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畔的沉思
2014/2/20 10:57:3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我们有幸,一次次亲吻历史;历史有幸,一次次亲历伟大! ——— 引子
来林州之前,我就铆足了劲想写写红旗渠。可真的看到魂牵梦萦的她后,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她的确是太伟大、太厚重了,伟大厚重得就像眼前的巍巍太行山,拔地擎天,难以企及。
正是暮秋时节,漫山遍野的绿色已略显灰暗,如同无声流逝的岁月,更如这方百姓所经历的世事沧桑。童年的印象总是深刻的。记得幼时看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就是风靡全国的《红旗渠》,飘扬的红旗、干劲十足的人们,人定胜天的口号,人山人海的场面……这些元素以及被感动得热血沸腾的样子已经定格在自己的心底。所以当我真的走进这凝聚着太多历史色彩的庞大水利工程时,感觉是来朝拜的,就像朝拜一座巨大的精神家园,虔诚之心难以言表。
我在纪念馆里走着,仿佛是在用脚步丈量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是的,穿过历史的隧道,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清楚地窥见历朝历代的兴亡更迭、过眼云烟的聚散漂流。但无论何朝何代,一个新的政权建立后,总是要经历一个励精图志、万众一心、无私奉献的创业时期的,从秦朝的大一统到西汉的文景之治,从盛唐的贞观之治到大清帝国的康乾盛世,历史惊人相似、如出一辙。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毛泽东时期,更是把这种民族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是出现了千古未有的宏大气象。北京的十大建筑、南京长江大桥、红旗渠……等等,就是这种宏大气象的纪念碑。
纪念馆坐落在红旗渠主干渠的末端,是一个叫分水岭的开阔地带,其实纪念馆就建在红旗渠河道上。“分水岭”三个字是修渠的带头人杨贵先生题写的,犹如三块巨石般厚实。字为心画,千古不易。只有心里装着百姓、心里装着事业的人才会产生这种温厚磊落的笔法。水渠建成近半个世纪了,但一提起红旗渠,人们总会发自内心地与杨贵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一个为百姓立德立功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百姓是不会忘记的。红旗渠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民生工程,劈山开岭,凿洞架桥……经过十年鏖战,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34个,修渡槽150座,挖砌土石方1604万立方米,修渠总长度达1500公里。红旗渠的建成,使林县从1万亩的水浇地扩大到60万亩,一举摘掉了缺水贫水的帽子。如果联系到当时的技术条件、经济实力,一个贫困县上马并完成了这样一个巨大工程,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人间奇迹,展现了人类为理想奋斗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心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你想,这样的县官,百姓能忘掉吗?
修渠的百姓是苦的,但这是舍小苦避大苦呀!如果不把渠道打通,漳河水引不过来,世世代代因水而贫、被水而困的历史还在继续,那才是大苦大难!为了自己、为了家乡、为了子孙后代谋福祉,受苦受累又何妨?
我停留在一张照片前询问解说员:“干活的人吃不饱,可为什么照片上这些姑娘还胖胖的,水灵得很?”“她们这不是胖,而是因营养不良得了水肿病。”解说员表情严肃地向我解释。我点着头,刚刚要轻松一点的心又沉重下来。从一幅幅照片上可以看出,一部红旗渠的历史就是一部喋血饮水的历史,是一部生命严重透支的历史。还是用一组数字说明问题吧:整个红旗渠工程共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14.98%,县社队投资5839.66万元,占85.02%。不要说在世界其他国家,就是放在当下的中国,也是不可想象的。巨大的工程,少许的资金,靠的是什么?靠的几乎是全县百姓的义务奉献。修渠工时就达8000万个,若按每个工时10元计的话,仅劳务工资就需8亿元,可在纪念馆从头搜到尾也没发现劳务费的字眼,全部是干部群众的无私付出。难怪中央纪委把其作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呢,看来是有深刻道理的。
从最后一个展室出来,走在洒满阳光的院落里,脚下是哗哗流过的渠水,一簇簇金黄的野菊花分外鲜艳。我的心情也随着水声花香轻松了许多。走着,走着,就在即将离开纪念馆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西边房子的门口有一男童,正用抹布擦拭木门。因他个子矮小动作很是吃力。我禁不住好奇地走过去,问男孩:“几岁了?”“5岁。”男孩怯怯地答。“是谁让你擦门的?”“妈妈”,男孩冲前方努了努嘴。
不远处一扫地的中年妇女正冲这边笑着,质朴温和。一笑,如山菊花,淡淡的却又很是灿烂。
看到这一幕,我感觉读懂了什么,是读懂了一方百姓的情怀,善良、奉献的情怀。我想假如当今政府再号召百姓义务出工修建民生工程的话,他们还会一呼百应吗?会的,眼前的男孩仿佛做出了回答,眼前的大山也做出了回答,对我来说是如释重负的回答。
我顿足在时年已85岁高龄、从国家扶穷办退休的杨贵先生为红旗渠题写的“十句十水”石碑前。这是对红旗渠、对一段历史最好的概括和总结吧,更凝结着一位历经风雨的耄耋老人对家乡的挚爱,对一方热土的赤胆忠心。
白色大理石碑前,我感慨万千,再次陷入沉思:曾一度沉寂的红旗渠为何今天又迎来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难道说是单纯的为了旅游吗?非也。当一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风雨,经历了太多的痛楚之后,就开始重新思考,就会找寻失去的精神,就会找寻真正的心灵家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不可遗失的精神家园!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抵御一切外来势力的侵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建成了三峡大坝,建成了成昆铁路、成渝铁路、京沪高铁;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可以应对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一切的自然灾害;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做到卫星上天、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李炳锋【原标题:红旗渠畔的沉思】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济南日报 201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