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道口镇是豫北重镇,经济文化十分繁荣,人称“小天津”。在这片土地上发展起来的道口古庙会已有700余年的历史,2009年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宋末元初时道口已发展成为一个颇具影响的集镇,人口稠密,商贸交易繁荣。由于当时的生活用火均为明火,火灾事故频发。人们为了消灾,请火神、建庙宇等祭祀活动便盛行起来。特别是每年的正月二十九(据说是火神的生日),当地群众会纷纷置备火烛、贡品等,在火神像或火神庙前烧香祭祀,以悦神明。届时,火神庙前多唱大戏,载歌载舞,宾客云集,道口古庙会由此逐渐发展起来。
道口古庙会的兴衰与民间艺术表演紧密相连。自其诞生以来,当地人就有在庙会上请剧团演出的传统习俗。正月二十九日这天,每座火神庙前均会搭高台演大戏,多则8台、少则4台,同时开锣,同时结束。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表演形式已由原来的固定表演改为沿街表演,庙会举办期间到处锣鼓铿锵、彩旗飘扬,热闹非凡。
除了唱大戏,道口古庙会上通常还会有背阁、抬阁、高跷、火龙等20余个表演项目,以助娱乐,而且大部分项目都是在乐队伴奏下进行表演,形式新颖别致,深受观众喜爱。近几年表演人数猛增,最多时可多达3000余人,再加上乐队伴奏、后勤保障等人员,总人数可至6000余人,如此众多的人在同一庙会上表演,是很少见的。2009年正月,时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夏挽群体验了该庙会的宏大和热烈,并称道口古庙会为中国式的狂欢节。据悉,这样的表演一般会持续三四天。
为使道口古庙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道口镇政府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了“道口镇古庙会保护小组”,滑县县委、县政府也明确表示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力争在5年内将其打造成为集民间艺术表演、商贸交易等为一体的大规模集会文化活动。(巫西群 刘继干 董瑞波)【原标题:在道口古庙会上“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