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遥想当年“皮影”
在近日公布的第三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长垣县95岁的吕心哲老人被认定为长垣县五彩皮影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让年近百岁的吕心哲老人欣慰不已。
就在2013年春节期间,吕心哲老人还在为群众表演传统的皮影戏剧目。看到他熟练地操作那些漂亮的皮影人物做各种动作,有人问他:“老人家,累不累?”他兴奋地说:“不累,只要人们还喜欢看,我就有劲儿表演。”而实际上,表演一场皮影戏是需要付出很大精力的。
吕心哲家住长垣县吕庄村,这里是五彩皮影的故乡。说起皮影的历史,头发花白的吕心哲老人话就多起来。1954年,中国只有4家皮影剧团,河南省长垣县五彩皮影剧团就是其中的一家,吕心哲就是当年五彩皮影剧团的团长。
“1957年1月成立了长垣县五彩皮影戏剧团,团里当时有12名成员,还在当时的河南省文化局作了登记备案。1962年,国家将剧团的数量控制在‘一县一团’,结果县里定了四平调剧团。文革结束后,俺这个剧团就解散了,后来努力了一段时间,剧团也没有再建起来,之后,剧团成员各自寻找新的生活门路去了。”失去谋生手段的吕心哲暂时搁下皮影,去了一家大平调剧团,在那里,他一边参加演出,一边教授徒弟,有时候还承担吹长号、剧务等零活儿。就这样,在演出和教学中,吕心哲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
百岁老人的“皮影”情结
吕心哲老人说,像他们这一代人,真正在舞台上表演皮影戏的时间并不太长。如今,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皮影戏这个古老的剧目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舞台,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现在的人们再提起皮影戏,已经完全没有老一辈人那种激情和神采。
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里,皮影戏可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文化娱乐项目之一。皮影戏以其婉转悠扬的音乐、委婉流畅的唱腔、神韵飘逸的挑线操作,以及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深受大家喜爱。旧社会,吕心哲和村里同样喜好皮影的人靠外出表演皮影戏养活一家老少,吕心哲说,那时候的皮影道具都是好牛皮手工精心制作而成的。说起学习皮影戏的过程,以及皮影戏的前景,吕心哲老人显得有些惆怅。“现在没人学这个了,好歹这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文化遗产呐,至少我不能忘记皮影带给我生活上的恩泽。”
在吕心哲老人并不富裕的家里,到处都有皮影戏的影子,曾经的道具、琴弦,和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老人唱起那些皮影剧目里的唱腔时,仍然充满激情。
吕心哲老人至今仍保存着当年演出皮影戏时得到的各种荣誉,有的早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斑驳不堪了,但老人视为珍宝,一直珍藏着,如同心中一直珍藏的皮影梦。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2005年,政府出台“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开始大力保护皮影戏。2006年,民间艺人组织兴起“中国影子计划”,为皮影戏的未来寻求发展道路。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皮影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在社会新时期以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原标题:百岁老人的“皮影”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