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寻根淮阳”之“永远的龙湖”系列之三

2013/8/5 17:36:16 点击数: 【字体: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也许根本不会想到,陈地的龙湖里到现在还存留着当时他们故事的固化存在——弦歌台。他们更不会想到,他们曾经的陈州经历,会为今天的陈地人留下发展经济的软实力。如今,弦歌台已经成为淮阳龙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伏羲文化一样,为淮阳所看重,并予以开发、利用,成为淮阳龙湖文化的一张大牌。

  实际上,孔子的淮阳之行,也为淮阳百姓留下了永恒的话题,比如淮阳龙湖蒲菜被称为“圣菜”,这就与孔子有关。

  据说当时孔子一行来到陈地,绝粮受困,孔子弹琴而歌,弟子们饿得狼狈不堪、东倒西歪地躺在龙湖岸边。子路抬头一看,见不远处一方池水里长满了蒲草,青青的。子路问:“夫子呀,万物不是土里生吗?”

  孔子听了,眉头一皱,知道子路要接着说啥,就说:“是呀,土里生的有草,草是野兽飞禽吃的;而土里生的果实则是人吃的。土里生草,又生果实,有人吃的,这叫土养人,有飞禽走兽吃的,这叫土养飞禽走兽。这样就有世界了。”

  子路问:“既是土生果实,果实是叫人吃的,我们为什么没果子吃呢?”

  孔子答:“果实叫那些昏君贵族独霸了,他们要霸占,我们不是周游列国宣传大道吗?到人们都识大道的时候,我们就不挨饿了。”

  子路听不进这些空洞的大道理,问:“夫子呀,伏羲老祖的时候人吃啥?”孔子回答:“靠采集。”

  子路立刻问:“采集的是树叶、是草,还是果实?”

  孔子听了这句话,半天没有回答。

  这时,子路也不再讲是人是兽了,跳到水里,扒蒲根吃起来。真是天助呀,这蒲根甜丝丝的,他接连吃了两个蒲根。扒到第三个时,想到饥饿的孔子,子路舍不得吃了,他拿着蒲根来到孔子面前,要孔子吃。孔子看了,瞪着眼说:“人怎么吃草呢?”

  子路笑了,说:“夫子,您老尝尝呀!”

  子路三让,孔子接了,放到嘴里一尝,果然又脆又甜,十分好吃。这真是老天相助,孔子好不喜欢,放下老师的架子,裤子一挽,也下水扒起蒲根来。弟子们看孔子吃了蒲根,都跳到水里扒开了,你抢我扒,大家吃了个痛快。扒蒲根,孔子有了吃的,照常讲学、弹琴、唱歌。

  人吃草,这是骂人的话。孔子在春秋时就是大学问家,孔子能吃蒲根,常人当然能吃。从那以后,陈国龙湖的蒲根,人开始吃了。孔子忌讳人吃草,把蒲根称为“蒲菜”。如今,陈州蒲菜成为地方名菜,因是孔子吃的菜,所以又叫“圣菜”。

  淮阳弦歌湖里的红鲤鱼被称为“圣鱼”,据说也与孔子有关。说是孔子来到陈国时,吴国跟楚国正在打仗,把孔子困在了陈国。孔子不能前行,就来到陈国龙湖边。突然龙湖里漂来一叶扁舟,从船上走下一个穿红衣的小伙子,他手指孔子,很不礼貌地骂道:“孔夫子呀,你如丧家之犬,惶惶然不可终日。”

  孔子走上前问:“小伙子,我为啥如丧家之犬呀?”

  那小伙子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子路大怒,拔起一棵小树,劈头朝小伙子打去。不偏不倚,正中小伙子脑袋。小伙子倒下了。

  孔子大吃一惊,走近一看,哪里是小伙子,原来是一条红鲤鱼。

  孔子忙跪下祷告:“公正的天啊,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天下是能相容的。”

  如今,弦歌湖里还生长着一种红鲤鱼,这种红鲤鱼不同于其他鱼,它周身通红,肉质鲜美,是一道佳肴。

  龙湖之畔,除了孔子和弟子们的留影,还留下了不少名流才俊的身影,赋予了龙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向心力。像汉代谏臣史汲黯、三国时期著名才子曹植、宋代文学大家苏辙等,都在淮阳留下了身影,列于淮阳历史人物画卷之中。另外,连名震天下的北宋名将狄青,也在失落、悲愤之时,慨然请出陈州,最后长眠于陈州。

