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以范仲淹文化统领应天书院开发

2013/8/1 16:33:12 点击数: 【字体:

 


    嘉宾名片

    张修起:商丘市二届政协副主席、商丘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商丘市诗词学会会长、商丘市城镇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商丘市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他致力探寻商丘优秀传统文化,并将视野洒向书法、绘画、陶瓷等多种艺术领域,为商丘文化传承与发展鼓与呼,著述颇丰,见解独到。他对商丘文化的研究既坚持周密的学术论证,又特别着重在开发利用上提出论证和建议,旨在促进文化向产业转移,增强商丘文化的软实力和提高商丘文化名市的知名度。

    编者按:本报文化周刊新开设的《文化给力商丘纵横谈》,开栏推出了对商丘市二届政协副主席张修起先生的访谈《范仲淹,商丘的文化名人》,文章6月1日见报后引起较大反响,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官方网站在首页《新闻热点》栏目进行全文转载,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蒋晔先生在北京向本报发来邮件表示赞赏,称“商丘与范公有着更深的血脉相连,而世人知之不深,甚为遗憾,此为家乡文化的水土流失”,“我认为这是贵报的战略之举,令人敬佩”。今天,《文化给力商丘纵横谈》就商丘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的话题再次刊发本报记者对张修起先生的访谈,重点在现实操作层面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和评判。

    一、“不能只停留在或满足于学术论证这个层面”

    记者:上次访谈,您对“范仲淹是商丘的历史文化名人”这一论断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史实论证。访谈文章见报后,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官方网站及时进行全文转载,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蒋晔先生在北京看到本报电子版后给本报发来邮件,大为感叹:“商丘与范公有着更深的血脉相连,而世人知之不深,甚为遗憾,此为家乡文化的水土流失。”由此可见,商丘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今天,想请您具体谈一谈商丘如何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

    张修起:蒋晔先生说的很形象,也很深刻。“家乡文化水土流失”,这也正是我提出和呼吁商丘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的原因。如何打造?我对这个问题考虑很多,因为我一直认为对商丘文化比如范仲淹文化品牌,我们不能停留在或满足于学术论证这个层面,而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为政府决策服务。

    记者:上次访谈中,您提到“要用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统领睢阳区的应天书院、《睢阳五老图》、虞城县利民镇范公祠和宁陵县范氏用井等文化景点的开发利用”,其实就是“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想请您展开谈一谈。

    张修起:我之所以提出由范仲淹文化品牌统领,是考虑到范仲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范仲淹的研究已形成全国性的一个大课题,全国性的有中国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已举办过三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论坛。江苏、山东、河南、甘肃、广西等很多地方都有范仲淹文化研究会,而且研究成果累累,同时各地有关范仲淹的文化景点也很多。但无论是哪里,离开范仲淹在商丘这一段历史,范仲淹文化就会不全面。再从商丘的情况看,仅仅就应天书院而研究应天书院,这个文化景点很难立起来。所以,我认为要坚持以范仲淹文化品牌的创立,统领商丘与范仲淹有关的各景点,全方位开发利用,把商丘范仲淹文化品牌的研究、开发汇入全国的大系统。

    记者:也就是说,商丘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论证范仲淹与商丘深厚的渊源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真正树立起这一文化品牌,我们还要有宏大的视野,与全国的大系统接轨,要对范仲淹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张修起:是这样。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文化内涵广博而又深刻:在学术上,他是宋学之开山;在政治思想上,他是“忧事浑祛乐事还”、“素心直拟圭无玷”、“犹济疮痍十万民”、“谏诤臣微敢殉身”;在经济思想上,他是重农贵商;在教育思想上,他推动官私学合流和平民教育的普及,坚持教、养兼备的人才观;在文学思想上,他坚持“救斯文之薄”的文学革新观和“意醇语真”、“文词贯通”的文学主张;在军事思想上坚持“化干戈为玉帛”、“居安思危、备则无患”、“屯垦戍边、移兵就食”;在个人品格上,他主张改革,严于律己,廉素家风,艰苦好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对于范仲淹的研究,应全面研究他的思想,特别是研究他思想的形成与商丘的关系,使大家既认识到他的伟大,又认识到是商丘出了他这位伟大的历史名人,能对商丘深厚的文化底蕴产生敬畏之感,从而提高商丘文化的知名度。现在商丘市范仲淹文化研究会正筹备出版《范仲淹在商丘》研究文集,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已经题写了书名,这将是宣传商丘、提高商丘文化软实力的一件大事,将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商丘文化礼品。

