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地区最早出现的道情演唱,当推封丘县的雷明。当年他唱遍封丘、开封的城市和乡村。他的嗓子高吭宏亮,曾有“云遮月”噪口之称。1900年,雷明誉满开封府。据张履谦1935年著的《相国寺民众娱乐调查》一文中所载,开封相国寺内有两家唱道情的书棚,五位艺人中,“有一个唱的呱呱叫的杨宗山”。杨宗山本名叫杨发,封丘县铁炉村人。他17岁学唱道情,传闻他在封丘唱得最响的一个曲目叫《合家乐》,铁炉村的人流传一句顺口溜:“听了合家乐,一辈子不分锅”。1924年冬,道情艺人乔明松、高礼顺、刘长春等八人一齐把在开封府唱道情的乔治方请回封丘齐寨,举行拜师仪式,在齐寨连续唱道情两月有余。道情在封丘的演唱史足有百年以上。道情由艺人谷学太于清光绪年间,从太康县学艺后传入原阳县城。延津县的道情艺人李之清、刘明远经常串连于原阳。延津和封丘城乡,长垣县的尚至德年幼曾拜山东道情名师杨八斗为师,三年出师后在豫北很快颇享盛名。
道情演唱艺人,或坐或站,根据时间长短和身体状况可自行变换姿势。左手怀抱的渔鼓(亦称道筒),由小碗口粗细的竹竿截成,二尺八寸长,掏空竹节后,在筒口处蒙以猪或羊的护心皮,再刷上桐油和漆,用油布紧紧地包裹筒身。演唱时,右手夹击筒板,而后重复演唱一个调门,按剧情需要,四、六、八句不等,后用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击奏渔鼓的蒙皮发出崩、崩、崩的声音。边唱边拍打,其节奏有快有慢,有重有轻,有单点,也有连点,由艺人根据感情的变化自我调节。
艺人们在城市演唱是自行搭设或租赁书棚和茶馆;在农村集镇赶场,则是自造地摊招来听众。演唱有说有唱,关键在于吐词清晰善表感情。曲目有小段和大书之分。艺人杨宗山能唱一百多个曲(书)目,如《说唐》、《包公案》、《精忠说岳飞》、《刘公案》、《回龙传》等大书。杨宗山的《海瑞搜官》、《雷公子投亲》、《彭公案》在乡下甚受欢迎。乔明松演唱的大书有《乾隆私访》、《红灯记》、《金锁记》等。活跃在延津县的道情艺人较多演唱言情的曲(书)目,如《王金豆借粮》、《蓝桥会》、《张廷秀私访》、《王林休妻》等。从本世纪开始,由于河南坠子的兴起,道情由盛而衰。至六十年代中期,道情逐渐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