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新乡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新乡

民俗礼仪

2013/9/23 14:09:07 点击数: 【字体:


    民间礼俗,简称民俗,是人民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变化和时代传承,互相渗透、互相借鉴而形成的生活模式。长垣民俗是中原民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时代社会变革相适应的延续性及古老文化底蕴的传承性,反映了中原汉民族的深刻民族心理。 

  换句话说,民俗是指社会行为中人们都遵守的法则、规范、仪式等的俗化。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正是一些民间礼俗撑起了这座不朽的意识形态大厦。 

  汉班固《白虎通德伦.崩薨》指出:“礼始于黄帝,至尧舜而备”。从黄帝至今已有五千年了。司马迁的巨著《吏记》说礼,先推出大礼,他用了“三本”这个词,说:“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本也。”人生活在社会,都要归属某一群体。注重人际关系是平头百姓的基本愿望。人是有私欲的,得不到满足,就会生气,生气就会发生纷争,纷争大了就形成社会动乱。为了达到安定,达到公平,就产生了礼。用礼来规范、调节、约束,这正是俗说的:“礼由人起”。

    时代在变化,民俗也在变化。同一礼俗在不同时代又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新年走亲戚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在实行。远的不说,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例,那时生活水平低,年下走亲戚装篮,不管装啥,只兴留一串柿饼,人民串的短,就叫它“狗尾巴柿饼”,意谓不长。八、九十年代温饱解决了,再也没人用馒头装篮,而变成酒、糖、果、点。进入二十一世纪,走亲戚礼品变成了搬酒、饮料和牛奶。再看走亲戚的代步工具,过去是毛驴、独轮车、四轮太平车,最高级的是两轮马拉轿车,现在成了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甚至汽车。走亲戚礼仪与心态变化更大。过去新媳妇回娘家,从车上不能自己下来,要有娘家人搀扶,不然,既不好看,也不够礼。现在可不同了,女人从丈夫摩托车后座跳下来,边说边笑伸手跟来接她的人握在一起。

    民俗有着强烈的变通性,“事是死的,礼是活的”就是说的这一点。变通不仅仅是变化,而要比变化更超前一点,但是“变通”到了一定时候,真正形成整体上的变化时,变通就不存在了,叶就是哲学上讲的从量变到质变。结婚的目的是为了生孩子,这是一主项。老夫少妻,不断出现,常常被称为“好色”、“淫”。如果变通一下,老夫膝下无儿,为了延续香火,再娶少妇,便少了不少口舌,甚至有人还说“名正言顺”。平时,接了药锅是不能归还的,要药锅主人去拿、去要。若是非送不行,送者在药锅里放一把粮食,药锅的主人就不忌讳了,意思代表他不是药锅是饭锅,这也是一种变通。最明显的是结婚时,女孩头上蒙的红盖头,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标准的四旧之一给革掉了。那十几年中,女孩结婚通常是平常衣服,显示艰苦朴素。但是,女孩结婚每人头上总有一条红色丝方巾,为啥用红的,商店里只卖这一种颜色吗?没有其他黑花和白地的吗?这大概也是对大红盖头能避邪的变通。特别近数十年,结婚时兴穿白婚纱,新娘头上或胸前,一定带有一朵非常鲜艳的红花。这种习俗一开始是个变通,后来被人们接受了,也就成了人所共用,人所共愿的礼俗了。 
  大量事实证明,历史上历朝历代皇王盛礼的典籍各有特色,夏、商、周各有千秋,秦汉魏晋南北朝也各不相同,唐宋元明清又有更大变化,这些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国家礼典,无文字记载的民俗变化就更多了。但是,不管民俗形式发生多大变化,作为各种民俗的核心内容却很少变化,这便显示了民俗的继承性与传统性。
 
    “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这是人们公认的一个道理。长垣民俗,更有着自己地域特点,突出表现它的融洽性、渗透性。 

