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刘少奇主席逝世处)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北土街10号院,处于开封城区内中心地段,与刘清霞故居隔街相望。始建于1928年,初为“同合裕银号”。1933年银号倒闭,改为国民党河南省银行,后改为河南农工银行,日伪时期在此设伪市政府,日本投降后仍归河南省银行。开封第一次解放时,曾为我冀南中州银行驻汴联合办事处。解放后为开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文化大革命”中,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刘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开封“监护”,1969年11月12日在这里蒙冤逝世。十年动乱中,徐向前元帅、杨成武将军也曾被“疏散”在这里。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以后,开封及外地来汴的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瞻仰刘少奇逝世处,缅怀一代伟人。1993年8月,中共开封市委决定将刘少奇主席逝世处辟为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计划按原貌整修刘少奇主席逝世处,建刘少奇铜像、纪念碑等。1993年10月,在刘少奇同志诞辰95周年之际,刘少奇铜像落成并揭幕。1994年11月12日纪念刘少奇同志逝世25周年时,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正式开放,薄一波同志为陈列馆亲笔题写了“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馆名。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发生地,开放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军官兵、青少年参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高尚风范的重要纪念地;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共党史的教育基地。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仍保持“同合裕银号”初建时的风貌。整个陈列馆座西朝东,为一天井院式的三层楼群,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式近代建筑。目前,整个展馆占地1500平方米,由大门;前院、保护厅房和东楼;后院、北楼、西楼(逝世房间)、南楼和南二楼等主要部分组成。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布局严谨,风格独特,保持原貌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馆内以大量的珍贵图片和部分珍贵文物,展示了刘少奇同志的主要光辉业绩、高尚风范和蒙冤逝世的情景。近年来,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在纪念、宣传和学习刘少奇,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共党史教育等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陈列馆前院大门恢复了建筑原貌。院门正上门镶嵌有薄一波题写的馆名。前院南北两侧建有高大围墙,围墙上有碑廊,北面是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彭真的题词,南面是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手稿局部。
东楼一楼展览厅临前院为外走廊,四根两层楼高的圆形廊柱为混凝土结构,底部直径1米,气势恢宏,廊柱柱头饰花卉浮雕,极为华美。展览厅厅门正上方嵌有邓小平题写的“缅怀刘少奇”匾额。前展厅内主要布置了反映刘少奇的光辉一生,特别是抗战时期在中原革命活动和解放后对河南人民巨大关怀的珍贵图片及一部分实物。
天井院中敬建有刘少奇铜像,院子北侧立有一块汉白玉碑,碑上敬刻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题字“刘少奇主席逝世处”和由开封市政府撰文、其子刘源敬书的碑文。
天井院北楼一层为银号金库,刘少奇主席逝世后,遗体停放在金库通往地下室的南道间。北楼二层在“监护”刘少奇主席时,设有专线电话直通“中央文革”,天井院四楼即为“监护”刘少奇主席的人员住处和刘少奇主席逝世房间。其中,西楼中间房屋内正墙上方悬挂着刘少奇主席巨幅标准像,像下嵌有一块汉白玉雕成71朵菊花的浮雕,象征刘少奇主席享年71岁。六个展柜内分别陈列着刘少奇主席逝世前的病历、鼻食管等,逝世时的遗体火化介绍信、火化登记卡、骨灰盒、骨灰寄存证,刘少奇主席生前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帽子、用过的皮箱等。靠南端是刘少奇主席逝世房间,按原样摆放着病床、被褥、枕头、氧气瓶、吸痰器、输液管架、药橱药品、大小便器等。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馆藏文物和展品总数为39件。其中,原件有刘少奇主席穿用过的衣、帽、裤、皮箱、文件箱、刮胡刀等11件;遗物有枕头、大小便器、药棉盒等4件。(原标题: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