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
卫辉市,殷商时为畿内牧野地。周武王灭纣,封邶、鄘、卫三国,此地属鄘。成王平武庚叛乱后,邶、鄘并于卫,此地属卫。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改伍城县为汲县。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卫州为汲郡,郡治卫县(今浚县卫贤),汲县属之。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义州,州治汲县。武德四年(621)废义州,汲县改属卫州,州治卫县。贞观元年(627),州治移汲。辖汲县、卫县、共城、新乡、黎阳五县。
宋属卫州,州治除先后短时间迁共城和胙城外,其余时间均在汲县。
明、清属卫辉府,府治汲县。先后辖汲县、胙城、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考城11县。
民国时期
民国16年(1927)废道,实行省县两级制,汲县直属河南省。
民国33年(1944)9月,又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直至县城解放。
1949年2月,撤销卫辉市,其辖区复归汲县,汲县改属太行四专署。5月,汲县改属太行区新乡专署。8月,平原省建立,汲县属平原省新乡专署。
建国以后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署。
1983年9月1日,改属河南省新乡市。
1988年10月,撤销汲县,建立卫辉市,属河南省直辖,由新乡市代管。
卫辉历史人文
卫辉比干庙坐落于河南卫辉的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
比干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天下林氏根”。比干是商朝沫邑人,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周武王封比干垄、国神,赐比干后代林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乾隆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历代尊宗。
比干庙现存的比干庙保存完好,主体建筑有神道、影壁、山门、二门、碑廊、石坊、拜殿、大殿等,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庙宇宏大,建筑巍峨,是我国庙墓合一建筑群的“经典之作”。比干庙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其中孔子剑刻“殷比干莫”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孔子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
五个功能区之一 林氏纪念区
位于庙区以外、生态园林区内的东北部,隐于密林之中,面积5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是纪念与林氏有关的人物、事迹。本景区的主要景观有:林氏名人堂、林氏族谱墙、“六兰堂”、林氏名人塑像区、林氏宗亲堂(美国林氏馆、泰国林氏馆、印尼林氏馆、新加坡馆、广东林氏馆、海南林氏馆、福建林氏馆、台湾林氏馆等)、功德碑林,景区整体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风格。
林氏姓源碑
在比干庙内,悬有一林氏姓源碑,为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河南卫辉府裴骞所撰林氏姓源碑,碑文近千字,清晰可辨,是国内仅有的一方追溯林姓起源的石刻文物。
碑文云:“夫比干以王子宗亲,少师重位,叹沉酗之乱法,伤市祚之伦表。是故不得不言,不当不死者也……”碑文所述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感人肺腑,确为传世之作。
沿庙中心的甬道前进,便是比干庙大殿院落。主体建筑有正殿、拜殿和东西两个配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九脊歇山顶,掩映在浓荫丛中。大殿前有巍峨的拜殿,上额书“殷太师庙正殿”。大殿系纯木结构,不用一枚铁钉,无论梁架、斗拱,全是凿木相吻,相互制约,显得绮丽壮观,气宇轩昂,古朴典雅。正殿里供有比干塑像,神态端庄,栩栩如生。其中,东配殿有三尊塑像。他们是比干的后代,中间是林坚公,他是比干的儿子。林氏根据地理位置而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右边的林放公,是比干的第二十四世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河南光州林姓始祖,也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左边的林禄公,晋朝人,今天的东南亚林姓都尊崇这位林禄公为自己的祖先。
西配殿敬奉的是妈祖神像,是林禄公的第二十二世孙女。据说她出生时满屋紫光,且香气溢人,弥月不闻哭声,故取名“林默”,尊称“默娘”。她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勇敢且博学多才的渔家女子,她自幼好学,9岁开始研究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十几岁时就能预测海洋天气与风浪搏斗,经常在海上为远航的渔民引路,解救渔民们于危难之中,办下了许多好事。她鼓舞人们征服自然,抨击邪恶,在渔民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宋太宗壅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她因舍己救人而遇难,年仅28岁。她遇难之后,人们为她建立祀庙,并尊其为海神,亲切地称她为“姑婆”、“妈祖婆”,历代皇帝都有封号,共计册封40次,最后一次是乾隆封她为“天后圣母”。全球有妈祖庙1500多座,信奉者达1亿多人,中国台湾省70%的人信奉妈祖,不少台胞每年还要对妈祖举行“遥拜”,虔诚地面向林默故乡三叩九拜。1962年10月,中国邮电部发行《妈祖》特种邮票一套一枚,使这位英姿飒爽的中华女杰登上了“国家名片”。
林姓尊比干为始祖 卫辉比干庙为根
卫辉比干庙作为林氏的故土祖庭,成为海内外林氏魂牵梦萦、顶礼膜拜的圣地。自1992年起,卫辉市共举办过13届比干诞辰纪念活动,先后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比干后裔和华人华侨十余万人、几百个团体纷纷前来寻根谒祖。比干祭典,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林姓起源
林姓起源于现今的河南省新乡卫辉,淇县。相传比干被害后,纣王还要将其满门抄斩,比干的夫人陈氏当时已身怀六甲,同情比干的士兵偷偷把她放了出来,陈氏逃到附近一处山林里生下了比干的遗腹子。纣王的追兵赶到后,查问孩子的姓氏,陈氏急中生智,指林为姓,躲过了一劫,林氏由此起脉。后来,武王正式赐比干的儿子为林姓,赐名为坚,封河清公,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一带)。所以林坚就是林姓的始祖,比干就为世界林氏之太祖。
林姓名人如:
[林士弘] 隋代人,隋末天下大乱时,起兵占据一方,自称皇帝。
[林则徐] 清代民族英雄,主张与西方通商,但严禁鸦片,是中华民族大英雄。
你知道还有几个姓氏也奉比干为祖先
王大良曾对林姓和其他姓氏的亲缘关系做过研究。他发现,比干不仅被天下一千多万林姓人当作祖先,还是比、王子、王、孙、柴、辜等姓氏的祖先。
当年,比干因被分封在比(沘)水流域,建立比国,后代中有人以国名比为姓。
此外,因为比干是商朝的王子,历史上也被称为王子比干。商朝灭亡后,比干的子孙为了纪念他的王子身份,有些人便以王子为姓。
还有一些王姓人,得姓的原因也与此有关。除了这些,辜、柴、李姓中也有一些奉比干为祖先的人,他们祖上因受赏或避祸,将林姓改成了这些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