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张择端:妙手绘就风俗画卷

2014/1/7 9:58:31 点击数: 【字体:


    中国画史上有一位让人惦念很久的人,更确切地说,是因为一幅画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个人。他就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和他的“神品”《清明上河图》。从来没有一幅画和一座城是如此水乳交融,从来没有一幅画在世博会上以中国的形象展示于众。千年以来,可以代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清明上河图》处于前列,如不是这样,世博中国馆也不会把《清明上河图》里的城市风景幻化成流动的风景,那些赶路的脚夫边走边吆喝……历史长卷被高科技再现得栩栩如生。这是张择端的大手笔,他用一支画笔描绘了北宋东京的繁华与风俗。多少次梦里走进画卷,置身于千年的时空。梦回大宋,看汴河两岸繁花似锦,观街肆巷陌百业兴隆。因为张择端的画卷,我心中有了一个大气磅礴的大宋,有了一个繁荣昌盛的东京,有了一片灿烂的星空。

   

    在过去的800多年里,《清明上河图》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欣赏,曾被后世君王权贵巧取豪夺,历经劫难,几经战火。它生在繁华和战乱交替的时代,它的价值注定了其后世的辗转飘零,它的闻名中外更让人们充满好奇:张择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北宋被金朝灭亡58年后,金人张著用行楷为《清明上河图》写下了短短的跋文:“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

    所谓界画,从中国画技法出发,指用界笔、界尺画线的一种方法,是中国画的画种之一。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载“画家十三科”,其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的绘画,也被称为“宫室”或“屋木”。

    张著本是一布衣文人,长于诗文,诗书皆学唐风,精于鉴定书画。1205年,他的诗名和鉴定才华得到金章宗的欣赏,负责管理御府所藏书画。《清明上河图》上无作者署名,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亦不载张择端画名。《宣和画谱》是一部记载宋徽宗时期内府藏画的谱录,刊载当时画家231人,却没有张择端的名字,收录各种画名6396幅,也没有《清明上河图》。《宣和画谱》一概不收录宣和年间的画家,特别是对擅画宫室的画家要求更高,因为“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 曰花竹,曰屋木”。界画被置于“画学”之末。《宣和画谱》将五代宋初的界画名家郭忠恕列为“高古者”。《清明上河图》没有被收录在《宣和画谱》里,这是什么原因呢?明代陆完在此图跋语里说得好:原来《宣和画谱》是在蔡京当政之时编纂的,这个以派画线的巨奸奉行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派性路线。苏东坡、黄山谷都是在书画艺术上极有成就的大师,由于与蔡京政见不合,都被排斥在《宣和画谱》之外。“画谱之不载择端,犹书谱之不载苏黄也。小人之忌嫉人,无所不至如此,不然则择端之艺其着于谱成之后欤!”宣和政权存在7年,而《宣和画谱》成于宣和二年,《宣和画谱》在《清明上河图》画完之前已整理完毕,故未收录也是合理的。

    关于张择端的史料极为稀少。张著的跋文无疑给后人留下了关于张择端的线索。张择端大约在公元1085年出生于山东诸城一个诗书之家。张择端在家乡“幼读书”的目的无非也是为了长大“游学于京师”,成为国家所用之人才。而“游学于京师”的目的与参加科举考试有关。

    北宋末年,张择端寒窗苦读十载后,怀揣满腹文章和报国之志,风餐露宿,赴当时都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赶考。那个年代,政治昏暗,考场腐败,要是不走考官的门子,文章做得再好也无用武之地。张择端生性耿直,家境贫寒,自然是名落孙山。他只得背起行囊,在东京流浪,好在他有两把刷子,靠卖画暂时维持生计。相传当年张择端在大相国寺中寄宿,每日潜心绘画。后来其名声渐渐传到宋徽宗耳中,宋徽宗虽然于国事无能,却委实是一名艺术家。他见到张择端的画,十分欣赏此人的才华,便将张择端召进翰林图画院,当起了待诏。待诏本指以一技之长供奉于内廷的人,宋、元时成为对手艺匠人的尊称。

   

    宋朝时,画官经常根据文人的一些诗句作画,供宫廷要员们在“有闲”时去观赏、品评,咀嚼“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韵味,借以达到消遣游乐的目的,但也有一部分时间可供画官们自由创作。这就是说,他们的创作分为命题作画和自由作画两种。一般来说,命题作的画拘谨,流于套式,个性不强;自由之作风格奇异,个性突出。张择端的作品,以上两类皆有,总数不下百幅,但流传下来的只有《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它们都是张择端自由创作的画。

    张择端擅长界画。界画的表现形式一方面要求精细,一方面又要符合当时“逸品”、“高古”的审美趣味。张择端放弃了当时主流审美趣味,选择深入民间,选取京师繁荣的民风民俗场面,他用自己最擅长的精工细笔,准确逼真地描绘了东京的城楼、屋木、虹桥、舟船以及街市繁华的场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它描绘了北宋时期东京市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汴河两岸店铺林立、商客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以及运载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时紧张繁忙的景象,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价值的风俗画 。

    《清明上河图》大多景物楼阁是实景绘成,这些可以对照《东京梦华录》的内容,图文基本吻合,其写实程度可见一斑。比如《清明上河图》中对于虹桥图的描绘则使后人得以掌握翔实的虹桥结构形制。《东京梦华录》也对其作过文字记载:“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鹱,宛如飞虹……”孟元老对此桥的描述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虹桥极其吻合。正因为作者对当时虹桥结构的准确刻画,才使得后人按照此桥复原它的结构图成为可能。

   

    《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构图和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河西岸及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画面从东京城的东郊开始,首先映入观者眼帘的是郊外田野,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老树、小桥、流水、扁舟。远处一队驮着货物的驴子沿着宁静的小溪向汴河走来。不远处,村落出现了,道路也逐渐宽广。远处有一队郊游者归来,男主人骑马、女主人乘轿,轿顶上还插着新折的柳枝,足见其游兴之浓。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为全画展开了序幕。接着,画面沿汴河向西渐次展宽,由村落而至城关,临河的街道两旁布满了餐馆、饮食小店;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再向西去,接近虹桥,河边停靠着许多大型货船。货船周围有的人在紧张地装卸货物,有一组纤夫正在用力地拉着一条大船缓慢地行进。一条大船已经行进到桥下。桅杆放倒,不好过桥,水手们正紧张地与急流搏斗。另一条大船已从桥西露出半个船身,船头上的人表现出安然自得的神色,看来已经安全通过。虹桥上则挤满了人,他们伏在栏杆上,正在围观这紧张的过桥场面。画面生动逼真,仿佛有喧哗之声从画面上传出来。这是画卷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全画的高潮。再往西去,汴河便转弯出了画面。经过两个十字路口,便出现了一段城墙和一座城门,这在一般绘画的构图上是很难处理的场面。但是张择端不愧是位丹青高手,他大胆设计、巧妙处理,他在画面上画了一支骆驼队。画面上队首的第一头骆驼已经在城门外门洞口露出了半个身子。这支小小的骆驼队一下子就把被城墙阻隔的空间贯穿了起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开封日报 2013年10月10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关公文化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