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归德古城城南,古宋河畔,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寺院,院内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八角亭,亭内耸立一八楞石幢,这就是著名的“八关斋”碑。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这里原有一座阒寂无人的衰败寺院,只有少数当地人知道这座荒凉寺院名为“开元寺”外,大都以“八关斋”称之。寺门西有南屋两间,向北有厢房六间,正对寺门有大殿三楹。在寺门内的东侧,矗立一小亭,亭内屹立有一通八面柱形的石碑,就是当地妇孺皆知的“八关斋”碑。虽然,开元寺的钟鼓声早已远去,不见青灯古佛,也不见香烛香火,寺内今日最撩人情思的,还是院中的“八关斋”碑。
“八关斋”碑为《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简称为“八关斋”。由此可知该碑是记述唐朝宋州(今商丘)官吏举行八关斋会来报德所立。何为八关斋会?顾名思义,八关亦称八戒,为佛教用语,是指佛教男女信徒一昼夜中所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香及歌舞观听;七不眠坐高广华丽床座;八不食非时食。前七者为戒,后一者为斋,合在一起总称为“八戒斋”或“八斋戒”、“八关斋戒”。斋,素食不茹荤称斋;施舍饭食与僧人亦称斋。施舍素食斋饭,招引众多僧人来。
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宋州官吏在开元寺为一位名为田神功的人举行了一次斋会,来报答其解救睢阳城的恩德。田神功原为唐朝节度使史思明的部将。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代宗广六年(即公元755年至763年)间,安禄山与史思明举兵叛唐。田神功随同叛将南德信、刘从谏围攻睢阳(今商丘)。田神功斩杀了南德信,赶走刘从谏,率领将士归顺大唐,解除睢阳之围。田神功归降后被封为鸿胪卿,后迁任徐州刺史,淄青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年),睢阳又被叛兵所困。田神功率兵再解睢阳之围。后来,田神功屡次受到朝中嘉奖,安史之乱平息后第二年,田神功拜汴宋节度使,迁兵部。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四月,田神功“忽患热疾,累旬而愈”。睢阳士人便向官府建议,举行八关斋会为田神功祈福,以报答曾解睢阳危难的恩德。当时宋州刺史欣然同意,出俸钱三十万,在开元寺内设八关斋会,饭千僧于寺中。其后,文官设一千五百人为一会;武官设五百人为一会;地方士绅设五千人为一会。可以想像当时斋会的场面是如何盛大。会后,立碑以记之。碑文为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撰并书。碑文结字谨严,体方笔圆,端庄雄伟,行笔兼用篆隶笔意。
此后,朝代更迭,兵燹水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往昔繁华浑似梦,都随流年四散。饱经沧桑的“八关斋”碑,却一直默默地守候着这座几经荣枯的开元寺,伴着寺中的晨钟暮鼓,挺立于岁月的风雨之中。
据已故商丘书法家程德卿生前考证,树碑73年后,即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皇帝痛恶僧民耗蠹天下财力,下诏大除佛寺。“凡熔塑绘刻堂阁殿宇关于佛祠者焚灭销破,一无遗存。遣御史复视之,州县震畏,至于碑幢铭镂赞述之类,亦皆毁折瘗藏之。”一时间,与佛事有关的塑像、绘画、碑幢等被一概销毁。开元寺及“八关斋”碑也在这场劫难中被毁。因该碑“大不可折,遂錾凿缺败以仆之”。事隔五年后,一位名为崔倬的人到睢阳任宋州刺史,为寻访前贤事迹,在砾壤之中寻找到被毁的“八关斋”碑。但此碑已是“瘢痍坏失,文义乖绝,寻泽研究,不可复知”。后来,又从前任刺史唐氏家中求得原碑文拓片,命令工匠将“八关斋”碑重刻立于原址。明朝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夏,黄河泛滥,水决入城,睢阳古城被滔天洪水所吞噬。开元寺遭受灭顶之灾,整个寺院瞬间荡然无存。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重筑新城时,新城址“为避洼趋高乃徙而北之”。今天的睢阳城南门即为古城的北门处。清朝嘉靖十九年,为防水患,在城外重新修筑护城大堤。“新堤筑成,水患有防”,于是在开元寺原址北端建大殿三楹。原来立于开元寺山门内东侧的“八关斋”碑,则被留在新修的大堤南侧。嘉靖二十九年,在碑亭北面,护城堤南侧修建三间大殿。当时,正逢有一位名为王楠的巡抚御史到此视察,由地方官吏陪同观看此碑。王楠认为:“八关者乃佛事戒规也,而饭僧忏悔,事不雅驯,不足传于后也。”而书写此碑文的颜真卿高风亮节,取义成仁,“宜以废寺为鲁公祠,以表风节,且令郡中有以知鲁公也。”于是命令地方官吏将拟放佛像的三间大殿,改设颜鲁公之神主牌位,春秋祭祀,并为其题写“颜鲁公祠”。从此,“八关斋”碑亭的三间废寺,便改为“颜鲁公祠”。
明崇祯年间,为防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再次攻城,开始加固城堤。为利于防守,与护城堤相毗邻的“颜鲁公祠”被拆除。护城河被加深加宽后,河水漫浸到“八关斋”碑石,后来,该碑被西移至护城河约三十五米处。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告老还乡的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为“八关斋”碑修建了碑亭。康熙年间,又有人在碑亭北侧修建大殿三间,供奉佛像,复名开元寺。
新中国成立后,“八关斋”作为文物得到保护,1952年,商丘县人民政府将八关亭修葺一新。可惜,这个早在1963年就被河南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八关斋”在“十年动乱”中被毁。历经一千余年的“八关斋”碑被推倒在地,断为两截。后被当地文物部门收藏。
饱经历史磨难的“八关斋”,许多古迹都难觅当年的风采,但“八关斋”碑的历史却永远令人神往。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又重新修建“颜鲁公祠”,重刻“八关斋”碑于祠内。为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这片拥有五千年历史底蕴的厚土,重现了一枝瑰丽的艺术奇葩。【原标题:八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