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许都之畔华佗墓”系列之 四华佗之死竟为何?

2012/4/11 17:43:38 点击数: 【字体:

 
   
    出苏桥镇政府向南,车子曲折行进在乡间的土路上,紧依清 河畔,有一座像农家院落的建筑,随行的许昌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孙俊峰科长指着这座“四不像”的院落,有些尴尬地说:“这就是华佗墓园。”  墓园不算小,有二三十亩的样子,空旷的原野上出现这样一座建筑,显得有些孤单冷清,十二月份的天气本来就很冷,再联想起华佗身前死后的境遇,让我心中禁不住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凉。转过一座小桥,出现在眼前的是未完全修好的大门,据说是仿打虎亭汉墓的格局,但那水泥刷出的痕迹,怎么也感觉不出汉代的古意。  

    整座院落的核心就是一座高大的墓冢,墓高5米,周围30余米,冢上新砌的花墙,环墓一周,呈六角形。冢前竖一碑楼,碑上镌刻着正楷书写的“神医华公之墓”几个字,是清乾隆年间的东西。碑楼经过新近修复,高约2米,楼顶结构为北方农村门楼式样,花脊翘拱,几只瓦制鱼兽立在其上,古色古香。墓周围有十几株松柏槐榆在风中摇曳,给墓地增添了几分肃穆。  
       
    墓冢的左前方,是北方农村常见的三间瓦房,里面供奉着神医华佗的塑像,在华佗的左侧陪祀的居然是关公,看来《三国演义》的影响着实不小,“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深入人心。只是在这里,关二爷不是关帝,不是武圣,他仅是华神医的一位病人。医乃仁术,普同一等的观念在这里展现得比较充分。  

    中国医学因为关系人身健康,更关系到达官显贵的健康,所以历来颇受重视。中国古人有一种理想:“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这是因为医生跟宰相一样也是一种“仁术”,所不同的是,一个治国,一个治人。虽然西方也很重视医生的仁爱道德,却没有将医生提到这么高的程度。  
       
    但医术被重视并不意味着医生被重视,这话看起来有些矛盾,实质上的确如此。自从汉初“士农工商”的次序被排定以后,士就成了“四民之首”,成了当时很多人的追求,而医者则沦为一种贱业。张仲景曾经感叹那些只知“竞逐荣势”、“唯名利是务”的轻生之人,“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忘身徇物,危若冰谷”。《三国志·华佗传》中也曾谓华佗“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就因为这一句话,后世便对华佗的人品甚至医术产生了怀疑,说华佗以医术相挟,以图在曹操那里讨得功名利禄,或者说他根本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外科手术,“断肠湔洗”之类,只不过是小说家言,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华佗之死为做官? 
 

    进行本文写作的时候,记者看到一些文章,这些文章不约而同地说华佗真正的死因是想做官“想疯了”。文章称,在华佗生活的年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他对自己“卑微”的医生身份耿耿于怀,并以之为耻。所以,时时刻刻都在寻找走上仕途的机会。在奔向仕途的道路上急于求成,暴露出其道德上的缺陷,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曹操患头风病,日益严重,所以“使佗专治”。他看了曹操的病情后说“此近难济,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这个病一时难以治好,需要假以时日方可。在为曹操治疗的过程中,华佗开始故意拖延,找借口回家,而到家以后,又以妻子生病为由,数次逾期不归。究其本意,乃是要挟曹操,谋以官职。曹操屡召不回,遂“大怒,使人往检”,但没有马上给他定罪,交代手下“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结果当然不言而喻,华佗的妻子并没有生病,华佗最终系于狱中,死于囹圄。  