  弦歌湖的才俊逸情

  人们都知道杭州西湖的醉人美景,但曾在西湖浚湖筑堤的杭州知府苏轼,却痴迷于淮阳龙湖之美,并和淮阳结下历史之缘。

  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被贬到淮阳,做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三年,任职期间,他在龙湖西北的柳湖丘上筑室读书,这就是苏轼笔下“宛丘学舍小如舟”的苏亭或子由亭。

  因弟弟的缘由,苏轼多次来陈,兄弟俩相互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诗作。但因为不同的心情,两人的诗作寄予了不同的心情。

  苏辙因是被贬到陈州,心情自是沮丧愤懑的,所以作《宛丘二咏》发泄心情,诗云:

  旱湖堤上柳空多,倚岸轻舟奈汝何。秋雨连渠添积润,春风吹冻忽生波。虫鱼便尔来无数,凫雁犹疑未肯过。持诧钱塘应笑我,坳中浮芥两么麽。古殿山花丛百围,故园曾见色依依。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冰雪纷纷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围希。山中草木谁携种,潦倒尘埃不复归。苏轼则作诗以唱和,他的《戏弟子由》曰:“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两注面,先生不愧傍人羞……”

  从杭州来到淮阳的苏轼,没有想到中原之地会有如此美妙的景色,常常为神奇美丽的龙湖景色所陶醉,在《次韵子由柳湖感物》中咏道:“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共朝昏……柳虽无言不解愠,世俗乍见应怃然。”借柳咏志,写尽人生感受。

  后人为纪念“二苏”的文才和功绩,在苏亭四周遍植莲藕,暗喻“出淤泥而不染”。每至夏至,柳拂曲栏,清风徐来,荷香袭人,以至于很多文人雅士前来游览。

  苏轼《戏弟子由》讲的是苏辙的书屋,意思是苏辙书屋小到碰头的地步,其实这比喻了苏辙当时的心情。直到数百年后,苏辙的小书屋才被后人改造。明成化六年(1470年),陈州知州戴昕重修“读书屋”,建成八角琉璃亭,亭基修成船形,象征“宦海扁舟”,写照了苏辙的宦海仕途。清康熙年间,重修了苏亭,并题为“颍滨亭”。清金允宜有《苏亭莲舫》诗,其中写道:“苏湖亭外藕花浮,千载芳踪说子由。几处清歌来画舫,一行白鹭下汀州。碧桐逃暑宜中夏,绿柳摇风似旱秋。茂叔风流堪步武,每逢佳日喜来游。”

  关于苏辙读书台,淮阳民间有个传说,说是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辙被贬到陈州府做教谕。他是大文学家,又是大政治家,哪里有心思做这个陈州教谕啊。他整日心里闷闷不乐,可也奈何不得,只有读书解闷,闲时到龙湖散心。

  一天,苏辙读《易经》解闷,心里忽然开了窍:日有升落,事有转变,自己在朝中已做了那么多年大臣,应当满足了,何必为那些办不到的事整日忧心忡忡!

  尽管他这样想,这样劝自己,但只是除除心焦,哪里能解心头之不快呢?他来到龙湖西北角,划起一只小船,正划着下意识地想到,别人看不起我,我又怎能自暴自弃?身在陈州的八卦乾天之位,以小比大,我苏子由何不在此修台读书自乐呢?于是,苏辙告诉陈州知府,说要用自己的俸禄在龙湖里建一个读书草庵。

  那时候,龙湖里大部分是水,水里也有一片片高地。苏子由在湖西北那一溜露出水面的龙脊样的地上建了一个读书庵,茅草盖顶,简陋朴素。这儿湖水无边,水碧草绿,寂静异常,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去处。从此以后,苏辙公干之余,就在这里读书消愁。

  不久,苏辙的哥哥苏轼到陈州来看望弟弟,兄弟俩常常游船于莲叶蒲苇间,赋诗唱和,消愁解闷,好不痛快!

  一天,苏轼陪苏辙读书后出来散步,问道:“这读书台位于水中是何意啊?”