  长垣境内无山,属华东大平原,一望无际,整体属于一种自然生态范畴。但因历史原因和行政规划的变更,归属的改变,在一些习俗上就产生了一定的倾向性。长垣县过去归河北省,属直隶省,但就县境来说却属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以县城为中心的周围十公里以内(因过去长垣属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型,解放后,把黄河以东大片土地和人口划归山东),旧属直隶,东南从武楼到高章士的十几个村庄旧归河南省兰封县(今黄河东兰考县),城北丁栾村以北的广大地区旧归滑县,又属河南省。而今武邱乡有十个村庄旧时又归山东的东明县。这种奇特的行政区划,使长垣民风民俗既有多样性,又有独特性;既有融洽,更有渗透。有些礼俗,此地是这样,彼处又是另样。结婚,长垣有一部分地方是男方新郎在家等新人,而另一些地方则是新郎随车到女方家里娶新娘。旧属兰封县的东沙窝村对亡人祭拜,有连四叩,懒九拜礼,十三拜,最大礼是24拜,这与中原其他地方一样。而距该村北边仅5里多地的孙堂村祭拜亡人,除了上述几种外,最大礼还有四十八拜,甚至七十二拜。不论祭拜多少,大礼祭拜亡人这一根本要义没有变。
 
    民俗有着特殊的功能和重要性,这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被我们的祖先所认识。《周礼》就提出“礼俗以驭其民”。《风俗通》一开始就指出:“改风正俗最其上也”。历史上,每次大的变革以后,有为统治者大都从整顿风俗入手,以促使社会更快稳定下来。可以看出民俗在历史上被重视程度。《礼记.曲礼》就有“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虽是古训,民间还仍然流传着“入乡随俗”,“走一地问一地学一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提醒人们对民俗的重视。
 
  民俗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并不是每个人都已理解。当前,一些人一提起民俗,往往都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错误的。现代民俗学研究认为,民俗具有五种功能,既: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向心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等实用功能。 

  民俗是一种模式,一种规范。一个人生活在一定社会里,就要受一定民俗的熏陶与感染,甚至还要被迫遵从一些民俗的规范,然后才能和周围的人和谐一致的生活下去。人们从小就知道过年、过节,可以吃好东西,可以穿好衣服,在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 

  民俗又是社会稳定力,可以促使社会系统有效地消除震荡和干扰。我国历史上每次大的动荡之后,统治者总是以儒家的“孝道”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统治思想基础得以巩固。民俗中不论欢愉之喜事或悲伤的丧葬,能够制造一种社会安定感,互相亲近,产生祥和,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民俗的这种整合作用往往又是无形的,不自觉的,然而又是不可低估的。 

  民俗更有一种群体凝聚力,因为它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在他乡异地,能遇到一件相同的礼俗,那种亲切,那种喜愉,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们经常看到,一种乡音,会产生惊人的凝聚力,尤其对中老年人,这种向心功能常常是超越任何外来的作用。所以民俗是一种文化,是一本教科书。对文化的认同和归依作用,在民俗中表现得特别强烈。 

  民俗尤其是有一种娱乐功能,不光是各项礼节配以乐班,就是岁时节俗的人山人海,烟花爆竹,大碗酒,大碗肉,给人们带来多少精神上的享受。就是喜与丧两个截然相反的活动,归根到底,因都是办给活人看,结果都会形成喜中喜、悲中喜。人们正是利用了这种忘乎所以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 

  民俗又有着坚实的使用性。“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现代社会,交际广泛,跨文化跨地区,若交往双方彼此不了解或不尊重对方的礼俗,恐怕就很难办成事,起码会事倍功半,严重的会不欢而散。我们的老祖先也早就教导我们:“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所以,了解了长垣的民俗,能较快地顺其自然的融入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民俗还有它自身的文化价值。长垣地处黄河流域的下游地区,是中原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今日之民俗是昨日之民俗的发展和延续,昨日之民俗又是今日之民俗的根源和基础。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它的完备和严整,它的源远和丰盈,它的繁琐与厚重,它的更易与变迁,每一个事项都有着特定的涵义和象征,文化学、民族学、社会学、哲学、艺术、宗教甚至自然科学,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得到启迪。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百泉药都 ——访郭新富董事长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