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殷墟发掘85周年,殷墟是我国商朝后半期文化遗址,大致以河南安阳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东起自后岗,西至北辛庄,南起自铁路苗圃,北至西北岗,总面积约有42平方公里。这儿是第20个商王盘庚迁都的产物,盘庚迁殷273年后,商纣王在朝歌酒池肉林,残害奴隶,终于被周武王的金戈铁马一举摧毁。商灭亡后,其都城逐渐荒芜,在历史的风雨中变成废墟,埋入地下。1899年,小屯村的农民在耕种时发现了刻有文字的甲骨,遂被金石学家王懿荣首次认识为殷商文字,后经王定生、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发展,揭开了研究中国早期文明的帷幕。
然而,要揭示殷商都城真面目,必须对殷墟作考古发掘。1928年春,与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名导(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齐名的中国考古事业开拓者李济正值英姿勃发的盛年,他怀着一颗从美国留学归来,矢志于人类考古学研究的雄心,毅然挥师南下。李济和北平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主持殷墟的发掘,前后共15次,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这次划时代的考古活动,震动了国内外,也成了李济考古生涯的辉煌顶点。
李济和翁文灏、董作宾等学者在荒凉的田野中仔细发掘,当他们发现土层中大量的甲骨文时,高兴得欢呼雀跃,从而为当下可认的5000殷商文字打下了基础。他们还挖出了殷商时代的史料(青铜器、玉器、建筑遗迹、日用器具、艺术品、鸟兽的骨头等)。这些都是我国3000多年前历史的真实面目的记载,连孔夫子也无缘一睹它们神秘的容貌。
李济对出土的陶器大感兴趣,他仔细整理了2000多种,大部分是日用品,他认为这些古物与甲骨文一样,可以较准确、全面地反映殷商时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他发现这批陶器除生活用品外,也有专为祭祀祖宗或天神用的,还有专为埋葬用的明器。李济将这些陶器运回北平,多年来悉心研究,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结论。他认为商朝的陶器,就制造方面而言,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灰色的陶器,包括煮饭用的鬲,盛菜用的豆,以及盛东西用的坛子和罐子,属于较普通的。二是白颜色的陶器,即考古学家称之为白陶的。这些白陶大部分祭祀用的,原料与现在一样。三是上过釉的陶器,这是世界上陶器最早用釉的例子。当李济宣布这一发现后,英国的考古学家立即在皇家亚细亚学会的杂志上,将这一特大新闻登了出来。
李济还将大批殷墟出土石刻运回北平研究。他指出在安阳发掘之前,研究中国艺术史的学者,总认为中国的石刻,最早不会比汉朝早多少;安阳石刻出土之后,世界艺术家才知道东方的石刻,可以早到公元前第二个1000年。这些石刻所用的原料都是安阳附近出产的。雕刻品中立体型的较多,所象征的动物如虎头猿身或龙的雕刻,也有老虎、鹰和水牛。其中也有一些人体雕刻,保存完整的只是若干小型的,大的均附着于建筑上。李济研究殷墟石刻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商朝人所用的图案及其设计和安排,现在仍有若干保存分布在太平洋各处的民族中。李济对殷墟发掘的贡献,至今无人望其项背。
一名考古学家,一生中对一个古人类遗存,连续发掘15次,这是人类考古史上的奇迹。基于此,今日殷墟以其恢宏的画面吸引了天涯旅人,此乃李济之功!我徜徉遗址,环顾四周,但见萋萋芳草中巧妙地点缀着形态各异的殷商动物石雕,石雕环抱中那高耸蓝天的司母戊大鼎、仿造商代茅屋的纪念馆、玻璃覆盖的奴隶墓穴、深入地下的甲骨、怪峻的妇好墓、森严的王陵,错落有致地沐浴在斜阳之中,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秦维宪【原标题: 李济:发掘殷墟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