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旅汴同乡会馆的兴起和消失

2014/1/6 17:34:00 点击数: 【字体:


    “会馆”之设源于商界同仁之公所,原是同业商人或同地域商人聚集议事的地方。他们在会馆里商讨有关对内对外以及物价商情等事宜,相互沟通、兼营善举。开封从清代开始就建有钱业、厨业、绸缎业会馆。后来会馆的组织逐步扩大而演变成为同盛同府或同县的人在旅居地的互助自治团体——同乡会。他们自筹资金建设馆舍,作为岁时聚会、联络乡谊之所,谓之同乡会馆(简称“会馆”)。同乡中如有贫病或失业不能自存者,均给予周济。有些会馆更设有公共坟场(义地),以待有丧不能运回故里的人柩葬。故会馆之设迅速遍及全国各盛府、州和商埠所在地,具有联谊、互助、救济的多项功能,是一种联谊性质的民间自发组织。大约起自明末清初,一直盛行至全国解放,历时300余年。

    开封会馆知多少

  开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为七朝古都,历来是州、路、府、省治所所在地,向为客商云集、仕宦学商汇游群居之地。旅汴同乡会及会馆之多、势力之盛实为其他许多城市所罕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解放前省内外旅汴同乡会与同乡会馆共有63家,包括21个盛67个县和地区,占有房舍100余处,星罗棋布于开封城内50余条街巷之中。城垣四郊还占有土地29处,总面积1000余亩,作为殡葬之义地及苗圃。

  在开封的63家同乡会馆中,省外会馆有15家,其中省级11家,地县级4家。省级会馆中一省一馆者有福建、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6家;两省一馆者有两广两湖4省两家,三省一馆者有山陕甘、云贵川6省两家,四省一馆者为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一家,简称冀宁会馆。地县级会馆中较有名的有安徽婺源及山东定陶两家。婺源善堂为詹姓徽墨店及同乡店员集资成立之同乡会馆,山东定陶则是定陶在汴6家陶布庄业主集资创建的陶布业会馆。这些外省会馆大多建于清代,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会馆,建筑规模都比较华丽。旅汴省内会馆48家,其中除汜水(今已并入巩义市)怀庆及如前所述钱业、厨业、绸缎业五家会馆建于清代外,其余均建于民国。

  几家著名会馆

  山陕甘会馆:最初为山西旅汴客商李永吉、牛仁甫、袁亭辉等创建,位于会馆街,初名山西会馆。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移馆于徐府街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府第故址。道光年间,陕商加入,易名山陕会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又有甘肃旅汴人士加入,始定今名——山陕甘会馆。会馆建筑巍峨华丽,十分壮观,从南向北依次有照壁、戏楼(戏楼东西两侧有钟、鼓二楼)、牌楼、大殿、卷棚、拜殿和东西配殿,整个建筑上的砖雕、石雕、木雕均为艺术瑰宝,号称三绝。

  两广会馆:位于学院门街,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发起人为粤籍人士张厚庵、杨香。初名广东会所,亦名广东义园。至光绪二十二年(1877年)始接纳广西人士入会,正式定名为两广会馆。

  山东会馆:位于省府后街,为山东人杨尚志、徐汉涛、汪宝琦等于清同治年间创建,并在袁宅街设有分馆,乃专为招待山东来汴官员而设。除另有五处房产和义地28亩外,今新开门外占地78亩的齐鲁花园(即今汴京公园)亦为山东会馆所有。

  江西会馆:位于自由路东段西头路北,今开封市六中处。这里原为四座相连的庙宇,由西往东依次为朱大王庙、太白庙、三宫庙、关王庙,清代已破旧不堪,江西人乃在此改建江西会馆。占地面广,规模宏大,会馆东临一条小街,旧名会馆胡同,可为当年江西会馆在此的一个证明。直到开封解放以后,会馆胡同始更名为明照胡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江西人刘峙任河南省主席,旅汴江西人士大增,重建后的江西会馆声名大振。抗日战争开始以前,江西会馆东部是刘峙创办的私立赣声中学,主要招收旅汴赣籍人士子弟。今六中院内尚有两栋青砖教学楼(两楼中间架有楼梯),系原赣声中学的旧楼。开封沦陷期间,这里是河南省立初级农林学校。会馆西部,今自由路小学处,原是豫章新村,里面居住的多是跟随刘峙来汴的官员家属。

