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邑县孔祠村现年82岁的彭统计老人,自1994年当地政府建起孔子还乡祠后,便在这里义务为游客讲解孔子生平事迹。老人的讲述头头是道,深受游客欢迎,但从不主动向游客收取一分钱。
河南夏邑县是孔子的祖籍所在地。据记载,春秋时期孔子一家因战乱到了鲁国,但孔子成年后时常回到祖籍夏邑省墓,并带弟子设“杏坛”讲学。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乡在王公楼村大兴土木建起了孔子还乡祠。“文化大革命”期间,孔子还乡祠被夷为平地。1994年,夏邑县人民政府在原孔子还乡祠遗址处重建了孔子还乡祠。为纪念孔子,几年前当地政府还将王公楼村更名为孔祠村。
当地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自孔子还乡祠建成后彭统计老人便成了这里的义务讲解员,每有游客参观老人便会主动为游客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一些官方的活动,当地的文化部门也会主动邀请老人出面给客人请解孔子的事迹。老人随叫随到,从不推辞。
彭统计老人虽然已经82岁,但依然声音洪亮,精神灼烁,讲起孔子故事来头头道。从孔子的祖辈到孔子的出生以及周游列国,老人可以连续讲一两个小时。当然老人也可以把孔子的故事浓缩成十几分钟向客人作简要概述。
在给客人讲述孔子事迹前,彭统计老人通常会谦虚地说“我没上过学,没有文化,只是读了几本古书”。老人最喜欢讲的是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典故。这个典故说的是,父亲顺手牵走了别人的羊,儿子主动到官府举报。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父亲偷羊有错,儿子的做法是对的。孔子却认为“父亲为儿子隐瞒错误,儿子替父隐瞒错误”是很正常的事,不应该提倡亲情之间的互相揭露,把社会关系搞的那么紧张。老人还通过这个典故引出了《左传》中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历史名句。【原标题:河南夏邑一老人义务讲解孔子生平17年 头头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