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承担此项工程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朱亮介绍,前期准备和专家论证工作已经就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全方位、大规模、专题性的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以整理出关于邙山陵墓群的一整套科学、全面的基础资料,为文物保护和进一步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依据。作为中国最大的古墓群,洛阳邙山地区拥有的墓冢之多、面积之广、延续时间之长,举世罕见,被称为“东方金字塔”。2001年6月,“邙山陵墓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古墓家底不明,一直制约着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在面积达750余平方公里的陵墓群范围内,不仅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他古代墓茔大约330余座,还汇集了东周、西汉、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其他时期、其他类型的墓葬约有数十万之多,它们与陵墓群犬牙交错难以分辨。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风剥雨蚀及人为破坏等等原因,邙山古墓墓冢的数量不断变化,难以准确统计。更令人怵目惊心的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破坏,具有地面标识的墓茔已由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600座左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400座,在古墓最为集中的孟津县境内,1913年有古墓791座,1966年减为555座,1984年约261座,1997年仅剩250座。据朱亮介绍,此次考古调查与勘测将对古代墓冢进行全面普查,寻找墓冢及相关遗迹、遗址的位置,并运用文物钻探技术,确定陵墓群、各个陵区的范围及布局情况,尤其是确定帝陵和陪葬墓墓冢大小和陵园的规模。在不影响墓冢、墓葬和陵园整体的前提下,对个别重要的帝陵和陪葬墓的周边地方进行试掘。
据了解,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系开发研制的邙山陵墓群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信息库(电子地图),将对调查区域进行监测、建档和管理等。调查中发现的任何墓冢、遗迹点均可利用GPS定位在电子地图上,已经标注在电子地图上的墓冢、遗迹点均可通过GPS找到具体的地点。计算机强大的功能,把有关帝陵、陪葬墓、遗迹点的各种资料汇集在一起,以便研究和整理。
“如果采用传统的钻探方法来寻找被破坏的墓冢,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难于保证准确无误,遥感和航空影像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掌握宏观情况的新途径。”朱亮说,他们将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进行合作,利用遥感和航空影像技术寻找未知的古代墓冢和古代遗迹。据了解,此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实施,2003年-2005年为第一阶段,2006年-2009年为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为第三阶段,最后,调查的结果将落实在地形图、摄影图片、航测片等现代形象载体上。(完)记者 桂娟 顾立林【原标题:现代技术破解中国最大的古墓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