  一个特殊的官建会馆

  无论作为商业议事或是同乡联谊之所,会馆都是以个人的名义集资修建起来的馆舍,即便有官员参与,把持其事,也是以个人名义修建的。可是开封真的有一个特殊的官建会馆,它就是位于自由路中段路北,即今儿童医院院址,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修建的直奉八旗会馆。当初,会馆大门悬有一块红底滚龙金边金字的“敕修奉直八旗会馆”的竖额,已经指明系奉朝廷命令修建,而非民间集资所建的了。当然,这是由当时满族掌权执国所决定了的,其他任何会馆所不可能具有如此的优越条件。

  直奉八旗会馆初时简称八旗会馆,清室覆亡后,“八旗”之特权不复存在,会馆乃简称“直奉会馆”,两字之易,反映了时代的不同和会馆性质的变异。

  八旗会馆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共有5进大院。第一进院为迎门大厅,乃迎送过往官员洗尘饯别的地方,东西厢房及西偏院为驻守会馆兵士驻扎之所,东偏院为“八旗官学”所在地。第二进院为会馆办公场所。第三进院大厅为宫殿式建筑,是供奉顺治皇帝画像的地方。大厅对面建有戏楼。第四进院为花圃,占地5亩,亭台楼榭之间遍植海棠,名曰“棠园”,乃游乐唱和之所。第五进院通有后门,是停棺寄柩之所在。全馆设施一应俱全,是其他会馆所不及的。只可惜从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屡遭黄水侵蚀。第四、第五进院落由于地势低洼被水淹没,水退后亦未恢复,逐步变成民宅。

  会馆的消失

  会馆的出现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其300余年的历史过程中,同乡之间济困扶危、解孤悬异地之苦、助学兴商、服务当地,曾经起过有益的作用。但它毕竟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兴起于封建社会,延续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这就使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封建帮会的特性,狭隘的乡里观念及其活动,又往往笼罩有某种“封建割据”的阴影。不论它的名称是堂、所、馆、会如何变化,其性质都是在私有制经济制度下的产物。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最终灭亡,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部分同乡会实行注册登记,准许以社会团体继续存在。其中部分被官僚资本所操纵、把持的会馆,早已人去楼空。已登记的也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其依存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因而在不长的时间内便先后停止活动,自行解散了。

  仅存的山陕甘会馆

  同乡会的组织不存在了,但同乡会的建筑物依然存在。省内会馆原本大多皆是与老百姓一样的居民院落,不大为人注意。但也瞒不过众人的眼睛。笔者有位朋友姚君华峥,汝南(今汝阳县)人,解放前他就住在开封午朝门前的汝南九县旅汴同乡会——一个很深的居民院里。解放后,同乡会的负责人连同看管房子的人都跑了,最后在有关方面的主持下,全体住户一致决议将该处房屋交公管理。至于建筑规模宏大的省级会馆,有些早在解放前就已经是学校或医院了。原来那些挑檐起脊式的古建筑,幸而保留下来的也早已凋零破败,不成样子了,仅存的只剩下了位于徐府街的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原来有多大,我没见过,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就是现在这个规模。有资料说,今天徐府街小学处当年也在山陕甘会馆范围之内,还说山西蒲州商人为保水路运输平安,曾在会馆附近建有大王庙,规模比现在的更大一些,是极有可能的。自清朝始,晋商富甲天下,不仅开封山陕甘会馆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河南社旗县解放前只是南阳的一个镇(赊旗镇),因系水旱码头,所建的山陕会馆,同样很华丽庞大,也很有名气。所以,山陕甘会馆之所以建筑华丽,并且保存至解放,是与晋商富足,资金来源充足,建筑坚固,且能及时维修分不开的。

  今天的开封山陕甘会馆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又是艺术博物馆,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是值得我们非常欣慰和庆幸的。但作为会馆——一座历史遗存物,把它仅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让人参观一下它建筑的巍峨和木、石、砖雕刻的三绝是很不够的。从经济的观点出发,研究一下晋陕商人的资本积累和经营之道,以史为鉴,服务当代,以促进今日商业经济的发展,当更有意义。(静 一)【原标题:旅汴同乡会馆的兴起和消失】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浪网-开封日报 2004年12月28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延庆观里说全真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