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岗遗址发掘
2014/1/10 14:25:5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为了抢救因农民平整土地被破坏的文物和对裴李岗遗址进行发掘,1976年12月,开封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崔耕和新郑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薛文灿组织开办考古培训班。时因新郑县观音寺公社唐户村正在大规模进行土地平整,那里有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为抢救这里的仰韶文化遗存,培训班就设在唐户村。这次培训班由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教师李友谋、陈旭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的赵世纲等讲课。1977年4月2日,裴李岗村农民李铁旦给新郑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薛文灿送来平整土地时挖出的人骨、石磨盘、石磨棒和几件陶器。李友谋、薛文灿、赵世纲等于第二天即赴裴李岗村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了墓葬及陪葬品,认定这是一处重要的文物遗址,当即告知裴李岗村干部,要求立即暂停平整土地并决定在这里进行试掘。4月8日开始试掘,发掘面积118平方米,挖掘出5个灰坑,清理8座墓葬和几十件石器、陶器及一些骨器、动物遗骨等,其中石器25件、陶器25件、骨器1件。这次发掘成果写成简报,初步认定是一种新的文化,比仰韶文化早,决定向上级文物部门请教。河南省文物处处长傅月华听了汇报后认为很重要,建议立即将考古资料报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和副所长安志敏听了汇报,看过标本后,也认定是一种新文化。苏秉琦明确指出,裴李岗的考古文化年代至少在7000年以上,写信给傅月华,建议河南高度重视这一重大考古新发现。由开封地区文管会和新郑县文管会撰写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在1978年《考古》第二期发表,引起中国考古界的震憾。
裴李岗遗址试掘出土的木炭测定的第一个年代数据为7885±480年。1978年4月12日,开封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新郑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进行第二次发掘,由崔耕、薛文灿、李友谋、陈旭和赵世纲主持,巩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孔宪周、尉氏县文化馆的王尉庆等培训班的部分学员参加了发掘。发掘面积200多平方米,发现灰坑5个,陶窑1座,出土石器32件,陶器98件,还有动物遗骨。5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安志敏亲临裴李岗遗址指导发掘,并现场授课,认为裴李岗遗址具有填补新石器早期一段历史空白的重大意义。1979年4月和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河南一队队长安志敏、副所长郑乃武率王吉怀、任万明、田富强等赴裴李岗遗址又进行两次大规模发掘。
两次发掘面积2175平方米,发现灰坑12个,清理墓葬82座,出土石器70件,陶器145件,还有一些石片、骨器和装饰品。1979年5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古人类学专家、全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裴文中由安志敏、郝本性陪同到裴李岗遗址发掘现场进行指导。四次发掘总面积达2700多平方米,共发现灰坑22个、陶窑1座,清理墓葬114座、磨制石器127件、陶器268件、骨器和装饰品12件,还有许多动物遗骨、梅核、酸枣核和核桃壳等。1979年7月安志敏在《考古》第四期发表《裴李岗、磁山和仰韶——论证中原新石器文化的渊源及发展》。李友谋、陈旭亦于此期发表《试论裴李岗文化》,首先提出“裴李岗文化”的命题。1980年4月7日,《光明日报》刊登新华社郑州4月6日电,题为《河南发掘八千年前的文化遗址》,指出裴李岗遗址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一处遗址。1981年秋和1982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在开封地区和新郑县文管会的配合下又在新郑县城北的沙窝李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850多平方米,发现灰坑20个,清理墓葬32座,获打制石器11件、磨制石器85件、陶器31件。【原标题:裴李岗遗址发掘】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收藏网 200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