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周公恐惧流言日 周公庙之梦与风流系列之三

2013/7/22 10:10:16 点击数: 【字体:


    “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去接待贤能之士,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怕失掉天下的贤人。”周公在洛阳摄政七年,“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却不能“征服”天下别有用心之人的心。

    几年过去了,记者此次在洛阳采访,还是听到了不少关于2000年洛阳那场大火的传言。

  有人说,龙门石窟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庆典,拦河搭舞台,截断了龙脉;有人说,搭舞台时把卢舍那当背景,搞庆典,让人看而不让神看,当年武则天搞卢舍那落成大典可不是这样的,她就是在卢舍那对面的东山擂鼓台表演给神看的;也有人说,洛阳东都商厦不该坐在老火神庙上……

  传言的特点就是知伪而很难证伪,因为它总是在似是而非之间蛊惑人心,显示着它的破坏力。周公是天下第一圣人,是元圣,但他同样恐惧流言,因为传闻和谣言是亘古不变的很具杀伤力的政治和军事工具,其破坏力是非常惊人的。这一招,管叔、蔡叔对周公用过,之后的诸葛亮对司马懿用过,努尔哈赤对袁崇焕也用过,萨哈夫对美国用过,美国对伊拉克也用过……

  流言没有因为周公东征的告捷而结束,在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之后,流言更盛,说这不是周公在架空成王,又是什么?成王对周公更加怀疑。

  为表明心迹,周公写了一首诗,名叫《鸱鸮》,这首诗就收录在《诗经》中。在诗中,周公一面表示对周室、成王的忠贞;一面把那些散布流言的人比作“鸮鸱”,警告他们“无毁我室”。

  周公将这首诗送给成王,成王读了诗,还是不相信周公。据《尚书》和后来的许多儒家著作讲,由于成王仍然怀疑周公,引发了天怒。一年秋天,在庄稼成熟还未收获的时候,天突然刮起大风,雷电交加,田里的庄稼全部被吹倒,连大树都被连根拔起,全国上下一片恐慌。

  成王认为天发怒,是由天下人事关系的异常引起的。那些制造流言的家伙,这时又在成王耳边说:“天变是不是警告您,要防止周公篡权?不然,怎么这么厉害呢?”

  听了流言,成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决定打开收藏中央文书的金匮,希望从中找到对付周公篡权的方法。

  但在金匮中,成王却意外地发现了武王生病垂危时,周公祈天,请求自代武王的疾病——克纣次年,武王身体不适,群臣恐惧。周公于是以自身为质,设立三个祭坛,面北站立,捧璧持圭,向太王、王季、文王之灵祈祷,说:“你们的长孙周王发,辛劳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个儿子,请以旦代替周王发。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能侍奉鬼神。周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不会侍奉鬼神。但周王发受命于天庭,要普济天下,而且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无不敬畏他。他能使天赐宝运长守不失,我们的先王也能永享奉祀。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周公命史官作册文向太王、王季、文王祝告要用自己的身体代替武王之后,就到三王祭坛前占卜。占卜是吉。周公进宫祝贺武王说:“您没有灾祸,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需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此所谓上天为天子考虑周到啊!”周公把册文收入金匮中密封,告诫守匮者不许泄露。第二天,武王居然痊愈。

  成王这才知道,周公对王室的忠诚是丝毫不用怀疑的。他请来周公,诚恳地说:“叔父,你一直尽心勤劳王室。小子我年幼无知,听信流言,以致引起了天怒,请叔父原谅我。”

  周公摄政期间,面向南方,接受诸侯朝拜。成王长大后,周公还政成王,面北站在臣子之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这时,又有人说周公的坏话,周公没办法,只好逃亡到了楚国。

  好在成王又发现了周公的另一个祈祷册文。当初成王幼小,有病了,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祝告说:“王年幼没有主张,冒犯神的是旦。”成王之病果然痊愈。被周公之诚感动得一塌糊涂泪流满面的成王,当即决定迎回周公。之后,成王也变得成熟起来,再也不怀疑周公了。

  摄政七年,还政于成王时,周公已经把周室的天下安排妥当。周成王迁都洛邑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新都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项典章制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制礼作乐”。

