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中岳幽谷藏古寺 “探访风穴寺”系列(上)

2013/8/12 8:54:42 点击数: 【字体:



 
    嵩山群峰之中,有一处幽僻的山谷,山谷内藏着一座千年古刹,这个中原地区唯一集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建筑为一处的所在,名唤风穴寺。

  历史上,风穴寺名闻遐迩,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刹。明朝有人写诗说:“若论风穴寺,应在少林前。”少林寺在嵩山少室山之阴,风穴寺在少室山之阳,同为千年古寺,但如今一个名扬天下,一个沉寂无闻。这是为什么?记者来到群山环抱、涧水潺潺的风穴寺,试图寻找答案。

    幽谷流水绕古刹

  出汝州向东北而行,不久就望见逶迤的群峰横亘大地。这是中岳嵩山所属的少室山南麓,汝州就隔着少室山,和登封,和少林寺遥遥相对。

  我们的车朝着一座苍柏叠翠的山峰疾驰。同行的汝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陈银霞告诉记者,那是风穴山,也叫龙山,它对面的山叫黄虎山。两山之间有条小路,通向一个幽静的葫芦形小山谷,山谷的最深处叫白云湾。我们要去的风穴寺,就在这白云湾中。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山谷的谷口,东、西二山夹道,果然仿佛镇守幽谷的龙虎。

  幽谷蜿蜒,我们循路而行,走了一公里多,来到一个林木掩映的寺院,山门上写着“风穴白云禅寺”。四面望去,整座寺院处于群山环抱之中。风穴寺文物管理所原副所长、60多岁的常法定老人为我们一一指点:寺北最高的山峰是紫霄峰,海拔789米,峰顶建有古城堡、玉皇庙。紫霄峰两侧,紫云峰、纱帽峰、香炉峰、石榴嘴峰等9座山峰逶迤相连,都朝向寺院所在的山谷,所以当地人说这里是九龙口之地。寺院周围层峦环拱,状如莲台,所以有人称这里是“九龙朝风穴,莲台建古刹”,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从别致的明代升仙桥上越过山涧,我们进了山门。寺中没多少人,涧水悦耳地哗哗流淌,衬出周遭的宁静。

  风穴寺没有一般寺院的宏大气势,建筑物大多规模不大。大概谷中地势狭窄,古人找不到大块的平地建寺,佛堂僧舍只好将就着依地势而建。如此一来,没有了依中轴线对称而建的宏大规整,但整个寺院的建筑高低错落,跨山涧两岸,有了一份独特的灵秀和优美,弥散着江南园林的韵致。

  全寺从前到后分成两进院落。头进院包括山门、天王殿和前殿,二进院为中佛殿、东西配殿及后面的毗卢殿。东侧是地藏殿和观音阁,西侧是钟楼和藏经阁、七祖塔。走过明代的接圣桥,我们来到山涧东边的观音阁,阁前有水池清澈见底,很是悦目。阁后峭壁之上生长着大片的竹林,下有泉眼汩汩流淌。看到泉水,60多岁的常法定老人童心顿现,兴奋地告诉我们:“这是龙泉,涝不增旱不减,冬不结冰夏不腐。这水可是好水!上面这座山满山都是麦饭石,又长满了何首乌,专家说,这是天然优质矿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我双手捧着喝了几口,果然甘甜爽口。

  继续前行,只见石壁屹立如削,绝壁悬崖上一股泉水倾泻而下,宛如珍珠串帘,这就是白云湾的珍珠帘瀑布。明人张维新有诗云:“绝壁悬崖挂碧流,明珠错落几千秋。却疑玉女虚无里,日日垂帘不上钩。”这诗的确道出了珍珠帘瀑布的妙处。

  站在瀑布下回头望,但见飞瀑、“龙泉”汇成潺潺清溪,流入山涧,绕寺而出,为这座深山古寺增色不少。据常法定介绍,让少林寺名声大振的武打片《少林寺》,很多场面如“少女牧羊”、“和尚担水”等,都是在风穴寺这潺潺清溪附近拍摄的。“为了少林寺,我们当了回无名英雄”。

  正因为是块风水宝地,风穴寺历代不乏高僧,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佛教圣地。由于僻处山谷,这里的历代古建都有遗存,在河南省数一数二。

    中原古建博物馆

 
 在进谷口不远、通往风穴寺的路边立着块石碑,横书着“古香积寺”字样。记者很奇怪怎么还有个香积寺,陈银霞说,这座寺是风穴寺的前身,传说创建于北魏,建寺时这里满山野花芳香浓郁,沁人心脾,加上佛教故事中说天上有“香积佛”居住于寺内,因此起名“香积寺”。后因社会动荡,该寺破败。唐开元年间,国家繁荣稳定,人们决定重建寺院。相传当时初步选定的寺址还在这谷口附近,但当物料备齐即将破土动工之际,夜间刮起一阵大风,将所有物料吹过山峰。到白云湾上空,风停料聚,堆放得整整齐齐。人们感觉这是佛在指引,便改了寺址。因佛以风点穴,所以改寺名为风穴寺。

  而据清朝康熙年间的《风穴志略》记载,龙山阳侧有大小风穴洞。大风穴非常幽深,传说可达钧、密二地(今禹州市、新密市)。每当天变,穴内发出呜呜的吼声,时而风出,猛不可挡。小风穴形似瓦瓮,口窄内广,洞口仅容一人,不雨而湿,常往外冒雾气。

