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上周公庙的应天门 周公庙之梦与风流系列之四
2013/7/22 10:08:3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洛阳驴肉汤美得很,不喝,岂不枉来洛阳一趟!”2003年6月1日的早上,陪同采访的刘安先生非拉着记者去喝驴肉汤不成。
汤很好喝,记者喝了两大海碗。出了汤馆,刘先生指着马路对面的一个庞大工地问记者:“知道这儿是什么吗?‘天子驾六’!这在世界上可是独一无二的,往后,洛阳的马要比洛阳的驴更厉害了!”
原来我们在天子墓前喝了驴肉汤!而这天子,就是周公的侄子侄孙!
去年8月,洛阳市在修建广场时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东周重要文化遗迹——“驾六”的“天子之乘”。据史书记载,只有“天子”方可“驾六马”,“天子驾六”是全国迄今首次发掘的夏、商、周的重要遗存,其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
周公在洛邑建了两座城,一座“王城”(今王城公园附近),一座“下都”(今白马寺东)。在“王城”之上,隋唐又建了都;在“下都”之上,汉魏又建了都。隋唐故都遗址、汉魏故都遗址现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城四面各有三门,共十二门,道路九经九纬,各宽九轨(道路宽为车轨的九倍);环城道一条,宽七轨;向四方辐射的道路四条,各宽五轨。王宫建在中央大道上,共有五门,内有六寝。左边建有祖庙,右边筑有社稷坛,前面设朝,后面设市(场),王城是周王朝接受东方诸侯朝拜的处所。下都城的建设规模比王城小,是商裔奴隶主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驻兵的处所。
著名建筑规划专家郑孝燮认为,《周礼》是“体国经野,都鄙有章”(统一规划都城及其郊野,使城内与城外的建设纳入章法)的“红线”。这条“红线”贯穿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影响至明清的北京。尽管都城规划建设从内容、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却始终没有脱离《周礼》这条“红线”,而依《周礼》营建的中国第一个都城,就是洛邑。
一千多年后,隋炀帝也依《周礼》营建了洛阳,并于大业二年登临位于周公庙旁的则天门(后唐睿宗避母武则天之讳,改名为应天门),宣诏天下迁都洛阳。隋炀帝虽建都依了《周礼》,但却对周公任命官员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大业二年,科举制诞生了。
隋炀帝始置进士科,是科举制创立之始。人们大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之一。其实,杨广废除以门第取士的传统制度,代之以科举制加强皇权,对推动历史的进步影响深远。隋炀帝再一个功绩,就是开凿大运河。他先后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今镇江)到达余杭(今杭州)的江南河,另外还开通了向北到达涿郡(今北京)的永济渠。大运河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明朝和清朝之所以建都北京,从经济上来看,不能不说和大运河对物资供应的有力保证有着很大的关系。既然我们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杨广至少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隋炀帝骄奢淫逸,但他在中国帝王中绝不是最坏的,从当时背景看,他也并不比别的皇帝更暴虐。如果大胆地设想一下,没有大运河,或许唐太宗李世民也会去开凿的。所以,贞观之治的功绩里面,是不是有隋炀帝的功劳呢?
中国历史有两个循环很相似:第一个,乱世的春秋战国,短命的秦,长治久安的汉;第二个,乱世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短命的隋,长治久安的唐。“大好头颅,谁当斫之?”隋炀帝想来也是个明白人。
后来,在隋炀帝命名的则天门上,一个比他明白的女人登基称帝了。在唐朝初期的三个皇帝中,有两个是她的丈夫;她之后的17个唐朝皇帝,都是她的儿孙,而使李唐王朝重重“顿挫”了一下的,也是她;她死后,立了一块碑,上面没留下一个字。这个女人就是武则天。
相传周平王的小儿子出生时,手上的纹路是个“武”字,因此改姓武。武则天根据这个传说,宣称自己是周王的后代,她建立的王朝也叫周,而她改唐为周,宣诏天下的地方,就是周公庙旁边的则天门。
武则天晚年经常做着一个同样的梦——输棋。一天,她问大臣狄仁杰这是怎么回事,狄答:“陛下输棋是因为陛下没有棋子,没有棋子,焉能不输?”棋子即其“子”也,狄仁杰学起周公解梦,颇具深意!
“陛下必须立亲生之子为太子,这是当然无疑的。如此,则陛下千秋万岁后,得长享宗庙,乃是身为帝王之母。若(武)三思立宗庙,岂有侄祀姑母之理?陛下试想,侄与子孰亲?即使儿背叛其父母,母子终归是母子。陛下何以能保侄辈不忘其姑母呢?”狄仁杰终于说服了武则天,这基础,当然是周公在洛阳制定的《周礼》——武则天相信身后祭祀之重。
在武则天临终之际,张柬之等人逼其让位于睿宗。因为武则天很重视身后的祭祀,所以在她的遗言里,武让后人以“皇后”的身份祭祀她,不要把她看作“皇帝”,而要把她看作她亲爱的丈夫高宗的贤妻!
一个胆量超人的女人,就这样又拜倒在周公的礼乐之下。
但武则天身为女人,当上皇帝,这件事情的本身,就是历史的进步。到了宋代,果然出了个思想更为开明的变法者,他就是王安石。他的名言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惧,祖宗不足法,圣贤不足师”。当然,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也和王安石一样光照千秋,如司马光、苏东坡等。历史就是这样,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1959年开挖中州渠时,这座承载着洛阳旧梦的应天门几乎被破坏殆尽。1992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100多万元修复应天门遗址,但只是修了个周公庙旁的东阙墙墩。1998年1月13日,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光荣与梦想,因为洛阳作为古都,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太少了,除了一些古都的附属物,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古都本身又在哪儿呢?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实则为十三个朝代的都城,累计建都1592年,在全国七大古都中以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著称于世界,但人们到了洛阳都说:“看不到古都形象,很遗憾!”在周公庙暨洛阳都城博物馆,记者看到的是一个隋唐故都沙盘。
前些年,一些洛阳人最想干的事就是修复武则天时代的洛阳“神都”的标志性建筑——“郭外三天”:天街、天津桥、天枢;“宫城三天”:应天门、通天宫、天堂。据说,天堂有150米之高。而这些,大都是武则天在都城建筑艺术上的创举。
恢复“创举”的钱,据说太多了,至少要30亿元之巨,所以被搁置下来。好在有周公庙在,我们能从中看到洛阳都城文化之脉。假如没有周公庙呢? (全文完)【原标题:“傍”上周公庙的应天门 周公庙之梦与风流系列之四】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3-06-17 作者:于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