    固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官本位的国度,学而优则仕,经商富了也要买官,人们不论做什么,做到好处,总要挤到官场上去,好光宗耀祖。帝王朝廷以此为饵,加官晋爵,笼络天下才俊,但在我看来,华佗怎么也不像贪图功名利禄之人。早年他曾因博学多才,相继被沛相陈 举为孝廉,太尉黄琬聘做幕僚,但华佗都谢绝了。或许有人认为华佗自恃才高,不屑“为五斗米折腰”,因此不应征辟,这样说其实是完全不了解汉代的官制。当时的士人,只要不是世家望族,想当官都要从小吏做起,举孝廉与征辟之类,已经是仕途捷径,不应征召而希望一举得到高官,是极不现实的。  
       
    所谓“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很大程度上是史官对医者的偏见所致,这样的“曲笔”,也不只《三国志》、《后汉书》中有。如果这个“士”解作“方士”,倒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救治别人,使自己不能修身养性,长生延命,因此“意甚悔之”,也算不枉把华佗归在《方技传》中,只是这种解释太过迂曲,很难令人信服。  

    不过有良心的史家,尽管他为尊者讳,尽管他不敢得罪官方,但他不会完全拜倒在官方的脚下,其笔端仍然能透露真相的一角出来,只要动动脑子分析分析,就不难得出正确结论。陈寿还是公平的,毕竟在引用了曹操杀人的借口之余,他还以第三者的客观笔调帮华佗解释了一句:“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这里的“食事”指的是什么,即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者也。  

    曹操为满足一己之私,强留华佗,想让他成为自己的侍医。但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另外医者父母心,常怀仁德。但曹操为人凶狠残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接着又连屠取虑、夏丘诸县,所过“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徐州是华佗早期游学、后期行医之地,他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所以他“去家思归”,甚至推说回家乡寻找药方,一去不返,终致杀身大祸。  

    一段相同的历史,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千多年过去,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华佗当时的真实用心,也就无法知道他是为什么而死的。这样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把所有的历史都来一个颠覆。但是起码可以肯定一点,华佗对医术的精通是毋庸置疑的,他不是一个俗人,是一个真正能为他人解除病痛的医生。   
        
    曹操疑心杀华佗?  

    《三国演义》上讲,曹操听华佗说要用利斧将他的脑袋砍开,疑心华佗要害他,便把华佗杀掉了。网上有人曾撰文说,如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待曹操杀华佗的事情,则华佗完全应该被杀。为什么呢?因为华佗对曹操说要想根治,一定要开颅。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如果曹操被开颅,必死无疑,因为曹操过不了手术三大关:第一,曹操过不了感染关。细菌无处不在,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华佗所使用的器械“利斧”根本不可能做到无菌,曹操必然在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而当时没有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仅一个感染就足以置曹操于死地。第二,华佗过不了解剖关,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知道大脑的精细解剖结构。术后曹操即便不死也可能大小便失禁,要不就是口眼歪斜、记忆丧失,闹不好会因为手术中碰到生命中枢而死亡。第三,华佗过不了麻醉关。麻沸散一锅草药,其药理作用、麻醉程度、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等都是未知数,怎么能用来进行精密手术的麻醉呢?除此之外,华佗开颅面临的医学问题还有不少,像急救等,不论哪一项不具备开颅条件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当然,《三国演义》中为曹操开颅仅是小说家言,或许是罗贯中为了给华佗脸上贴金,实不足为凭。看他把“关云长刮骨疗毒”移到华佗头上,就可以想见他对这位神医的偏爱了。查《三国志·华佗传》,曹操杀华佗是因为华佗“不应征召”,激怒了曹操,因此将华佗捉来杀掉,并无华佗要为曹操开颅一说。不过,开颅之事,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据2004年10月5日的英国《卫报》报道,考古学家在英国约克郡中世纪小镇遗址沃林珀西发现了一具40岁约克郡农民的头骨,上面有一道10厘米乘9厘米的伤痕复原痕迹。  
      