  成王执政后,周公担心成王年少,贪图安逸,便写了一篇《无逸》,劝勉成王:要懂得勤劳辛苦的好处,要知道一味贪图享受的坏处。成王按照周公规定下来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在中原和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让商业走向发达。成王执政37年,即位的康王执政26年,天下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史称“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2003年春夏之交,在周公庙礼乐堂内,周公庙暨洛阳都城博物馆馆长韦娜说:“礼非常复杂和烦琐,几乎包括了贵族们衣食住行丧葬婚嫁等一切行为规则。概括起来大概有5类:一为吉礼,用于祭扫鬼神;二为凶礼,用于丧葬凶荒;三为宾礼,用于朝聘接待;四为军礼,用于兴师动众;五为嘉礼,用于饮宴婚冠。乐,就是音乐,这是当时少数奴隶主才能享有的特权,什么等级什么场合用什么乐,有严格的区分,不能滥用。礼和乐相辅相成,成为统治天下的制度与手段。周代享年8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一个王朝,而这个王朝稳固的基石,就是周公的礼和乐。”

  周公摄政七年,“握发吐哺”,呕心沥血。他对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去接待贤能之士,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怕失掉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诗句,盖源于此。

  如何统治被征服的地区,是战争胜利后的大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武庚等的叛乱,让周公觉得重要地区不能再用旧的氏族首领,必须把其分封给周族中最可信赖的成员。周公把弟弟康叔封派到商统治的中心地区,以朝歌为都,建立卫国。周公告诉康叔封,如果有人造反,就要坚决镇压,“假如当政的人不对罪犯实行惩戒,上天给我们的法律就会紊乱和废弃。我们应当依照文王制定的刑罚,去惩处那些不可宽大赦免的人”。但是“执行刑罚要慎重。人有小罪,如果不是偶然的过失,而是明知故犯、坚持不改,其罪虽小,不可不杀;人有大罪,如果出于一时过失,不坚持错误,不顽固到底,能自首悔罪,无所隐瞒,其罪虽大,也可不杀”。

  周公的长子伯禽,封到鲁,建立了鲁国;姜太公东征平叛有功,建立了齐国;周公的弟弟召公,被封到燕;召公长子,建国于蓟;唐叔(成王的弟弟),建立了晋国;纣王的哥哥微子反对纣王,也反对武庚叛乱,在商丘建立了宋国。周公还分封了大大小小的同姓国和异姓国,据记载,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公把周朝的同姓兄弟、功臣、贵族安插在全国各个重要据点,这样周王室就处在一个安全的屏障之中。而一系列大小奴隶主,则构成了周朝统治全国的基础,也组成了以王室为中心,包括许多诸侯国在内的统治体系。

  周公还设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中央有太师、太保,辅助周王统治天下;有三事大夫:常伯、常任、准人,分别管理地方民事,选任政府官吏,负责司法审判等,这些统称“内服”职官,专管朝廷事务。此外,还有许多“外服”职官,如侯、甸、男,是处理诸侯国事务的。

  周公还推行同姓不婚制度,异姓之间结婚不受限制,这样周天子和异姓诸侯之间,就依靠通婚建立起血缘联系。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叔伯,称异姓诸侯为甥舅,周王室的统治基础也因此得以扩大。

  流言中的周公,没有倒下去;而在周公“握发吐哺”下,站立起来的是800多年的周王朝。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放言》诗)。

  白诗的“中心思想”似乎在“篡与不篡”上。但历史地看,“篡与不篡”本身也许并不是可耻与否的唯一分界线,而应该是由篡夺者自身的行为决定的。在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改朝换代是通过篡夺前朝来完成的,曹操(虽然他自己没有称皇帝)、赵匡胤都是篡夺者,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良好的统治者,说得极端一些,篡夺是有能力者的特权。

  但王世充梦完周公,在周公的眼下,就来了个篡夺,且做得太过分,其篡夺过程充满了露骨的奸诈和背信弃义。隋皇泰主在被王世充杀掉前,曾对杀手说:太尉(这个倔强的大孩子仍然只承认王世充是太尉)答应过今后会把皇位还给我的……这话,王世充信誓旦旦地说过,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王世充被李世民所灭,若说这是周公旨意,那是玄了。但王背离周公之礼而失掉人心,为周公精神所灭(人心向王时,王也曾在弱势之下大败李密),当是不玄的。

  洛阳是在3000多年前经过占卜、规划并根据政治需要而兴建的中国之都,它有明确的营建者和营建时间,这是罕见的,别说在中国,就是放在全世界,也是鲜有其二。洛阳的营建者是周公,作为这座城市之父,周公又是怎样影响着洛阳城呢?【原标题:周公恐惧流言日 周公庙之梦与风流系列之三】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3-06-13 作者:于茂世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