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的,苍茫豫东大平原上“东西长191米、南北宽64米,占地面积12224平方米,最高处也就11米高”的三座相连土丘而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它一直是平原上的突出地标。
查看商丘地图,你会发现商丘地名多丘、台、冈、陵等名称,因为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商丘一带丘陵连绵,沼泽遍地,氏族部落先民择高而居,长期繁衍生息,高冈之地又成人为之丘。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讲:“丘者,墟也。”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在原始高冈上的长期活动,形成一个个台、丘。
清代贾开宗(1595年~1661年),距今不过四百年,他写的《咏三陵台》让我觉得“忽悠”,一是因为人类活动严重改变地貌,二是“商丘地区是黄河冲积平原,整个地区曾被黄河泛滥的泥沙和淤泥覆盖。三陵台因而高度降低,地貌改变”。商丘市梁园区文物办主任杨亚民先生说。
三陵台四百年未改的,是“古木蒙茸”,至今仍被400余棵古柏遮蔽得严严实实。
柏树是种肃穆的树,很容易把气氛搞得冷冽肃杀,它的香气也清冷已极。柏树又是种厚重的树,在它的遮蔽下,你甚至看不到陵与陵、树与树、树枝与树枝间的独立形态。它在陵的上面裹着罩着,陵下土地上密生着及腰的蒿草,上下一夹击,三座陵的模样轮廓,你只能约略去猜。
非但三陵模样,便是墓主人身份,也只能约略去猜。商丘市文物局三陵台《第七批国保单位推荐材料》中讲道,“三座土丘均为人工封筑,且经夯打,确为三座古代墓葬”。
那么,三陵究竟是谁之墓葬?贾开宗所讲的“遗冢”和“废台”又是怎么回事呢?
哈佛教授发现“宋国故城遗址”
1994年春到1998年,一支神秘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豫东平原一层层黄河冲积的泥沙之下,找到了周代宋国故城遗址。发掘工地上,一位白发老人非常引人注目,他有病在身,以轮椅代步,但一到工地上便执意离开轮椅,手握小铲蹲在深沟里发掘。他,就是张光直先生。
张光直先生,原籍台湾,是哈佛培养的博士、哈佛人类学系系主任,又兼哈佛东亚咨询委员会主席,并为哈佛赫德荪考古讲座教授,更荣膺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后二者皆为“华人之首任”。
张光直先生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在哈佛创立了中国考古专业,使哈佛成为西方学习中国考古学的中心。张先生还是台湾考古学创始人,为台湾史前考古做出杰出贡献。
张先生和商丘结缘,始于20世纪50年代,他在其名著《中国青铜时代》中,考证先商氏族文化起源在商丘,商代第一个都城南亳也在商丘,以后随着郑州商代城址、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更多专家认定偃师是南亳所在,豫西是先商文化发祥地。这在学术观点上给了他极大冲击。之后,他更关注商丘的考古发现。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请张先生访问祖国大陆,商谈中美两国考古学合作,张先生提出在商丘选择古文化遗址联合考古发掘,“中美达成协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在考古学领域的第一个合作研究课题。”商丘市文物局副局长刘昭允先生说。
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柘城、虞城、睢阳区等地进行了长达5年的考古发掘,终于在一层层黄河泥沙之下,在睢阳区明代归德府西、商丘城南老南关地下12米深处,找到了宋国都城城址——雄霸中原八百余年的宋国都城重见天日。
中美联合考古队发现,宋国故城遗址在今归德古城(明代所建)沿东城墙向南、沿北城墙向西推进的位置,面积约10.2平方公里,为现在古城面积的10倍。
据商丘资深文物专家阎根齐先生描述:“西墙长3050米,东墙长2900米,南墙长3600米,北墙长3250米,外城周长18公里,面积约10.2平方公里。夯土筑成的城墙剖面为梯形,高10~11米,夯土层厚8~20厘米,有5处城墙缺口。城墙上窄下宽,最宽处有30多米,用黄色土掺拌螺壳、料礓石夯筑而成。”
它是商丘最早城址,之后像开封一样“城摞城”,汉代睢阳城利用它的东墙而建,面积只有它的四分之一。宋代应天府城建在睢阳城之上,三城平面分布呈“品”字形。元代城址毁于黄河泛滥,明代向北迁城重建为现存归德古城,这座城南城墙,几乎与原古城北城墙重合。
“探明确认宋国故城遗址之后,也给三陵台定了性。周代诸侯国国君死后往往葬在都城内或城北附近公墓区,三陵台距宋国都城遗址仅几公里,方位正处在都城北侧,和周代王公墓葬特点相符。可以证实,地方志书记载三陵台为宋国国君之陵墓不误。”刘昭允先生说。
至于墓主身份,“一直没有经过正式考古发掘予以证实。中美联合考古队曾在三陵台封土上进行勘探,发现大批东周遗物,只是由于封土特深未勘探到底。即便如此,距离解决三位王公的身份也更加接近了。”阎根齐先生在其著作中表示。
被“笑话”的宋国历史上是“老牌大国”
