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新乡

一代“谋圣”姜子牙故里在卫辉

2016/2/23 16:17:14 点击数: 【字体:


  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和电视连续剧《封神榜》曾几何时的热播,将发生在3000多年前商周之间的一场战争——牧野大战渲染得家喻户晓,在这样的小说抑或电视剧的渲染中,有一个形象,也许每一个人都有深刻印象,他运筹帷幄、法力无边,能上指天庭、下除妖孽,几乎无所不能,他成为商周之间决定性战役的总设计师、总指挥。 
 
  他就是姜太公姜尚。
 
  说到姜太公,许多人自然脱口而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小说和电视剧凸显的,是一个神者的姜太公;生活里人们记住的,是忍者姜太公;数千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庇护的姜太公。
 
  但真实的姜太公究竟怎样?他离人们有多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如此评价《封神演义》:“透过富于神话色彩的描写,表现了商、周的斗争,全书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以仁慈爱民的武王和他的丞相姜子牙为首的周,和以暴虐无道的纣王为代表的商,构成了斗争的双方。作者把这写成了正义力量和邪恶力量之间的斗争,并且显示了自己鲜明的倾向。”
 
  但作者这样的倾向,却将每一个参加商周之争的人,包括姜子牙都当成了“完天地之劫数,成气运之迁徙”的人,所以,深一步理论,姜子牙所谓的法力只不过是上天赋予而已,他也不过是代天行令,是一个神 的傀儡。
 
  实际上,这是对姜子牙的一种误读。
 
  历史上的姜子牙恰恰是敢违“天道”的人,牧野大战刚刚拉开序幕,偏逢暴雨连连,其时,占卜师们都认为这是违反了天命,要求班师,而姜太公却将占卜之物掷于地下,说:“枯骨死草,何知吉凶?”
 
  按历史的记载,姜太公(约公元前1155-1045年)姓姜,名尚,字子牙,也称太公望、太公涓、师尚父。因先祖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又称吕尚、吕望。周文王时,他官封国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军师。后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大功,封为齐太公,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后人便称他为姜太公。姜尚志大饱学,才智超人,功业炫目,兵书传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颇具盛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堪称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
 
  真实的姜太公要比神话里的姜太公更自我、更有能耐。因为神话里的姜太公靠的是神的力量,而真实的姜太公靠的是自己,是博大精深、无可匹敌的智慧。
 
  但这样抽象的解释,其实给人的印象也很抽象,姜太公究竟是怎样的人?他怎样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大业,带着这样的疑问,日前记者来到河南卫辉——姜太公的出生地进行了探访。
 
  雨中拜访太公故里
 
  说也凑巧,对太公故里的探访,开始于和3000多年前记载颇为相似的大暴雨。
 
  为更深入地了解姜太公的有关情况,2007年6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新乡,相约与在姜太公文化研究上颇有成就的王振中先生同行。
 
  是日下午5时许,当我们离开新乡前往卫辉时,天开始下起雨来,开始只是点点滴滴,等我们走到卫辉地界时,不想雨霎时大了起来,用倾盆而下形容,丝毫不为过,天上地下,到处是水,车被雨水紧紧地包裹着,很快,车前方能见度不到20米,车成了行驶在河上的小舟。
 
  “久违了。”看着如注的暴雨,王振中先生说,“这里好长时间没下过这么大的雨了。”
 
  “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让我们早点儿进入姜太公的世界。”随行的河南省中平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姜君平总经理说。
 
  “是啊,3000多年前,姜太公率领大部队准备伐纣时,遇到的大暴雨可能就像这样的大雨了。”王振中先生说。
 
  委实,这一个巧合,真让记者的探访别开生面了。
 
  虽然历史不能重复,但日子却一天又一天,重复着亘古不变的节奏,花开了又落了,雨来了,又去了。
 
  人事在变,天依然,天不变;物事在变,日子依然,日子不变。
 
  虽然隔着3000多年的时日,借着电视剧和小说的传播,这方土地上其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似乎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战争是那么惨烈和气势如虹,战争又是那样迅速和彻底,一个朝代的更迭只是毕其功于一役,应该说,姜太公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但如果没有这个夏日的这场雨,我们的思绪注定是停留于通常的所见了。
 
  雨打开了我们的思绪,让我们借着雨瀑,穿越了3000多年的时空,来到姜太公主导的那一方战场,洞见了更多的细节和真实。
 
  却说武王伐纣之师到达汜水,忽然间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道道闪电划过被阴霾遮蔽的天空,一波狂风暴雨过去,中军大旗拦腰折断,战鼓因为被雨打湿无法敲响。更为恐怖的是,武王的坐骑也受惊失蹄,武王差点儿坠马而下。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是当时精通卜筮的人,对武王说:“这次出兵犯了天帝,而且龟卜告凶,筮占亦不吉,既然遇到这种天象示警,理应立刻班师。”
 
  其实,说天意是其一,关键是武王心里没底儿,因为武王兵马和纣王有相当大的差距。其时,武王所领的兵,只不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而纣王则早发兵七十万驻扎在牧野严阵以待,敌众我寡,又逢如此没来由恐怖无比没有一点儿吉相的大暴雨,武王就想班师了。
 
  而就在这时,姜太公站出来反对周公旦的意见,他说:“纣王挖比干的心,囚禁了叔叔箕,任用蜚廉当政,弄得天怒人怨,去征伐他正应天象。”于是他就下令敲毁龟甲,折断蓍草,以示不信卜筮,大军冒雨进发。
 
  “牧野之战这一天,下雨是有历史根据的。”王振中先生说,“按《淮南子》记载:这一天‘十日乱于上,风雨击其中。’”
 
  雨中即景,让我们对当时的战场形势浮想联翩,雨中的战争,该是怎样一种宏大和悲壮的场面,又需要怎样超人的毅力驾驭?
 