    二、“用范仲淹文化给力应天书院”

    记者:我们已经知道,范仲淹与商丘结缘的一个标志性场所就是应天书院。他在这里苦读5年,学成出仕(上次访谈见报文章两处写成“致仕”,有误,应为“出仕”,特此更正——编者注),后来为母守孝在商丘丁忧期间又应邀回母校任教两三年。也就是说,范仲淹在应天书院直接求学和任教的时间有七八年。然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应天书院里,是新建设的两排仿古建筑,虽然有两间配房特批为“范文正公纪念堂”,里面也只是空荡荡的一些粗制斑驳的壁画。其主殿和另一侧配房则是崇圣殿和至圣先师纪念堂,雕像和壁画都是说的孔圣人。一座空荡荡的大院难觅当年四大书院之首的踪迹,参观者更是门可罗雀。您怎么看现在的应天书院?

    张修起:应天书院确实是商丘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也是商丘的重要旅游景点,从这几年的开发、建设、利用方面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原因是文化景点缺少文化。政府也没少投资,但到应天书院的人都感到吸引力不强、印象不深,大有“看景不如听景”之感。商丘如果不把应天书院这一篇大文章做好,做出品位和特色,商丘的文化底蕴就难以彰显。应天书院做好了,才真正是为商丘文化名城增加更亮丽的色彩。试想,湖南因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名震天下,但我们商丘不但有名垂历史的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且应天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又有范仲淹的《南京书院题名记》,如果我们应天书院这个点都做不出新意,实在是我市创建文化名市的一大遗憾。

    记者:应天书院文化景点缺少文化,怎么办?

    张修起:用范仲淹文化给力应天书院!我先谈谈应天书院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范仲淹与应天书院的渊源吧。在这方面,睢阳区退休干部、中国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商丘市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纲同志是专家。他对应天书院的研究很深刻,我从他的研究中学到了很多。

    应天书院是北宋初年四大书院之一,而且是四大书院中唯一被升为国子监的,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从民办升到国子监的典范。应天书院伴随了北宋168年的政治生涯,在1000年来中华教育史上的地位没有能取而代之的。史载,“州郡置学始此”,“天下庠序,视此而兴”。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睢阳学舍,初建可追溯到五代十国的战乱年代,宋州虞城邑人杨悫于后晋(936—946)之前,应时开始经营“睢阳学舍”。有宋州楚丘人戚同文(字文约,904—976)就学于杨悫,通古今之经史。杨悫死后,戚同文继承教育事业,使睢阳学舍成就卓然,留下“七榜五十六进士”的美称,后人将戚同文视作应天书院的开山鼻祖。戚同文死后30多年,又有“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庚辰,应天府民曹诚,以赀募工,就戚同文所居,造学舍五十间,聚书千余卷,博延生徒,讲习基盛。府奏其事,上喜之,诏赐额曰‘应天书院’”。曹诚又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主持应天书院,并将学校“入官”,从此应天书院由民办转入官办。

    由于应天书院在当时的影响,范仲淹23岁时毅然离别在山东的母亲,到应天书院求学就读。结果他“以天下为己任”,“五年未曾解衣就枕,大通六经之旨”,考录为进士。范仲淹在应天书院学习五年,吸收诸家思想之精华,凝聚儒、释、道、墨等多家思想于一体,成为“宋学之开山”。

    范仲淹毕业应天书院十年后,1026年在应天府为母亲丁忧守丧,受留守晏殊之请,又与他的老师戚舜宾一起主持了应天书院,历行了他的教学生涯,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比如,他主持教学第二年,他的学生王尧臣、赵槩就荣获了状元和探花。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教学期间,还写下了《南京书院题名记》和《上执政书》,并为改革中国科举制度作出了不朽的努力。因此,可以说,范仲淹是在应天书院的求学和教学,形成了他一生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思想和经济思想。

    记者: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应天书院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特别是把它与范仲淹联系起来更加光彩夺目。从网上查询,范仲淹一生经历过的地方,从苏州的出生地,到4岁后随母改嫁到山东邹平的少年成长地以及后来为官就职过的山东青州、河南邓州、江苏兴化、甘肃庆阳、陕西延安等地,再到范仲淹死后的墓园所在地洛阳伊川,甚至陕西彬县“挖”出了他们那里是范仲淹的祖籍地,河北石家庄找到了他们那里是“范仲淹与母亲谢氏共同的出生地”,南阳邓州发现了他们那里的花洲书院是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地方,都在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而且做得风生水起,有的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胜地。相比之下,与范仲淹渊源深厚、最有“话语权”的商丘有些沉寂。

