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罗山皮影艺人李世宏2007年末对全县皮影作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皮影戏箱有50多担,260多名皮影艺人,目前坚持演出的不足100人,其中只会伴奏者居多。余下的人中,年长者不得不别离“三尺舞台”;中年者,因为皮影没有发展前途和经济效益在“演与不演间挣扎徘徊”,最终放弃,另择他路。皮影艺术每况愈下……
2008年1月4日,罗山县周党镇中山村一户郑姓人家给家里的男孩过1岁生日,按当地风俗,要请一个皮影戏班,唱神戏一天,祈福还愿。应邀的是“李世宏皮影团”。上午9时,演出正式开始。35岁的团长李世宏亲自操作皮影,随着“铛铛”的锣镲声和着独特的地方戏腔悠扬响起,白色银幕上开始显影出活灵活现的古代人物,看上一阵,你会觉得就是这些牛皮制作的精灵在唱在跳,即使听不懂,也能感受到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遗憾的是,除了几个老人和好奇的孩子,听者寥寥,人们各自忙碌,他们的喧哗之声经常盖过李世宏等艺人的演唱。
这样的演出随着春节将近还要更加频繁,神戏是演出的主导剧目,每场280元,除去其他费用每人收入50元左右。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最有特色的艺术之一。中国皮影以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为主。经专家考证,罗山皮影戏是河南皮影戏最为典型的代表,罗山曾经是河南皮影的兴盛之地,也是中国早期皮影保存最好的传承地之一。罗山皮影有戏路宽广、制作精致、音乐唱腔优美、唱词道白雅俗共赏、打斗激烈等五大特征,属豫南曲艺表演之代表。
李世宏最近越来越焦虑。在他的身边,皮影艺人正在大量流失,皮影演出的舞台正在不断减少,那光影中跳动的精灵,只能逐渐成为老一辈凋零的记忆。他15岁开始学唱皮影戏,20岁组建民间皮影团,不但掌握了皮影戏的制作和演唱,还学会了吹奏等技艺,成了豫南皮影戏曲界中唯一的全能技艺继承者。多年来,在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郑州的庙会上、信阳的茶文化节上都能见到李世宏和罗山皮影。可是,罗山皮影日渐委靡、无人喝彩的现状,深深刺痛了李世宏的心,巨大的危机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让他饱受折磨。
2006年,罗山皮影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今年,罗山皮影如能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一个契机,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李世宏这样的民间艺人的尴尬现状。来自网络、影视等娱乐方式和流行元素的冲击,是所有地域性强的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的共同问题。【原标题:罗山皮影舞影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