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守着国宝不爱惜,在周定王王妃墓上建房不说,还弄得墓里墓外都是水,直接危及古墓的安全。”3月5日上午,一名热心游客向记者报料。记者当即赶赴禹州市无梁镇调查采访。现属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明代周定王陵建筑群,被专家誉为“明十三陵的缩影”,其中王妃墓是国内迄今发现的独一无二的“黄罗伞”式环形墓冢,在目前全国发掘的墓葬建筑中极其罕见。
●王妃墓葬进水 得用扁担挑
5日上午,禹州市无梁镇王家村行政村周定王陵风景区。1963年发现的周定王王妃墓地处一座小土山的末端。记者看到,一股水流沿着王妃墓顺坡而下,蜿蜒数百米后流入田野。两名农妇正在王妃墓旁的冒水处商量如何修复漏水的输水管。
在王妃墓管理员乔新有的带领下,记者进入王妃墓察看。只见墓道顶部豆大的水珠噼里啪啦往下直落。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主要是墓内潮气太大所致。
据介绍,王妃墓呈黄罗伞状,面积约1000平方米,全部由砖石砌筑而成,墙壁平整,砖缝严密规整,属极其罕见的一穴多墓。周定王的17个王妃,呈环形安葬在大小完全一样的小墓室中。但记者却注意到,墓内架设的供电管道上挂满了水滴,17个王妃墓室的墙壁上也都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全是墓外渗水造成的。”乔新有说,前几年王妃墓里进水多时,他经常用扁担往外挑,“这些积水主要是因为墓上面村民家中的水窖窖底裂缝造成下渗的。”
●王妃墓上悬着六七个“小水库”
景区工作人员赵先生介绍,造成墓室内渗水和潮气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住在王妃墓上方的几户村民家的水窖泄漏;二是村民随意倾倒的生活用水渗入地下。
走出王妃墓,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发现三四户村民的宅院正好建在王妃墓的上方,且家家挖有水窖,再加上临近的3户人家的水窖,一座王妃墓上竟悬有六七个“小水库”。记者还发现,这些村民家的排水沟也从王妃墓上经过。“这几处民房确实建在17个王妃的头上,但村民也是无奈之举呀。”赵先生说,周定王陵景区主要部分就在乔家门和赵家门两个自然村的地盘上。
无梁镇政府办公室主任王书红说,按照当地风俗,村民也不愿在墓上盖房,但因为没有合适的宅基地,所以就出现了村民住宅与明代王妃墓抢地的尴尬局面。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王妃墓的水患主要是村民生活不当引发,而周定王的“家”中进水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记者在周定王墓看到,有三处墓室悬挂有“禁止入内”。借助手电的亮光,记者发现,这三个墓室地面上全是积水。许昌市文化局文物文博科科长毛德新告诉记者,这里的积水全因墓内的一处山泉喷涌所致。
无梁镇政府党委委员、定陵自然风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书奇说,按照修旧如旧的文保原则,至今,也没有找到治理周定王墓室水患的良方。
●景区内扔的到处都是文物
记者到过不少文物保护单位,但还没有见过像周定王陵景区那么“富有”的。在近一天的时间里,记者几乎走遍了周定王陵景区的几个自然村,所到之处,房上、院墙里、家畜圈里,甚至厕所里,处处都能见到“大明砖瓦”。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当年王妃墓曾经出土近20个非常漂亮的琉璃棺,堪称国宝,但“文化大革命”时被人砸毁。记者当天在王妃墓周边轻松找到了几块琉璃棺残片。赵先生说,墓砖大量被村民拆走用于砌墙,连墓室地上铺的汉白玉石板也被搬走了。
●景区保护缺经费盼人来投资
魏书奇说,周定王陵属于镇里管辖,上级部门没拨一分钱,镇里也没大笔资金投到周定王陵的保护、修复、开发上,对散落到民间的“宝贝”也没财力收回。按照镇里的规划,定王陵景区大门以内的王家村、沈家村两个行政村近500户人家应搬出景区,但这需要一笔巨额经费。
他诉苦说,即使动迁王妃墓上方的几户人家也非易事,除了负责给他们寻找安置点外,还要给他们一笔拆迁补偿款。他们正在为周定王陵景区招商,“只要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只要有利于让景区周边村民致富,我们都欢迎他们前来投资”。
●周定王陵今年有望成“国宝”
毛德新说,周定王朱橚(su)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封藩于古都开封,被封为周王,谥号“定”,因此,其墓穴被称为周定王陵。周定王因为封地地处中原,在藩王国是比较富足的,其墓葬仿照明十三陵修建,达1400平方米。而他的王妃墓地宫的形制设计是亘古少见的奇特造型,可称全国之最,该墓采用同穴分室的形制营造,由墓道、甬道、圆形环状廊洞及17个单体墓室组成。
他表示,周定王陵是许昌市今年重点向有关部门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古迹之一,实现希望很大。【原标题:还周定王陵旅游区一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