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三国”中的虎牢关及其他

2013/7/11 18:11:59 点击数: 【字体:

 
    有学者指出,《三国演义》中有些地方给读者造成了误读,如“千里走单骑”,关羽护送两位皇嫂从许都赴河北,却绕到洛阳再折返荥阳北上等。其实,书中类似舛误不止一处。这里笔者也将不解之处献疑于后。

    关于“虎牢关”的两个问题

    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即与“三姓家奴”、董卓义子吕布的一场鏖战,就发生在虎牢关。第五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卓命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这关离洛阳五十里。”这段话有两个问题。

    一是虎牢关、汜水关本是一地,却误作为两处。第六回仍是如此:“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孙坚驱兵先入。玄德、关、张杀入虎牢关,诸侯各引军入。”虎牢关位于我省荥阳市西北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唐时改为“武牢关”,宋时又名“行庆关”,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虎牢关乃“万古要塞之地,群雄角逐之区”,遂易名为“古崤关”。虎牢关还一度名“汜水关”、“成皋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二是虎牢关距洛阳多远?说个大概也就行了。但书中却言之凿凿:“这关离洛阳五十里。”现在走高速,洛阳到虎牢关所在荥阳市也有一百公里,还不含高速外两端路距。而古代关山迢递、天堑阻隔,绕来绕去,恐怕得有个三百来里吧。说虎牢关距洛阳五十里,未免想当然了,这误差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不知是罗贯中先生地理知识的欠缺,还是行文表述有失严肃和严瑾?

    洛阳迁都长安要走荥阳?

    吕布虎牢关败绩,兵无战心,董卓听了李儒所言街市童谣,决定迁都长安。第六回多次写到此举,如董卓曰:“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尽,吾观旺气实在长安,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李傕、郭汜尽驱洛阳数百万口,前赴长安。”“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曹操来见袁绍也说:“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矣,本初按兵不动,何也?”无不说明这次大规模“迁都”行动,是由洛阳西去长安。方向十分明确。

    可接下来,董卓们的去向却叫人大惑不解。书中这样写道:“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李儒还建议,“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兵荥阳城外山坞之旁”。果然,董卓在荥阳遭到了堵截,“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还激战了一场:“布引铁骑掩杀,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次日,人报曹操追董卓,战于荥阳,大败而回。”清清楚楚,董卓的大队人马,天子车驾,浩浩荡荡,不是从洛阳西行奔了长安,而是反其道东行到了数百里外的荥阳。这何止是舍近求远大走冤枉路,而是南其辕而北其辙的方向性错误。“腾挪乾坤”到这般地步,是作者顾此失彼还是粗疏大意?

    南顿“依山傍水”?

    在第一百十回,扬州刺史文钦与都督毋丘俭,举兵讨伐大将军司马师,双方对阵于项城一带,战略要地南顿成为争夺重点。书中写毋的先锋葛雍建言:“南顿之地,依山傍水,极好屯兵;若魏兵先占,难以驱遣,可先取之。”

    这里说到南顿地形“依山傍水”,大谬不然。南顿在我省项城市西南6公里,压根儿无山可“依”,乃一马平川的广袤平原;水,倒是写实,有颍水。顿子国公元前673年因五霸争雄迁都颍水南岸,史称南顿。1700多年前三国时南顿若有山,尽管沧海桑田,今天也不会连浅山丘陵都无一处吧?

    修辞中有“陌生化”之说。南顿其地不是虚构,是写实,小说家可以发挥艺术想象,但基本地貌不能无中生有,否则便真的“陌生化”了。为了艺术真实而不顾生活真实,“依山傍水”云尔,成了作者顺手拈来的“套话”。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里指出,《三国演义》对人物分寸把握不够,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先生所言切中肯綮。如续貂一句,书中地理方位、名称的错乱,不也叫人有“描山川之形胜而多妄”之慨吗?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看来这种“过”非止写人一端。

    对《三国演义》的说三道四,并不损害其经典之作的整体形象。古典名著对人们的阅读影响非常大,尽管其中的失准和纰漏只是白璧微瑕,也不能视而不见,当作“免检产品”而兼收并蓄。

    拙见是否有当,还望读者和专家指教。【原标题:“三国”中的虎牢关及其他】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郑州日报数字报 作者:宋子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