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凉洛寨:神奇的泥娃娃

2014/2/24 17:55:54 点击数: 【字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外人的羡慕、惊奇甚至眼红中,悠然地进行着独一无二的手工制作。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自己手中小小的泥娃娃,竟然会成为洛阳民俗文化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门类,但到了今天,却因为它的渐趋式微又让人们如此地遗憾和痛心!

    一、一个村庄和一个“娃娃”

    9月4日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随雨乍来的秋凉让人有点猝不及防,采访车停在凉洛寨村中央。因为下雨,村里人都呆在家里。你随便走进哪家,准有那么四五个人,要不围着桌子打纸牌,要不天南地北地闲侃。整日处在劳作中,下雨天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休闲。要是在50年前,或者更远的年代,假如也是一个阴雨天,呆在家中的他们会干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肯定会说“捏泥娃娃”。

    凉洛寨泥娃娃,就在这样的一个阴雨天,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凉洛寨位于洛龙区李楼乡的西南,是一个1000多口人的“弹丸之地”,说起来它可有来头。传说凉洛寨原先的名字叫“凉楼寨”,因为村里有一处“凉楼”,也就是娘娘的梳妆台,至于娘娘是何朝何代的,村里最老的老人也说不清。到了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为避匪患,凉楼寨联络周围六个村子,在村子西北角筑了个新寨,寨不大,但墙高壕深,铁桶似的,新修寨子起名“人和寨”,取万众一心、合力保家之意。我们在村民杨西有家门口见到了一块石碑,青石碑上除了“人和寨”三个大字外,旁边还有两行小字,其中一行标明,人和寨修成于“崇祯十一年四月初一”。新寨修好不久,逢上李自成攻打洛阳,闯军所向披靡,唯独人和寨久攻不下,最后向寨墙上放了一炮后绕道走开。人和寨是避难用的寨子,名字并没流传开来,寨上的人习惯上仍称自己的村子叫凉楼寨,念得久了,“楼”的发音念转了,就成了今天的凉洛寨。

    凉洛寨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娘娘的梳妆台,也不是因为人和寨闯军久攻不下,而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泥娃娃——用于祈子送子的泥娃娃。

    洛阳《郊区志》记载,凉洛寨泥娃娃“始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也有近500年历史了。凉洛寨最初捏泥娃娃的人姓杨,“捏成大小不等的泥娃娃,投放庙会市场,很受欢迎”。这杨家人何以想起捏泥娃娃,是有高人传授仙人指点?还是杨家人有生意眼光,看到庙会中送子娃娃热销,而后心生模仿之意手行模仿之实?访遍村中诸老人,没有一人说得清楚。

    银子“哗哗”地往杨家流,杨家富了美了,村里人看得眼红了。不就是沟里的土、河里的水吗?谁不会去挖谁不会去挑呢?动动手就有的钱路,何乐而不为?于是,一村人都开始做泥娃娃了,越做越多,越卖越广,方圆几百里,庙堂里、神像下,摆放的送子娃娃都是凉洛寨生产的。

    河洛大地上,与凉洛寨类似的村庄成百上千,为何这里的泥娃娃捏得出名?这与凉洛寨的土质有关。

    76岁的杨三拴老人讲,能捏娃娃的土俗称“红煤土”,得从很深的地下挖。现年55岁的市民杨六德,祖籍就是凉洛寨,在他的记忆中,自家做娃娃的土是从寨壕的壕壁上挖的,离地面得两米以下,就那么一层,高了低了都不行。几十年来,他到过不少的建筑工地,但从来没见过像凉洛寨那样的土质,拿一块往地上一丢,摔得粉碎,一瓣一块的,从不黏连。他说,凉洛寨的土密度大、韧性好、细腻,不像是冲积而成的,倒像是远古时代的岩石风化而来。

    凉洛寨捏泥娃娃的土,从化学成分上来分析到底有何特性,村民们没人讲得出来。我们想实地见识一下,但村里的寨壕早已被填平,余下一个大坑,坑里满是污水。据说,有从凉洛寨嫁到外村的闺女,到婆家了也想捏俩娃娃挣俩钱贴补家用,但捏不出像样的娃娃,那里的土质不行。也有外村人见凉洛寨泥娃娃红火,回到家乡想如法炮制,同样,也做不出来,同样,也是因为土质不行。【原标题:凉洛寨:神奇的泥娃娃】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洛阳日报 2006-10-1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听“碑拓”讲故事 品历史千秋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