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应天书院:千年的辉煌与重生

2013/8/1 16:51:48 点击数: 【字体:

 

 
    初冬,古城弯弯的护城河坡,微风拂面,清清的湖水,荡起层层涟漪。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探访千年书院——应天书院的前世今生。

    站在古城南城门楼上,从远处放眼应天书院,只见绿水和杨柳掩映下的一处仿古建筑,静静地立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沿着护城河坡走近应天书院,看不到书院内纵横交错的建筑,只看到状元桥背后的一扇大门和一堵高高的墙。这就是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的新址。在这座书院里,在这堵围墙内,有着商丘人千年的文化情结。

    【官方承认:皇帝御赐匾额】

    时光回到941年——五代后晋天福六年。宋州虞城有一位“力学勤志,不求闻达”的学者杨悫,聚徒讲学,热心教育事业,成立宋州南都学舍,这即是应天书院的前身。当时天下大乱,割据一方的封建统治者无暇顾及教育,而南都学舍成立后建有藏书楼,办学成绩显著,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名儒戚同文便是其中的一位。杨悫死后,戚同文继承了老师的事业,在宋州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影响甚大。

    时光回到1005年——景德二年,戚同文死后,宋真宗升宋州为应天府。应天府民曹诚曾为南都学舍学生,对老师聚徒讲学的情景十分怀念,于是慷慨出资,在府城戚同文旧舍为屋150间,聚书1500卷,从而恢复了南都学舍。为赢得政府的支持,曹诚愿将所建学舍和书籍全部捐给政府。曹诚的举动得到政府支持,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亲自批复曹诚的请求,并御赐书院匾额“应天府书院”。从此,这所书院得到官方承认,由应天府幕职官直接提举。

    时光回到1035年——仁宗景祐二年,书院改为府学,并给学田10顷,正式编入官学系列。这时的应天府学更加兴旺,“生徒实繁,规模大备,风教日盛,诗礼日闻”。以是出名流、取甲第者多矣,历公卿、居富贵者多矣。

    时光回到1043年——庆历三年,升府学为南京国子监,其地位高于一般地方学校,并与东京、西京的国子监互相辉映。这样以来应天书院历北宋一代经久不衰,为赵宋王朝培养了不少人才。

    应天府教育事业的发达,交通的便利,也吸引外地学子纷纷到此求学。如孙复、石介、郭贽、傅求、赵瞻、郑雍等大多慕名而来。他们的到来,带动和促进了应天府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孙复、石介通过在应天书院的学习,成为北宋的巨儒名臣,宋初“三先生”,他俩就占有其二。一些名士退休后,也乐意在应天府颐养晚年。如北宋名相杜衍,在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告老退职后,就定居南京,他和先后退休居此地的礼部侍郎王涣、司农卿毕世长、兵部郎中朱贯等赋诗酬唱,研习书法,安度晚年。这些名儒俊士的到来,促进了应天府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当地文化教育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学术成就:开启理学思潮】

    “应天书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北宋培养了大批人才;二是开启了北宋理学思潮,奠定宋代学术基础。”宋史专家、商丘师范学院历史学与社会学系教授、博士郭文佳这样说。

    郭文佳博士介绍说,应天书院对理学思潮兴起的开启,首先,体现在范仲淹对儒学复兴的积极提倡和重视兴学育才上。范仲淹曾在此学习,学成后又在书院任教3年。范仲淹提倡复兴儒学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当时的统治者在宋王朝面临外忧内患接踵而至时,依然采用黄老之术,因循定制,墨守成规,不愿除弊革新,而范仲淹认为黄老的守成只是权宜之计,只有儒家的修理政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本。另一方面,范仲淹把国家内忧外患的根源归于政治的腐败,尤其是吏治的不整,而吏治败坏的原因又在于士大夫弃儒学尚文辞、士风巧伪,缺乏治世之才。

    其次,应天书院对理学思潮兴起的贡献,还在于范仲淹疑经惑经,培养了在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北宋“三先生”之一——孙复。孙复在范仲淹执教应天书院时跟范仲淹学习《春秋》等儒家经典,范仲淹对孙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疑经惑经”和“尊师重道”两方面。疑经思潮是理学发生发展的催生剂,伴随着理学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尊师重道是孙复在泰山讲学,名闻天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最后,应天书院对理学思潮兴起的贡献,还在于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执教期间,身为臣子却敢于担当责任,位卑言轻却积极倡言改革的精神对宋代学术发展深有影响。宋代的学术精神也表现在革新政治上。范仲淹自中进士被授官后,他在地方工作不是贪图享受、无所作为,而是广察民情,为百姓分忧解难。不仅如此,他还不断为整个宋王朝的安危而殚精竭虑。位卑言轻的范仲淹在执教应天书院前便已有《上时务书》。而他在应天书院为母亲丁忧执教期间,再次冒获罪之险向朝廷上《上执政书》倡言改革。宋代士大夫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在范仲淹身上首先表现出来,广大士大夫接受这种精神并发扬光大。政治上他们不断掀起除旧革新的思潮,并付与实践。学术上以此种精神为动力破旧立新,积极构建新的理论。

    【重建之后:期待再续辉煌】

    千余年来,由于战火、洪灾等原因,应天书院遭到严重破坏。

    时光回到10年前——2001年10月,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的李克强在视察商丘古城时指示:“应天书院的影响太大了,应该尽快把应天书院复建起来。”为充分发掘这一宝贵历史文化资源,遵照李克强的指示,经中共商丘市睢阳区委、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方努力,应天书院修复项目于200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并列入河南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

    据商丘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卫东介绍,修复后的应天书院,以北宋建筑景观为表现形式,将文化、教育、科学、知识等主题自然化、历史化,并贯穿在整个书院中得以体现,从而营造一个古朴、清新、高雅的旅游环境。

    应天书院内主要建筑物有前讲堂、明伦堂、藏书楼、启圣祠、魁星楼、教官宅、馔堂、配房、偏房、廊房(学舍)等。附属建(构)筑物有影壁、脾楼(仪门)、大门、侧门、泮池、碑亭等,书院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16.8平方米,总投资1920万元。

    穿过应天书院的大门,沿着书院内古朴的小路,环顾四周,可发现仿古围墙、大门、崇圣殿、道路、门前广场、状元桥、停车场、院内外绿化等一期工程历经数年终于完工。

    “一年的门票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工作人员的工资。”张卫东说,受资金限制,目前,工程进展较慢,投资跟不上,很多项目恢复不了原貌,观赏性差,因此游客稀少。记者在书院采访的一个多小时内,仅有1名游客,买了10元的门票前来参观。这也印证了书院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

    “因为是新建的工程,不属于文物,所以很多文产资金难以申请。”张卫东说,预计投资350万元建设连廊、范文正公祠,申请省文产资金100万元,市文产资金100万元,目前还没得到落实。

    应天书院,一个千年的文化院落,能否勾起商丘文化对曾经辉煌的追忆与缅怀?应天书院,能否承载起厚重的商丘文化赋予她的那份光荣与梦想?(谢国庆)【原标题:应天书院:千年的辉煌与重生】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1-11-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