宋国人有点像现在的河南人,被“妖魔化”了,有名的“守株待兔”、“拔苗助长”都安在了宋国人身上,连宋国的猴子都倒了霉,说它们傻里巴叽,“朝三暮四”。事实上,这个都城被埋在地下10余米处的国家,在中原延续了八百余年,正经八百是老牌大国。
周成王灭商之后,“以殷治殷”,把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封在宋国。宋国经几百年发展,至春秋宋襄公时成了“五霸”之一,和东边齐国、南边楚国、西边郑国抗衡。长方形的宋国都城,是这一时期全国城墙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当时规定只有周天子城能“城方九里”,其他诸侯王公按“王公城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的规格逐级递减,宋国明显“超标”。但春秋之后“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称王称霸,周天子也没法。宋国宫殿也很豪华,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公宫、朝宫、沃宫、少寝、东宫等,宫城之外还有武宫,是检阅部队之所。
宋国都城有外廓和内城,内城是王室贵族居住区。外廓即外城墙,外城内有许多工业作坊,外城以“里”(像现在的小区)为单位,里内设有里长,就是“居委会主任”,负责管理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势力很大的华氏居住在卢门内,后来华督还想带同里人发动叛乱。司城(管理城墙的官)子罕的邻居是位鞋匠,鞋匠家的墙比子罕家高,子罕想让鞋匠搬家,鞋匠因搬了家会丢掉老客户拒绝搬迁,子罕也没法,可见子罕政策水平比现在的“城管”要高。这是宋国都城市井生活的片断图景。
宋国城墙以高大坚固著称,战国时,强楚多次攻宋城不下,春秋时有一次攻宋城九个月不下。楚让公输盘制造云梯攻城,又被墨子击败。这是当时的大事件。
宋国从西周初年封国,到春秋最为强大。疆域东到徐州,南到皖宿州,西到商丘西部,北至山东菏泽、定陶一带,跨苏、鲁、豫、皖四省,号称为“五千乘之国”。
春秋以后,宋国在与大国争雄中,企图凭借“仁义道德”教化,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争霸,今天联郑,明天说齐,忙于虚头巴脑的事,不注意富国强民。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家瓜分,结束了商丘作为宋国都城使用八百余年的历史。
黄河层层淤积宋器传世极少
在商丘采访,我会不由自主拿宋国和郑国相比,这两个国家,离得近,关系坏,当年“掐架”次数最多。我多次去新郑采访,看到郑国故城多处祭祀遗址,出土了大批青铜礼器、乐器等王室重器,仅九鼎八簋就有数套。与之地位国力相差不远的宋国,是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大国,留下的东西几近于无,这是为什么呢?“都是黄河惹的祸”。连它的都城都给淤埋在地下十几米处,更无论其他。可以设想,当科技发达到足以令这个“庞贝”般都城遗址重见天日之时,会不会有很多惊世的发现?
三陵台,作为宋国故城遗址中一个亮点,于地面上保留至今,倒是件格外侥幸的事。它的地位,更因证实为宋国国君墓葬区,愈显重要。
宋国青铜器,目前全国发现也就有10余件,有青铜礼器,有宋国国君给女儿陪嫁的媵器,也有兵器。
1985年,永城市陈集乡砖瓦窑场起土的农民发现了一件青铜?,?盖当时被弄碎扔掉了,仅剩?身,造型精美,为西周至春秋时期青铜器中精品。
这件无盖?铭文17个字:“郑伯作宋孟姬媵器其子子孙孙永宝用之”,意思是郑伯国的长女嫁给宋国国君为妻,叫宋孟姬,特作媵器,要其子子孙孙永远作为宝物使用纪念。据商丘学者王子超先生考证,郑伯就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宋孟姬就是郑桓公的长女、郑武公的姐姐,嫁给宋国的时间是西周末年郑国东迁前夕。为何会有这段婚姻呢?
西周初年,周厉王少子初封于郑国(今陕西华县),西周末年郑国势衰守不住老窝,郑桓公准备将国都迁至河南中部新郑。宋国是中原大国,举足轻重,郑桓公一定要搞好与宋的关系,所以有了这段“政治婚姻”。但“蜜月期”一过,两国还是频繁“掐架”。
1998年,河南固始县出土的两件宋公簋,其铭文自称“有殷唐天乙孙”,意为殷朝商汤的后代。
那么,作为殷人后裔的宋国,当时的风俗怎样呢?
当时的宋人喜饮酒,他们打仗前要喝酒,祭祀祖先和庙社前要饮酒,占卜前要饮酒。他们的饮酒礼俗也与周边国家不同,以左为上座,有别于周边国家以右为上。它的职官设置也有左右。宋国人身上有许多雷人的“段子”,有人调侃这是宋国人酗酒“酒精中毒”,才产生了N多有精神病的人。事实上,宋国当时是文化大国,产生了老子(鹿邑)、庄子、墨子等思想大家,这些“大家”就地取材,以宋人为对象编出寓言故事,有点儿像现在说相声的拿自己和搭档开涮一样。搁现在,你得夸夸宋国人深具“娱乐精神”。
当然,宋国人喜欢饮酒不仅因为他们是殷人后裔,宋国人饮酒有悠久历史。史载,中国最早发明酒的人是夏代的少康,其封地在今商丘虞城的纶城,只是那时的酒是秫酒(用高粱或小米制成的米酒),不是鶱酒。(盛夏)【原标题:“风土吉壤三陵台”系列之一 哈佛教授为三陵台“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