阎王查生死簿后拒收,让其转往天上玉皇大帝处。玉帝感念其悔过自新,封其为司灶之神,即民间所说的灶王爷,郭丁香被封为灶王奶奶。

  灶书《郭丁香》着意歌颂了勤劳、善良、正直等做人的美德,无情地鞭鞑了懒惰、负义等恶行,这些正符合了朴实善良的中国农民所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因而此书在群众中显示出无穷的魅力。书中主人郭丁香一时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妇女所钟爱、崇拜的偶像,学习做人的楷模。

  灶书《郭丁香》通过优美的灶书唱腔演唱、演染,更是感人肺腑,使人百听不厌。如今在固始县凡60岁以上的听众,对灶书《郭丁香》的声腔音乐、表演形式还记忆犹新。据调查了解,《郭丁香》唱词长达近万句,如一串珍珠失散在民间。原收集整理的《郭丁香》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只是原生态唱本《郭丁香》的一部分。近年来,固始县委、县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对灶书《郭丁香》的发展和保护,组建专门的队伍,对其进行挖掘、保护和抢救,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81年,固始县文化工作者在灶书《郭丁香》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出长诗《郭丁香》达1370行,发表于著名刊物《民间文学》第10期上,当时在全国文学艺术界和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该长诗填补了汉民族地区没有民间叙事长诗的空白,丰富了汉民族民间叙事诗的宝库。从灶书到灶戏直至成就了中国汉民族叙事长诗《郭丁香》的问世,灶书《郭丁香》在民间传唱了几百年。由于其融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淮河文化的民间艺术,张扬了民俗文化,更改了汉民族生活史诗的记录,因此,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青睐。我省民俗专家高天星、张振犁、高有鹏等曾为《郭丁香》撰写了评论文章,就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灶书《郭丁香》已成为展示豫南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一个品牌,在对外文化交流、传承优秀文化、传承汉民族口头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固始县文化局  吴曾明 固始县徐集乡人民政府 丁昌明  【原标题:传说中的灶王奶奶名叫“郭丁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09年1月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