  苏辙回答道:“水是阴,台是阳,这叫负阴抱阳。”

  苏轼说:“这台高出水面,犹如一船。”

  苏辙立时回道:“水载舟也覆舟。宦海若舟,我这只小舟叫大海淹没了。”

  苏轼拍手笑了,摇摇头,说:“天大则才公,地厚则才久。”

  苏辙笑着说:“全在我心中呀!”

  苏轼在陈州游玩多日之后,登舟返回任所。

  苏辙送走哥哥,走进读书庵,倚柱向东南望去,水天泽国,蒲苇丛丛,心境一下子舒朗开了。路有千条,条条都能通京都,条条都能为国为民,我何不放弃官欲,俯下身去写下时事的千古诗篇呢?由是,苏辙开始以淮阳为题,写诗作赋,为陈州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后来历代的陈州知府,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家,都不忘读书台的修缮,一代接一代传了下来。

  西铭山的传奇故事

  淮阳之地,几乎与山无缘,但在龙湖里,却有个西铭山。宋朝陈州知府张咏深爱龙湖景色,便在西铭山上建造了别致的“望雨台”。细雨时日,登台远

  望,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极具诗情画意。“望台烟雨”成为古陈州八景之一。

  张咏通诗文,博才学,颇有名声。宋真宗时,由寇准引荐,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因遭丁谓弹劾出任陈州知州七年。一天,张咏看到丁谓逐寇准的奏报,恸哭失声,大骂丁谓,不久便郁郁而死,葬于宛丘县(今淮阳县城西十二公里的柳林集)。清代诗人汪思回有诗《望台烟雨》赞曰:“园僻常宜雨,台高故受烟。溪云笼树密,山翠帐湖妍。不尽陈州胜,因思张咏贤。追攀寻去住,暮霭隔前川。”

  民国初年,西铭山因附近居民取土建房,破坏严重。1939年,县长苗德在此立一石碑,禁止取土,碑文说:此山半城半郭,载在县志,北望羲陵、柳湖,南瞻厄台、思陵,东有长湖、城垣峭壁,天然风景之佳,全县都不如这个地方。1996年淮阳县清淤时,增高了西铭山,进行了绿化、美化,重现了“望台烟雨”之景观。

  西铭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龙湖里的这个高丘,南北百余丈长,东西宽二十余丈,高高低低,并不平坦,老百姓管它叫“鸡鸣山”。因“鸡鸣”与“西铭”几乎同音,所以又叫“西铭山”,但也有说叫“九龙山”,其中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伏羲画卦台是伏羲画八卦的圣地,也是后人学易研易的圣地,天下想知宇宙天地玄秘、来陈地学《易》的志士络绎不绝。画卦台下有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有相当的道行,在画卦台下偷偷学《易》数百年。

  有一天,这只乌龟悄悄从画卦台爬了出来,吸日月精华,运阴阳二气,驾起一朵乌云,在天上游来游去,想找个地方修炼成人,享受人间乐趣,可一直没有找到好去处。乌龟仔细观看,见龙湖里有座不太高的山,山上有不谢的花和常青的草。再仔细一看,又见有缕缕紫气缭绕,更是心动。为何不去看看?于是,乌龟按下云头,落到了这座小山上,这座山就是西铭山。

  后来这乌龟偷吃了山上真人郑大炼的千年丹珠,变成一黑脸青年,穿墙透壁,欺负妇女,陈州府也拿他没办法。

  知府李大人找到真人,依真人之言,在龙湖西部,也就是现在的柳湖里修了九条蛟龙,那九龙飞跃在龙湖之上,看上去煞是威猛。九龙修好后,真人才借此镇住了乌龟,并把它打回原形,为百姓消除了祸害。这其实就是暗喻,九蛟龙得水方能发挥其威力,也就是说真人借助蛟龙之力才能除害。

  目前,你若由西边进入淮阳县城,在柳湖之上,你会看到腾飞的九龙造型。九条龙造型不同,神态各异,或跃或卧于碧波之上。这样的造型,取意有三:一是传说中的这个故事;二是淮阳城湖本身就是龙湖,龙母育子于龙湖之中;三是让进入淮阳的人看到龙自然就品出龙湖之味。【原标题:“寻根淮阳”之“永远的龙湖”系列之三】

  图为淮阳龙湖里的西铭山,其上有“望雨台”,“望台烟雨”为古陈州八景之一。

  图为苏辙被贬淮阳时在龙湖西北的柳湖中修筑的读书台,又称苏亭。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9-07-02 作者:李红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