    考古学家认定,该次手术约于公元960年进行,其中涉及把头颅钻开、把健康头骨移正及取走碎骨等复杂步骤。该农民接受手术后健康地活了多年,最后因其他病因去世。当时的英国同样不具备进行现代开颅术的条件,甚至连麻沸散之类的麻醉药品也不具备,手术却取得了成功,可见很多事不是单凭想像就可以认定其成与不成的。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让人意想不到的手术。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曾令人惊叹地论述到肠吻合术的实施方法步骤、术后注意事项等。肠吻合术应和于腹部创伤肠管断裂者,取断肠两端可见者,迅速以针缕如法,边续断肠,后取鸡血涂于缝口上,勿令气泄,推入腹内。术后护理重点在于二十日内研米粥饮服,不可饱食,术后百日方可正常进食。虽然我们不可能了解到这种肠吻合术如何消毒,如何抗感染以及它的成功率有多高,只要想到这是公元7世纪的外科手术记载,便足以感慨不已了。  
     
    更为让人惊奇的是,《诸病源候论》还记载了大网膜的切除术,它包括坏死大网膜部分的血管结扎及坏死大网膜的切除。采用生丝线将腹部外伤中受损的大网膜动脉结扎一夜,造成供血区域的扇形坏死,次日将其坏死部分一并切除;切除术后不可立即缝合腹腔,须将腹腔内血汁导出(引流);缝合部位有严格的纵横、阴阳、逆顺、缓急等层次区别,使腠理皮肤,复愈如常。这一记录证明了《诸病源候论》所介绍的外科腹部手术水平是公元7世纪以前人类外科医学的最高峰。  
      
    事实上,早在秦汉之间的《五十二病方》中,已有用酒与温水对被犬啮者清疮、止痛、消毒的方法,并叮嘱“毋以手操痛”(不要用手接触伤口),说明了当时已经有消毒的观念。对于解剖,据说王莽时期曾准许医者可以用死囚犯人来作医学解剖。而在魏晋时代,诸如割瘤、截肢、拔牙、补唇等外科手术皆见载于史籍,这些外科手术,年代最近的距华佗仅有几十年,可见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非常流行。因此,对华佗医术的怀疑,大可不必。  
        
    医为小道不堪为?  

    那么好的一个神医死于刀下,无论如何是一件令人为之悲哀的事情。假如曹操不杀华佗,凭华佗的医术不知道能够为多少病人解除病痛。人们常常感叹,曹操把华佗一杀,中医上外科手术就没了。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像法正、周瑜、郭嘉、曹丕等人,多活个十年二十年应不在话下。甚至可以大胆推论,如果他们生病的当时,有华佗在身边,这些人多活个十年二十年也应该没有问题!甚至我们也可以架空一下,想像如果这帮人多活几年的话,历史肯定将会改写。如果曹丕得以寿终,恐怕不会有司马氏的晋朝;假如法正得以寿终,那么刘备不一定会兵败虢亭;按照曹操的想法,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战未必失败,即使战败,也不至于大败。  
      
    这帮人真的不懂医学的重要吗?看来不是假的。至少他们没有认识到像华佗这种人,完全有可能改变历史。就连曹操这么英明的人,也愣是没有意识到医学的重要,脑子一热,就把华佗杀了,直至儿子曹冲夭折,才想起华佗,懊悔不已,最后自己也死于头风。或许那时的人更相信宿命。民谚曰:读书不成,算命医生。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华佗列入《方技传》,与算命的同传,并且写了不少没谱儿的事,“状华佗之神而近乎妖”。至于张仲景的境遇,更让人悲哀,正史里干脆就没有他,悲乎!  

    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如果有大量像华佗、张仲景那样的医生的话,对部队战斗力的恢复应该有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在现代战争中已经得到验证,野战医院已经成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吴国太都意识到这一点,她认为方士于吉能医护将士,劝孙策不要杀他。可惜在古代,医学乃至整个科学都一直被统治者置于旁门左道、雕虫小技的地位,未加重视。或者,在一个政治永远高于一切的社会,科学才是宿命的。  
     
    坐落在许昌市苏桥镇清河畔的这座像农家院落的建筑就是华佗墓园,华佗墓冢前,清乾隆年间修建的碑楼。(原标题:“许都之畔华佗墓”系列之 四华佗之死竟为何?)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