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上得知2011年11月16日上午,经过两年多的筹建维修,刘青霞故居纪念馆正式开放。我当然要捷足先登,以偿夙愿。早在2007年11月我到安阳市西蒋村看过刘青霞的娘家马氏庄园之后,就盼望着开封的刘青霞故居早一天修葺一新与观众见面,现在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刘青霞(1877~1922),清两广巡抚马丕瑶之女,辛亥革命女志士,河南安阳县蒋村人,原姓马,18岁时嫁与尉氏县刘耀德, 故人称刘青霞。
追溯刘青霞的一生,有其不幸的一面,也有其幸运的一面,而且幸运占主导地位。不幸的是刘青霞丈夫早亡,膝下无子(马青霞嫁到刘家7年之后,丈夫因病去世);幸运的是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刘青霞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毅然追随兄长马吉樟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献身革命,矢志不渝。难能可贵的是刘青霞自小受家父、家兄乐善好施的影响,毅然决然把巨额财富捐献给社会,捐献给民众,捐献给革命;办学校,办报刊,修桥补路,拯救难民,为民主革命筹措经费。马吉樟高度称赞妹妹:我家小妹名青霞,不让须眉比女侠。平生慷慨不吝金,百万白银为中华。
刘青霞,一位赫赫有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在其撰写的《祭秋瑾文》中她动情地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女杰为救国而死,死得悲壮,死得其所,壮哉!壮哉!”言为心声,这里岂止是在祭秋瑾,难道不是在祭自己吗!这不正是刘青霞的人生写照和毕生追求吗!
刘青霞一身正气、爱憎分明,其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许多名人。孙中山为她题写“天下为公”、“巾帼英雄”,赞扬她的爱国之举;李大钊、陈独秀尊称她为“马先生”,革命党人把她和秋瑾都看成是女中豪杰。“南秋瑾、北青霞”,在民国初年的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原为刘家宅院,宅院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为传统四合院式民居,保存完整,是清末民初中原地区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活标本”,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修葺一新的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令人耳目一新。没有想到规模如此之大,展出内容如此丰富,楹联、匾额如此新颖别致,完全出自大家之手。别具匠心的是将刘青霞传奇的人生和开封的辛亥革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使刘青霞的辛亥义举有了坚实可靠的历史背景,而且让开封的辛亥义士有了栖息之地,大大丰富了馆藏内容。尤其是刘青霞生活起居的实物展览,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了刘青霞、认识了刘青霞。作者: 李树友【原标题:走进刘青霞故居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