  如今小风穴洞已经找不到了,大风穴洞还有一间屋大,小孩能爬进去20多米,再往里就坍塌了。据说山上放牧拾柴的人淋了雨后进洞点火烤衣服时,在龙山之巅就会有缕缕青烟冉冉上升。由于有大小风穴洞,所以龙山被称为风穴山。建在风穴山上的古寺得名风穴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风穴寺现存最早的石碑,是公元950年所刻。 按照这块石碑的记载,这座古寺有1400多年历史,先后有香积寺、千峰寺、白云寺、风穴寺等寺名,曾经数毁数建。

  风穴寺里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所建的、由唐玄宗赐名的“七祖塔”,内有盛唐高僧贞禅师的舍利子,贞禅师是佛教天台宗第七代祖师。“七祖塔”是座九层方形砖塔,高24米左右,外廓略呈抛物线形,上下细中间粗。塔顶有刹,形似覆钵,上有法轮、宝盖,犹如火焰升起,别具一格。据说“七祖塔”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7座唐塔之一。

  寺院西南角的宋代钟楼,又名悬钟阁,气势雄伟,典雅古朴。钟楼内悬挂一口宋徽宗宣和七年铸造的大铁钟。传说这口大铁钟重9999斤,钟身浑厚,声音洪亮,是河南省现存最完整、最大的铁钟,号称“中原第一钟”。据说当年为挂这口大钟,先堆土成丘,把铁钟拉上去吊好,然后再把土挖走。关于这口钟有个流传很广的传说:钟挂好后,天上落下一片白绢,上写一句话:“钟声随步声,步声引钟声,欲要钟声远,方丈须远行。”老方丈见此便要远行,临行时对守钟的小和尚说:“等我走后三天你再撞钟。”谁知方丈出去不久,性急的小和尚便“当”地撞了一下。这时老方丈刚走到1.5公里外的谷口。至今此钟声只能传1.5公里远。其实大概是因为群山屏障,风穴寺钟声只能在幽谷鸣响。

  风穴寺的中佛殿是另一建筑瑰宝,这座金代建筑以科学的木制结构和精美的金代彩画蜚声海内外,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式建筑。风穴寺其余主要建筑,基本上也都是明清古建,制作极为精美。

  风穴寺塔林现有元、明、清各代的高僧墓塔83座, 是仅次于嵩山少林寺的河南第二大塔林。这里的塔很有特点,有的塔高几十米,有的塔高只有一米左右;有的塔形如宝瓶,有的塔却是一件石刻艺术品。

  省古建研究所专家认为,风穴寺是中原地区唯一集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建筑为一体的历史建筑博物馆,其文物价值极大。但是,这座建筑宝库,正面临多种威胁。

    深山古寺多磨难

  这两年,汝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陈新瑞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风穴寺的修缮上,因为“2000年那场洪水,把风穴寺冲得一塌糊涂”。

  2000年7月15日,汝州市突降暴雨。汝州市文化局院内水到胸口深,主管风穴寺的陈新瑞趟着水,把手机举过头顶,心里倒很稳当,因为风穴寺一直没打来电话,应该是没事。谁知道是洪水造成了通讯中断,风穴寺文管所的工作人员最后跑下山报了灾情。得知灾情后,陈新瑞第一个念头就是到汝州市电视台去找人录下灾情。摄像机镜头中的陈新瑞只穿一个大裤头,滚得一身泥,而呈现在他眼前的风穴寺危情处处:路冲断了;合抱粗的树在水里漂着乱晃;两座明代的桥被冲得只剩下一块石头;观音阁西北角的地基被冲得悬空一米多……

  第二天,省文物局领导带人到风穴寺察看了灾情。后来陈新瑞与省文物局领导一起,带着报告和录像带到了北京。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看录像时发现了问题,盯着陈新瑞问:“那个一身泥的,是你?!”陈新瑞憨厚地一笑:“是我是我。”领导很感动:“基层同志不容易!风穴寺是个好地方,你们保护古建精神可嘉。”陈新瑞说,他报的修缮费用是600万元,省文物局审查后调整为800万元,而国家局审批后调整为1200万元,这些钱已经到位近一半,以后国家将陆续拨付。

  陈新瑞说,这笔钱数目不小,但要根本解决风穴寺的潜在危险还是不够。风穴寺一带地质结构不稳定,易滑塌;周围山区植被不理想,滥垦严重,短时间下雨极易山洪暴发。要彻底治理,估计要很大的数目。

  后来我翻阅史料,无意中看到200多年前一篇写风穴寺柏树的文章,这篇名为《风穴寺异柏记》的文章,是清朝乾隆年间风穴寺僧人释海月所写。这和尚描写细腻,文笔生动,文学功底显然不弱。令我吃惊的是,在他的笔下,风穴寺周围是一个植被茂密的地方,环山皆是千年古柏。

  释海月写道,风穴寺周围的古柏灵根迥异,无种自生,远看“峰峦岩壑间,浮青盘碧,摩日凌云”,近观“根负石无坚不入……巧成奇密,叶交阴翳”。这些柏树姿态灵异,有的凌空如同飞翔的大鹏,有的伏地仿佛蹲着的巨兽。密密麻麻的柏树绵亘数公里,郁郁葱葱看不到边。而风穴白云禅寺“位其中焉”,有“西方净土之观”。作者写《风穴寺异柏记》,是希望僧人勤于巡视保护,“长保其丛茂”。

  这些树如今哪里去了?当我向汝州的朋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引来的是他们沉重的“一声叹息”。汝州市委宣传部一位领导的话十足的黑色幽默:“跟山那边的少林寺相比,风穴寺是拄着拐棍下煤窑———一步一捣煤(倒霉)。”【原标题:中岳幽谷藏古寺 “探访风穴寺”系列(上)】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4-03-02 作者:姚伟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