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新闻资讯 >> 浏览相关信息

瓷都神垕3.6亿打造“北方周庄”

2012/9/27 15:02:30 点击数: 【字体:

 
    □今报记者 韩争强/文图
       
    禹州神垕,钧瓷之都;苏州周庄,中国第一水乡。前者,尽管有着1300多年的钧瓷烧制历史,却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至今走的仍是以瓷养瓷发展路;后者,虽然仅是一处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水乡集镇,但靠旅游带动,当地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许昌市希望以钧瓷文化为主线,将禹州神垕古镇保护开发和钧瓷产业发展相结合,投入巨资建设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借南水北调,把神垕古镇打造成“北方周庄”。

    千年瓷都神垕镇大搞建设

    4月1日上午,为了铺设输水管道,挖路机将禹州神垕镇区主干道解放路“开膛破肚”,狭窄的路面因此被占去一半,来往通行变得更加紧张。“今后,再也不用为吃水、用水发愁了。”该镇居民卢俊义没有表现出对挖沟影响交通的反感,反而开心地向记者介绍说。

    神垕镇党委书记赵宪领介绍,按照城镇建设旅游开发规划,神垕镇要从经过禹州的南水北调输水大动脉中,给干渴多年的神垕专门开一个输水口,原有的输水管网已经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了。

    赵宪领说,此举仅仅是神垕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一个方面,明清古建筑、古宅院修复,陶瓷工业园、钧瓷文化产业园等整体旅游开发建设也都同步展开。

    而就在当日,禹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钧瓷文化产业发展与神垕古镇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唐群喜,按照惯例又一次来到神垕进行现场办公,检查上周布置任务落实情况。从2008年5月17日开始到现在,唐群喜每周都抽出一天时间到神垕镇进行督导。

    漫步神垕镇区,环镇公路建设工地上,工程推进夜以继日;镇区十里长街,路面改造、景观整治一片繁忙;古镇保护区里,古建专家、陶瓷专家、旅游专家为“桥、庙、宅、路”把脉问诊,研讨保护性开发方案……

    投巨资开发“世界级的资源”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是钧瓷文化的发祥地。神垕钧瓷,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明清盛烧不衰,形成博大精深的钧瓷文化。神垕镇两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钧瓷之都”称号。

    2008年5月17日,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对禹州和神垕多次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钧瓷产业和神垕古镇的开发作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首次提出要把神垕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建设成一个可以媲美“江南周庄”的北方古镇。去年12月26日,禹州市又被列入全省首批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

    4月1日,记者在神垕镇钧瓷博览城施工工地看到,钧瓷博览城已经建了两层多高。据该镇负责人介绍,神垕古镇的保护开发建设,在禹州市和许昌市的鼎立支持下,今年年底就能显出雏形,全部工程完工需要3年左右。

    据神垕镇党政办的负责人介绍,神垕镇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前期计划投资3.6亿元,后续投资也非常大。近些年来,作为资源大市的禹州,通过开采煤炭、铝土等迅速富裕起来。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斥巨额资金砸进神垕古镇的旅游开发建设这个“无底洞”来。而禹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唐群喜则认为,有着煤海之称的禹州,是个资源型城市,煤和铝土总有一天会被挖完,到那时城市发展的后劲就没有了。而神垕的古镇资源是“世界级的资源”,只要开发好,它带来的绿色效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唐群喜介绍,神垕古镇开发规划,核心内容是“两街两园”。“两街”,一个是古镇保护区里的老街,一个是中国钧瓷文化街。“两园”,一个是镇北陶瓷工业园,一个是钧瓷文化产业园。

    目前,神垕镇已完成老街保护性修复详规,并对古镇核心区14处古民居实施了挂牌保护;“钧瓷文化一条街”的规划设计委托“集美组”正在进行,与河南建业集团合作的开发公司已挂牌成立,建设资金已到位;陶瓷工业园的规划已完成,钧瓷文化产业园的规划正在东南大学编制。

    开发后的瓷都会不会面目全非?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一些地区掀起了乡镇企业的建设高潮,众多古镇受到巨大的冲击。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加上人们对历史文化意义的认识不足,使它们遭到建设性的破坏。也有一些古镇,盲目跟风大搞旅游开发建设,不切实际的一番折腾后,城镇的特色没了,传统的文化也没了,不是“面目全非”,就是“似是而非”。传承千年钧瓷文化的神垕,新一轮的开发建设,会不会重蹈覆辙?