  实际上,克服了自然灾害的周师,已经注定了胜利的结果,客观来说,这不是一种偶然。
 
  “战争一开始,双方都是布了阵的。”王振中先生说,“按照‘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的气势和兵力及纣王‘出朝歌三十里以迎敌’推考,大约前沿应到达仓河的南岸,也就是今日卫辉市安都乡一带扇面展开,周军的阵势应是以牧邑,也就是现在的卫辉市区为依托,前锋能与殷军相望。而且双方显然都进行了战前动员,胜负其实于战前已定。一方面,纣王人心已尽失,姜太公早已做了充分的攻心准备;另一方面,姜太公设计的新型战车在战场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时周师已开始使用驷马战车,这种战车无论是战斗力或是冲击力都远胜于纣王的二马战车,所以战争只用了一天就结束了。应该说,这样短时间推翻一个政权,是姜太公事先的充分谋略准备起到了很大作用。”
 
  姜太公故里在卫辉的历史佐证
 
  我们就这样听着王先生的讲解,顶着不绝而下的暴雨,走进了卫辉县城。
 
  也是凑巧,我们的车进卫辉市区时,雨突然小了,但城里到处是水,很多街道成了流动的河。
 
  难抑拜访姜太公故里的激动心情,我们的车没有在卫辉停留,涉过如河的街道,直向姜太公故里——太公泉镇驶去。
 
  姜太公故里太公泉镇,位于卫辉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我们到达这里时,也许是姜太公安排吧,雨完全停了。
 
  因为路上耽搁了些时间,来到镇里时,天色已晚,听说我们要来,镇里的领导和卫辉市旅游局赵培亭副局长和当地热心于姜太公事业的李志清先生等人早已等在那里。
 
  研究姜太公文化20多年的李志清先生甫一见面,就止不住地说:“姜太公故里在太公泉镇,这是确定的,别的地方争也争不走。”
 
  他说,如今太公泉境内还保留着许多姜太公历史遗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庙、姜太公吕望表等。
 
  也许是如今各地注重文化的原因吧,但凡有些名望的历史名人,因为历史的模糊性和地域的改变,这些历史名人成了各地的香饽饽,被争来争去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姜太公,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巨擘性人物,由于历史久远,且文献记载又含混不清,他的故里也有些争议,个中当然也有些混水摸鱼的,捕一些风,捉一些影,往自己那里拉,反正历史久远,证真难,证伪更难。
 
  李志清说,姜太公出生地究竟在哪里,历来众说纷纭,影响较大的说法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冀州说。此说源于东汉人刘向编写的《列仙传》(卷一):“吕尚,冀州人。生而内智,预知存亡,避纣乱,隐辽东二十年。西适,隐于南山,钓于卞溪……”
 
  第二种东海许州说。此说法源于明代许仲琳撰写的《封神演义》:“此人乃东海许州(也就是现在的许昌)人氏,姓姜,名尚,字子牙,别号飞熊。”
 
  第三种是东夷(山东)说。此说源于司马迁《史记》“太公望吕尚,东海上人。”东晋张华《博物志》“太公望出于东吕乡东吕里。”战国秦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第四种就是河内汲县说。此说源于北魏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汲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云:太公望河内汲人。又有太公泉。”《竹书纪年》也说,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另外,卫辉太公泉的太公庙碑刻《吕望表》称:“齐以太公吕望者,此县人。”
 
  李志清还从仕纣到归乡隐再到出山三个姜太公的生活阶段,引经据典,并佐以遗迹,分析了姜太公之所以为卫辉人的理由。
 
  他说,太公是炎帝后裔、伯夷之后,在世卿世袭的时代,高贵的门第和有社会地位的人踏上仕途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所以司马迁有“太公尝事纣”;太公事纣期间,目睹了纣王“以酒为池,轩肉为林”糜烂透顶的生活和“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惨无人道的做法。在仕不遇明主、伴君如伴虎、贤良皆离去的情况下,太公来到了山东半岛的黄海之滨,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太公并不是去做飘逸的隐士,而是去冷静思考人生的。太公“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他是打着屠牛、卖饮的幌子,去搜集商纣的政治、军事情报,观察熟悉形势,以便制定伐纣灭商的战争方略;了解情况后,太公结束了东海隐居生活,到西歧去辅佐文王,吕尚也说:“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矣。”
 
  李志清说,由太公以上的生活阶段,可知姜太公早期活动在朝歌、卫辉一带,后来隐居于东海之滨,又从东海去西歧,这说明,太公是卫辉人是合情合理的。
 
  李志清最后还拿出了1992年陕西宝鸡县(现为市)文史资料研究会编纂的《姜子牙钓鱼台》一书,在该书的第六十页,记者看到如下记载:关于姜太公故乡汲县说,古书记载较早,而且遗迹现存,传说也相当广泛。现在广东、福建、台湾及海外吕氏宗族的大多数人认为汲县是他们的始祖姜太公的故乡,依据他们的说法,姜太公生于汲县,移居或避纣于东海。至于把姜太公暂居东海地区说成是姜太公的故乡,那是当地人对姜太公的崇敬和怀念。
 
  所谓汲县,即现在的河南省卫辉市,今划归新乡市辖。古时为河内郡、卫辉府管属。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颇具盛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堪称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根据《竹书纪年》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姜太公为汲县人,即新乡卫辉市人,如今这里尚有许多关于姜太公的历史遗存。图为位于卫辉市太公故里的姜太公祠。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2007-07-16)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白云寺之冬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