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南依嵩山,北临黄河。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攻打商纣王,取得胜利回师,在此息偃戎师而得名。7个朝代,70多位帝王,给予偃师太多积存。在偃师境内,保留有夏都斟鄩二里头遗址、商都西亳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东汉灵台、太学遗址、邙山古墓群以及西晋至东汉时期的皇家陵园15处。另外,不少名人志士也都归葬于此。如身披六国相印的苏秦、武王伐纣扣马而谏的伯夷叔齐、秦王丞相吕不韦、诗圣杜甫、书法大家颜真卿、王铎等。
离开玄奘故里后,我们一行5人进入市区来到了商城东路北侧的商城博物馆。该馆是全国唯一的以夏商研究、陈列、宣传为主的历史类专题博物馆,其主体建筑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宫殿建筑群,殿堂居中,廊庑相连,青砖青瓦,古朴典雅。其院内苍松翠柏,繁花似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
博物馆主题陈列为“夏商王都文明展览”,设在主展厅,主要展出学术界公认的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两座都城遗址——夏都斟鄩(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商都西亳(偃师商城遗址)历年来的考古成果。展出的文物珍品有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象牙器等,也折射出夏商王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水平,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肇始和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发展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夏商王都文明展览》所陈列的每一件展品,都向人们讲述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众多石戈和大型玉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保家卫国的军队将士们使用的兵器和仪仗器具,是王权的象征。夏都斟鄩段陈列的二里头1号宫殿模型,是成功再现“华夏第一王宫”的一次尝试。该模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金銮殿:主殿为茅茨土,“四阿重屋”,周围廊庑相连,殿堂前有宽敞的庭院,所有建筑均建于夯土台基之上,它既解决了地穴式建筑的阴暗潮湿问题,又显示出王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其建筑风格为之后的历代皇家建筑所沿袭,颇具泱泱大国之风范。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批青铜器,尤其是青铜容器的出现,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艺术品。其上闪烁着的绿色光泽,同样向人们诉说着,此时的中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纪元——青铜器时代。青铜文化的飞跃发展,是华夏民族首先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展出的玉器群中,绝大部分为礼器。其中值得注视的有绿松石镶嵌的兽面铜牌,它是中国最早的铜嵌玉工艺,精湛无比;夏代的微型雕塑绿松石卧羊,直径不足1厘米,形象生动、技艺高超,所有这些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华夏第一帝都”的气派。
商城西亳出土的文物更是国宝荟萃、精品累累。特别是规模宏大的都市建筑和都市规划模型的展出,使观众对商朝国都的雄姿叹为观止。王宫、府库、兵营和市井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中国最早的“城”与“市”完美结合的“城市”的出现。中国几千年来都市建筑的布局特征,如“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引水造景的皇家御苑”等都首见于此。西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城,直至明清北京城以及北京故宫的建筑与此相比,均如出一辙。商初帝都军事防御体系,如小城的城墙和高大宽厚的大城墙,以及环城四周的护城壕等,虽历经3000余年的风雨剥蚀但保存完好,充分表现了中国文明史上最早的夏商文化的风姿。
石刻长廊位于大殿之后东、西两端,展线长275米。石刻长廊共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墓志、碑碣与石刻艺术。展出有上起东汉、下至明清的碑志300余方;碑碣、造像100余块;石像生40余件套。内容涉及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并保留有不少名人的撰文和事迹。如唐代以狂草闻名于世的书法家张旭书写的楷书孤本《严仁墓志》,以颜体书法声震书坛的颜真卿早期作品《郭虚己墓志》,东汉的《肥致碑》、《左棻墓志》,西晋的《荀岳墓志》,北魏、北齐造像碑、造像龛等。
选择商城博物馆的三大理由:
1.商城博物馆是历史类专题博物馆。主体建筑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宫殿建筑群,殿堂居中,廊庑相连,青砖青瓦,古朴典雅。院内苍松翠柏,繁花似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
2.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早期青铜器、大型玉器、象牙器等,再现了中华民族迄今为止最早的青铜文化风采。
3.偃师商城博物馆建成开放,填补了中国夏商博物馆之空缺。目前,该馆藏品达上万件,列入国宝文物数件,一级品上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