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蛋雕小舞台也有大精彩

2012/5/29 16:29:50 点击数: 【字体:

     
    普通的雕刻刀,常见的红壳蛋,笑祖塔院社区的徐建利在仅仅0.3毫米之薄的“舞台”上,雕刻出各种人物、花鸟、动物、山水等图案,一个个鸡蛋壳仿佛有了灵性,成为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
      
    雕刻刀与红壳蛋相遇——徐建利说,只要用心,多小的舞台也能有精彩。
    
    画笔变刻刀 迷上蛋雕
  
    今年49岁的徐建利,自幼喜好绘画,无师自通的他对山水画情有独钟,特别热衷于中国民间艺术。
   
    “早年间,民间流行在喜庆嫁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了图吉祥,有送红鸡蛋的习俗。”徐建利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街边摆摊设铺的商贩将鸡蛋染成红色,即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招揽生意。”每每看到漂亮的“彩蛋”,徐建利都会被吸引。
      
    五年级时,徐建利听说民族文化宫有个蛋雕的展览,于是他骑着自行车,花5分的门票钱去看蛋雕展览。从那以后,他发现经过雕刻打磨后层次感特别突出的鸡蛋,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蛋雕。
    
    凭借多年的绘画功底,他用铅笔在鸡蛋皮上先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然后再雕刻。可是绘图容易,刻起来却没那么简单。成功与失败的距离往往不超过1毫米,平整画板与拱形鸡蛋皮的巨大反差,让他感受到了挑战。
     
    因为是独生子,在那个什么都要凭票证供应的年代,徐建利家里的生活还算宽裕,“经常是,邻居把买鸡蛋的票证给了我家。”于是,徐建利可以得到更多的鸡蛋,也就有了更多的鸡蛋壳用来雕刻。
   
     徐建利介绍,鸡蛋要选圆润均匀的,选好后,他通常会在鸡蛋底部扎一个小孔,然后用针将蛋液吸出,清洗消毒后,开始进行创作。
    
    后来,徐建利进了一家国营玩具厂,当了一名钳工,这个技术活又给了他特有的心灵手巧。工作之余,他沉浸在蛋雕技艺的世界中,痴迷蛋雕的他,经常是拿起刻刀就忘记了时间,以至于手指僵直无法打弯。
     
    徐建利形容蛋雕就像是走钢丝,不到一毫米厚的蛋壳,每下一刀都如履薄冰,重了会碎,轻了又不显图案,稍有偏差便前功尽弃。徐建利说,他用的蛋最大的是鸵鸟蛋,还有鹅蛋、鸭蛋、鸡蛋、鸽子蛋及其他鸟蛋。
     
    艺术是相通的,同样喜欢烙画的他,融绘画、雕刻为一体,用雕刻的手法体现绘画的效果,他的蛋雕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工艺技法含微雕、浮雕等传统雕刻手段,作品制成后不用点染任何颜料,全凭蛋壳本色体现作品特点。
   
    “你看这条鱼的眼睛,就是我利用蛋壳本身的凸点,抓住它的层次感而成的。”徐建利总是巧妙地利用蛋壳天成的特点,因材而雕蛋。
    
    见到徐建利的时候,他刚刚随团完成赴台湾的交流活动。拥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等多个头衔的他,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
    
    2008年,徐建利的蛋雕作品《小女孩》获得“人文奥运第四届中国礼品暨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铜奖;他的作品《运河与南新仓蛋雕》获得“首届南新仓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铜奖等等。
   
    人物肖像、自然山水、虫鱼花鸟,个个形象逼真、色调鲜明、栩栩如生、动感十足……上千件蛋雕作品给徐建利带来无数的欢乐,几十年的雕刻,他右手中指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徐建利说,他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多的作品,让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大放异彩。(原标题:蛋雕小舞台也有大精彩)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法制晚报 2011-03-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