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新萍 通讯员 李青春
新乡县大召营镇李大召村原本是中原大地上一个普通的村庄。
1956年的一天,新乡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到村里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意外发现这里居然是一处龙山古文化遗址。从此,村庄拥有了一个古老却又全新的名片—李大召遗址。
村民们从文物工作人员哪里知道,早在4500余年前,就有一代代先民在这里悠闲地耕种,掘井吃水、烧制陶器,使用石刀、石镰、骨铲、纺轮等过着平静、安详的日子,原来这看似平淡无奇的村庄历史非常悠久。这成了村里人的骄傲。
1986年,李大召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准确地点就在李大召村北,面积约20万平方米。遗址的平面形状呈椭圆形,中间高四周低。中间部分为一长方形高台地,高出四周1米~1.4 米。经过历次发掘,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厚达2 米~3 米,遗址包含了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文化、两周文化、汉代文化等各时期文化遗存,其中以河南龙山文化堆积最为丰富。遗址名字的确定,考古界通常是以遗址发现的位置或村镇名字命名的,那么这里便名正言顺地被称为“李大召遗址”。
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韩国河、赵海洲编著的《新乡李大召》一书(科学出版社)记载:“2002年3月~4月,郑州大学考古专业为进一步探讨豫北地区古文化发展面貌及筹建学生实习基地,开始对该遗址进行调查、钻探,并进行了试掘,开挖3 米×10 米、2 米×10 米探沟2条,发掘面积50㎡,发现灰坑15座,出土陶器、骨器、石器、蚌器等各种遗物数十件,时代涉及龙山文化时期至晚商。发掘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确认文化层堆积丰厚,包含遗物丰富,在此发掘既有利于教学实习,又有可能为解决该地区夏商两大文化集团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便决定在该遗址继续进行考古实习发掘。”
2002年至2003年,两年内他们组织了4次发掘,共开挖探方53个,探沟4条,揭露地表面积1820平方米。历次发掘均有汉代墓葬发现,且每次发掘都丰富了前次发掘的文化内涵。
原来,李大召遗址以河南龙山文化为主体,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在中原大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河南龙山文化早期、中期、晚期完整发展的实例,也是这个考古资料积累中的一环。此次研究更多地关注对文化谱系的梳理,为我们揭示豫北卫河流域龙山文化内涵,探讨夏商两大文化集团的关系,对研究该地区文化谱系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历史和科学价值。
至此,一段几乎忘却的历史,似一幅缤纷的画卷抑或一曲悠远的长歌,豁然于眼前,响亮于耳畔。即使你在这片土地上行走或者是伫立,都会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怀揣一种自豪之情!让人无法不承认,李大召村确是一方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