    张修起:因此我提出要以范仲淹文化品牌为统领,以范仲淹文化充实应天书院。具体来讲,首先考虑学习外地经验,促使应天书院与高等院校的联合。这只是我个人的私下设想。我们商丘人都常说我们商丘应天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首,但我们不能满足于以前,现在还是四大书院之首吗?可能要大打折扣。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现在其他三所书院都与大学联合了。据说商丘师范学院前几年也向市里请示,想把应天书院办成商丘师范学院的文学院,我认为这不失是一个好的想法,应当引起重视。我曾经胡想过,哪怕是把应天书院这个“名字”授给商丘师范学院,也会大有出路,如果这个路走不通,那只有对现在新建的“应天书院”以范仲淹文化加以充实了。如何充实?我个人建议:一是可以搞一些碑刻。例如把范仲淹的《南京书院题名记》、《上执政书》由著名书法家书丹,刻石相记;把应天书院的产生、发展及成就,请文化名人写出赋词刻石;把书院的教育思想、宗旨刻石;为戚同文立碑,为应天书院优秀学子立碑等。这是从商丘实际出发,因为商丘文化没有留下多少遗存,这样就带来到商丘看景点没看头的问题,现在应当以石刻这个形式补充我们的不足。只要是名人的文和名人书丹,几百年后就是文化遗存。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商丘缺乏文化遗存的问题就会恶性循环。二是建立范仲淹文化展示馆,把其建设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要有文化衍生品,例如有关书画作品、书籍、纪念品等。

    三、“以范仲淹文化品牌为统领,形成范仲淹文化旅游系统”

    记者:上次访谈中,您在论证范仲淹的职田在商丘时,提到了虞城县利民镇的范公祠和宁陵县的范氏井,并建议用范仲淹文化品牌统领应天书院和虞城范公祠的开发利用,想听一听您的具体设想。

    张修起:范仲淹的职田分布在宁陵、虞城和永城,在宁陵的职田是由来自山东继父朱氏的族人耕种管理,至今宁陵朱氏家族后人还很多,还保存有“范仲淹井”;在虞城的职田是由来自苏州生父范氏族人耕种管理,至今虞城范氏家族仍是大户望族。在虞城县利民镇很早就建有“范文正公祠堂”,一直到解放初期才被改为化工厂房,《虞城县志》和《虞城范氏族谱》记载有当年祠堂的平面效果图和祠堂的所有对联和匾额。从存下来的祠堂地图和对联匾额来看,祠堂各殿的规模、质量、正规程度都是高规格的,能从明代嘉庆年建成延续到解放初期,历经三百多年风雨而不衰,可见其在中原影响之大。

    我认为,对虞城范仲淹祠堂应当恢复或重建,对宁陵“范中淹井”应加以修缮和保护。如果这样,我们通过创建范仲淹文化品牌,以范仲淹文化品牌为统领,在我们商丘就会形成一个范仲淹文化旅游系统,即范仲淹主题文化公园——范仲淹文化展示馆——应天书院——虞城范公祠——宁陵范仲淹用井等。这个系统如果开发起来,我相信会在商丘形成一个以范仲淹文化为龙头的文化旅游系统,为商丘文化名市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热门景观。

    记者:一席长谈,我相信不少读者也会和我一样,对咱们家乡的文化在加深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一分文化自信。正如北京的蒋晔先生所说,以张修起先生为代表的商丘文化热心人士,“他们退休之后,本来可以尽享与子孙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完全可以不再过问窗外之事,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振奋着他们为了家乡的发展而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每每来京,与我促膝交谈,‘为了商丘’的其情其景,可让草木动容”。

    张修起:蒋晔说我是说得过了,但他所说商丘文化研究工作,现在确实有一大批民间文化爱好者,作出了很大贡献,研究成果很多。有关部门应当重视民间对商丘文化的研究。同时我还认为,范仲淹文化是商丘的一个大文化品牌,只靠像我这样的民间研究不行,还应当由有关部门牵头,请国家级的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加以权威性的论证。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范国强先生,是范仲淹文化研究的专家和领军人物,就曾经给我说过,很想到商丘考察,想组织全国专家在商丘开一个范仲淹文化及应天书院理论研讨会。

    记者: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春风浩荡,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激荡人心,我们相信,应天书院连同范仲淹文化的千年荣光,一定会在商丘发扬光大。【原标题:以范仲淹文化统领应天书院开发】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商丘新闻网—商丘日报 2012-06-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