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生地——太清宫
人民网郑州12月23日专电 两千多年前,在广袤的豫东平原——鹿邑这片沃土上,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圣哲,他,就是著有五千言《道德经》的老子;继而又有一个因老子而得名的宫观,它,就是唐宗宋祖等历代帝王朝拜祭祀老子的宫苑——“太清宫”。
太清宫地处鹿邑县城东5公里处的太清宫镇(古苦县濑乡曲仁里)。她东与安徽省亳州市相邻,人文历史悠久,古老而富有魅力。作为老子文化重要载体的太清宫,遗迹遗址数不胜数、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老子文化底蕴积淀深厚。近日,笔者顶着北风,冒着严寒,怀着无比仰慕崇敬的心情,探访了老子诞生地——太清宫。
太清史韵唱千古——
太清宫始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初名“老子庙”。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大兴土木,修建殿宇。唐乾封元年(666年),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诏建紫极宫。唐光宅六年(公元684年),武则天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并建洞霄宫以祀李母。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加封老子为“高上大道金阙天皇大帝”,亲为《道德经》作注,并御书全文镌立《道德经注碑》一通,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唐朝太清宫分前宫和后宫,两宫相距一华里,中有清净河,河上建有会仙桥。前宫住乾道,后宫住坤道。两宫共占地872亩,有殿阁600余间。前宫午门耸立,御道坦直,宫内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等,太极殿内供奉老子塑像,殿前有铜铸八卦炼丹炉一尊,殿侧有铁柱一根,传为老子“赶山鞭”,实为老子任柱下史之标志。殿东有水井一眼,传为老子出生时九龙取水浴体处,故人称“九龙井”。宫内碑石林立、古树葱茏、清静幽雅、庄严肃穆,唐末毁于兵火。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赵恒亲临太清宫,大排祀典于宫,又于宫东侧镌立御书《先天太后之赞碑》一通,并下诏扩建庙宇。北宋末年“靖康之乱”时,该宫又遭劫烬。金元时增修,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再次修缮,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重修,2005年又开始恢复建设。太清宫几经兴废,也是中华历史的真实写照。
太清宫是老子文化发源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如今,鹿邑县委、县政府又将太清宫打造成老子思想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信众游客拜祖“游览胜地”,看、玩、吃、住、养生一体化“活动乐园”。
广场览胜娱君心——
在太清宫景区门前路南,有一个广阔的“老子文化广场”。
老子文化广场,坐南朝北。广场南面,是老子雕像和浮雕墙。
老子的雕像高27米,八角形基座高6米,由365块莱州花岗石构筑而成。据悉,这尊老子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雕像。老子雕像远看形象、近观传神,慈祥大度、端庄自然。
老子雕像的南面,是一围高大的“浮雕墙”。浮雕墙由反映老子生平的18幅精雕故事、81章《道德经》和20篇历代皇帝和文人对老子的评赞组成。浮雕墙图文并貌,雕刻精美,寓教于乐,赏心悦目。
老子文化广场的中心,是一个硕大的“八卦图”,俗称“阴阳鱼平台”,直径39米。8个卦像分别按8个方位排列,四周设八卦云龙柱。每个八卦云龙柱高13.6米。与八卦图东西相连的,是“戒律大道”,每条戒律大道长50米、宽5.5米。
广场四角各有一处生态角廊、两座铜雕和一座高12米的景观发光石碑。“生态角廊”是游人止步小憩的地方。“游历布道”、“仕周史官”、“设坛讲学”、“至臻大道”、“函谷著述”、“孔子问礼”、“点化子居”、“西出函关”等8座铜雕,分别再现了老子生平的事迹。4座景观发光石碑,正面的老子画像分别由明朝的文征明、宋朝的无名氏、唐朝的吴道子、元朝的赵孟頫\4位书画家所绘,其他两面,则分别是古今中外文人骚客、历朝皇帝对老子及其《道德经》的诸多赞美与评价。
仙迹遗存不胜数——
太清宫现有老子“仙迹”遗存众多,数不胜数。主要有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阴阳柏、九龙井、望月井、灵溪池、柱下史之柱、唐《道德经》注碑、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等。还有恢复建设的先天太后墓、老子故居、三清殿、翰轩苑、道源碑林等。
走进太清宫景区大门,即见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它就是太清宫的山门,即正门。山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5间,两侧配有歇山式阙楼和廊坊。门前有御道广场,青石铺路,两边两尊石狮,以显示帝王的威严。中间门洞的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题写着“太清宫”,两边楹联为“地古永存曲仁里,天高近接太清宫”,它蕴涵着老子的哲学思想与老子故里太清宫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在太清宫东南角,有两块石碑。它们分别是大宋时期的《重修太清宫之碑》和唐朝时期的《道德经注碑》。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立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公元1014年。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风雨剥蚀,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了。此碑用盘龙做碑首,说明此碑刻是皇家御制。碑文记载了宋真宗赵恒朝拜并重修太清宫的经过,重点记述了修复后太清宫宏大的规模和壮观的气势。宋真宗重修后的太清宫,规模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据史书记载曰:“庙貌比唐时有加”。唐《道德经注碑》是唐玄宗(又称唐明祖)亲自作注。这块石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早的帝王御碑,碑文是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对老子《道德经》的释文,立于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碑体高3.7米,碑身四体刻字,正反两面为正文,左右两侧为文人的题咏。该碑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严重,由于此碑是唐朝遗物,又是皇帝所立,为文物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沿山门向北100多米处,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太清“宫庭苑”,也叫“太极殿”。2580多年前,圣哲老子就诞生在这里,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太极殿内供奉有“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像。老子神像涂刷的金粉、硕大楠木香案,都是海外道教信徒捐助的,价值十分昂贵。老子神像面前站立的4个人分别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
“太极殿”门前长着两棵古柏,名叫“丹桂”。据鹿邑旧时的县志记载,古柏为老子亲手所植。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它们的纹理大相迥异:一左旋,一右转,“天左旋地右转”,象征着太极图的阴阳二气。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我们也不妨理解为老子故里的草木万物皆有灵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