    “神垕不会!”唐群喜告诉记者,为了科学地保护、开发、建设神垕,他们先后邀请同济大学、郑州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院校编制了神垕镇中长期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神垕镇旅游规划等多个分项规划。通过规划建设,将非钧瓷文化产业全部撤离镇中心区,为古镇开发腾路。

    记者在神垕镇党政办看到,由规划设计部门设计的10多种民居效果图已经出来,不在保护范围之内的民居,再建设时要按照这些样式建造。

    进入神垕镇区看到的第一个雕塑,就是两只迎面飞舞的“火凤凰”。它们相对而立,构成了一团火焰。据介绍,这是钧窑烧造的图腾。中空处是一个钧瓷瓶的形象。透过钧瓷瓶,雕塑后壁上刻画着钧瓷烧制的工艺程序。信步神垕“十里长街”,但见两侧建筑清一色仿古青瓦滴水房檐,下装朱红色“回”字垂挂,映衬在青砖白墙之上,十分素雅;一个个由钧瓷套接而成、形状各异的灯杆,在阳光下泛出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光芒。

    记者注意到,沿街商户悬挂的门匾,也是清代模样,上面不仅有手书店名,下面还标注有“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缺水古镇如何打造“北方周庄”?

    神垕,一个梦想打造“北方周庄”的地方,其实一直在喊渴,并且称得上是禹州市最缺水的地方。水源稀缺,不仅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陪同记者采访的禹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郭占军这样告诉记者。

    神垕镇副镇长苗广欣介绍,多年来神垕就一直缺水,目前镇区3.2万多人,仅靠两口机井供水。居民和企业的用水,不仅分时段,而且还分路段供应。一旦错过集中供水,只能等到明天再补。遇到干旱天时,机井水少,镇里一连几天停水是常事。

    缺水的神垕镇,周边也没有丰富的水源。而保护开发神垕古镇,没有外来水源是不行的。这外来的水,还真被神垕人找到了。

    苗广欣说,自国家南水北调线路确定后,镇里就开始商谈引水事宜,达成决议后向上级部门开始了漫长的申报——申请南水北调主线在许昌开个口给干涸的千年瓷都供水。据了解,按照原规划,南水北调没有考虑小镇神垕的供水任务。禹州市接到神垕镇的申请报告后,又向许昌市提出申请,许昌市又向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申请。经过前后近3年的努力,最终有关部门决定给神垕开个分水口,在给禹州市年供水量2780万立方米中,划拨给神垕镇1000万立方米。

    苗广欣介绍,他们刚刚完成了近20公里长的供水专线的勘察设计工作,全部工程将来随着南水北调许昌主线工程一起动工。预计两年多后,干涸的神垕镇就能引来丹江水。届时,不仅解决了神垕镇群众的日常用水,还能满足全镇工业用水。“神垕打造‘北方周庄’,并不是打造水乡神垕,而是像苏州周庄那样的名气。”对此,苗广欣还解释说,根据神垕的保护开发规划,将来要靠从南水北调引来的水,适当用作一些景观水。

    “活着的古镇”却被采煤业困扰

    禹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涛说,神垕与其他古镇不同,别的古镇多是空壳型的古代建筑等历史遗迹,而神垕古镇是以生产钧瓷形成、扬名的古镇。发展到现在,不仅流传1300多年的钧瓷技艺得到很好的继承,而且还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支柱产业。钧瓷已成为禹州、许昌乃至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我国著名旅游学者魏小安称其为“活着的古镇”。

    神垕镇四面环山,却山山有煤。地下煤炭的大量开采和运输对神垕镇的影响和破坏是明显的。由于神垕镇里的解放路截至目前仍是运煤主要通道,每天大量的运煤车制造的扬尘,把神垕镇一年四季搞得灰头土脸。一些古建筑也因采煤出现地基下沉、墙体裂缝等现象。

    4月1日上午,记者在神垕镇老街采访时看到,正上方的山上一口煤窑机声隆隆,正在生产。该镇一名负责人介绍说,以前,在神垕镇的周围就有100多口煤窑。经过前几年整合后,还剩下有50多口。去年,神垕镇实施保护旅游开发计划后,又忍痛关闭了一些,目前在神垕镇周围还有约30口煤窑。他说,财政收入靠挖掘煤炭支撑,关闭煤窑是件很痛苦的事,但禹州为了神垕镇的未来,还是关闭了一些。

    神垕开发建设,自然牵动着很多许昌人的心。许昌市教育界知名人士高留宽认为,作为千年瓷都,神垕搞开发建设有明显优势。游客不仅可以去神垕古街上领略欣赏明清时期的民居,观赏古代钧瓷的烧制历史,还可以到钧瓷作坊参观钧瓷的制作过程,甚至可以动手制作烧制自己设计的钧瓷产品,特别有纪念意义。

    他同时也提出,神垕的开发建设,应该以体现千年瓷都的独特钧瓷文化为根本,开发建设后的神垕,既要有神垕的钧瓷文化,又要有直观具体的钧瓷文化载体,“不伦不类是古镇旅游开发的大忌”。(原标题:瓷都神垕3.6亿打造“北方周庄”)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09-04-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